基本簡介
1922年8月,蕭明華出生于浙江省嘉興縣。小學畢業(yè)后,她考入河南省立開封師范。
抗戰(zhàn)爆發(fā),她隨父母輾轉(zhuǎn)到達重慶,1941年她從重慶師范學校畢業(yè),當了小學教員。
1943年秋,蕭明華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白沙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國文系。
抗戰(zhàn)勝利后,蕭明華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北平師院(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繼續(xù)深造。在校期間,蕭明華碰到了在重慶就認識的教育心理學教授朱芳春。那時,朱芳春已參加了我黨的地下活動,他經(jīng)常推薦給蕭明華一些革命理論書籍,啟發(fā)她的革命熱情。
此時正值解放戰(zhàn)爭時期,北京如火如荼的愛國學生運動給了蕭明華極大的教育和鼓舞。1947年9月,根據(jù)蕭明華的表現(xiàn),組織上決定吸收她加入朱芳春領導的地下工作小組。
資料描述
在有限的資料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朱芳春莊重地告訴蕭明華,做情報工作是危險的,需要的不僅是熱情,更要有堅定的意志,所以做出決定之前,你可以從容認真地考慮幾天。
蕭明華陡然立起,堅定地說:“還想什么?!我早就想過多少遍了,請您轉(zhuǎn)告組織,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獻給黨,獻給人民的革命事業(yè),一個人能為人民的革命事業(yè)而死,就無愧于己,無愧于父母和人民的養(yǎng)育之恩。”
蕭明華即將畢業(yè)的時候,遠在臺灣大學擔任國文系系主任的恩師臺靜農(nóng)先生深知蕭明華國語注音、語音應用的教學功力,幾次寫信殷切邀請蕭明華到臺灣任教。
大陸解放在即,靜農(nóng)先生的邀請無疑是為去臺開辟新戰(zhàn)場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反復考慮之后,蕭明華向朱芳春道出這一設想,朱芳春立即向上級進行了匯報,黨組織很快批準了蕭明華的建議。
1948年6月中旬,蕭明華做好了赴臺準備,她甚至放棄了畢業(yè)典禮。行前,她專程返回老家,探望年邁的雙親。
此時蕭明華的父親已年近耄耋,母親也早過了花甲。蕭明華滿含愧疚地對母親說:“您和爸爸為我們吃了那么多的苦,我這個做女兒的,還沒有好好地報答你們,不會怪我吧?”
母親輕撫女兒的雙手說:“有你這樣懂事的孩子,我這個做娘的就心滿意足了!
黎明的前夜,肩負重任的蕭明華藏起對親人、對故土的眷戀,義無反顧地遠赴海峽對面……
情報工作
六次送出重要情報
初到臺灣,為了工作的隱蔽,蕭明華選擇了去臺灣師范學院任教,學校為她提供了一處僻靜的院落作為宿舍。接著,蕭明華又與《國語日報》社聯(lián)系好了工作。
至此,蕭明華完成了來臺工作的第一步——站穩(wěn)腳跟。
不久,她的領導兼老師——朱芳春,化名于非,也來到臺灣,與蕭明華以夫妻名義開展地下工作。
1948年9月,他們利用臺灣省政府舉辦的“社會科學研究會”,舉辦一些講習班或講座,由于非出面講課,擴大社會影響,從中考察、培養(yǎng)革命骨干。
在此基礎上,于非與蕭明華組建了“臺灣新民主義青年聯(lián)盟”,把講習班中骨干組織起來,成立了讀書會。
此時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迅猛使得一些同志非常興奮,一位同志在大學組織的合唱團中教唱《東方紅》,歌聲響徹整個校園。蕭明華得知后,耐心地做這位同志的思想工作,告誡他,越是接近勝利,越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沖昏頭腦。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占領南京,全國解放指日可待。
6月,于非回北平向組織匯報在臺工作。上級組織指示他們?yōu)榕浜辖夥跑姷能娛滦袆,要不惜任何代價,獲取軍事情報。
任務和形勢都發(fā)生了變化,蕭明華和于非將“臺新盟”轉(zhuǎn)入地下。蕭明華負責聯(lián)絡工作,并承擔情報資料的保管、整理和密寫。
此外,她還不能耽誤學校正常的教學、報社的編輯等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本就瘦弱的蕭明華身體更加單薄。同志們勸她注意營養(yǎng)和休息,她莞爾一笑:“既然我們已把生命置之度外,清貧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又算得了什么?”
從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短短兩個月,他們排除困難,六次送出重要情報,對于解放我沿海諸島,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大陸解放后,逃到臺灣的蔣介石為了穩(wěn)住風雨飄搖的統(tǒng)治,宣布全島“戒嚴”,臺灣島立刻淹沒在白色恐怖之中。
地下工作面臨空前的嚴峻考驗。
1950年2月4日,蕭明華請三哥蕭明柱到自己家中過生日,正當他們歡敘手足之情時,門外傳來敲門聲,兩個陌生人借口請于非演講,毫不客氣地走進房間。蕭明華臨危不亂,面帶微笑接待“客人”,陌生人沒有發(fā)現(xiàn)異狀,又沒有找到于非,只好悻悻而去。蕭明華立即關照哥哥多加小心,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緊張,記住“我們只是兄妹關系,其他沒有任何牽連”。
哥哥走后,蕭明華立即想辦法與于非等聯(lián)系,將已獲得的情報送走。當戰(zhàn)友勸她也避一避時,她搖搖頭說:“我不能動,現(xiàn)在情況不明,我一動就暴露了!
兩天后的深夜,蕭明華在自己的宿舍被捕。
被捕時,她從容鎮(zhèn)定地在敵人眼皮底下,取下了搭在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發(fā)出了危險報警信號。
被捕經(jīng)過
蕭明華被捕之初,被關押在人稱“閻羅殿”的臺灣“保安司令部保安處”。
記者在一份材料中,看到這樣的記載:
“閻羅殿”里殘暴的“小鬼”們對她施以電椅、老虎凳、捆綁吊打,五天五夜不許她睡覺,妄圖使蕭明華在長時間的疲勞中失去自制力,不能進行正常的思維判斷,繼而從她纖弱的身上得到情報。蕭明華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氣,經(jīng)受了非人所能承受的煎熬。她對暴戾狡詐的敵人鄭重地宣告:“我是一個擁護共產(chǎn)黨、擁護革命、支持共產(chǎn)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革命者!
一位曾在敵人看守所做勤雜工的人回憶說,他親眼看到蕭明華遭受到的酷刑,她雙手被捆吊在梁上,雖滿臉鮮血,雙手雙臂多處骨折,仍然堅強不屈,昏去醒來,也只是對那行刑的獄卒輕蔑地一笑。
在這個年輕纖弱的女性面前,這位勤雜工汗顏自愧,很快找借口離開了那個魔窟。
1950年11月7日夜,“軍法處”看守所辦公室的燈光又亮了。難友們都知道,那是敵人在為第二天的處決做準備,她們從看守對蕭明華的惡劣態(tài)度,預感到她們喜愛的明姐將要遠離。
難友們緊緊地圍在蕭明華身邊,低聲哽咽著。蕭明華明白難友們不舍的心思和情誼,她緩緩地站起來,走到窗邊看一眼不遠處的燈光,又坐在自己的鋪位邊,微笑著說:“我早有準備。不要緊,大家干自己的事情吧!”
她拿出離開家時母親送的黃楊木梳,因受暴刑,手指骨折,她早已不能自己梳頭,只好請一直為自己梳頭的難友小黃再梳最后一次。小黃流著眼淚,解開蕭明華又黑又粗的長辮子小心梳理起來……
蕭明華打開自己的包袱,取出李清照的詩集,請難友小廖為大家讀《夏日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眲偭业脑娋,伴著難友們的低聲抽泣,縈繞在牢房中。
11月8日凌晨,黑暗的牢房門打開了。
蕭明華沉靜地站起來,整理好頭發(fā)和衣裝,同難友們告別:“永別了,姐妹們,愿你們早日自由!”她高昂著頭站在戒備森嚴的軍警中,聽完“軍事法庭”的“宣判”之后,她平靜地坐下,從容不迫拿起筆,留下了給親人的最后囑托……
隨后,蕭明華被綁上汽車,押往馬場町刑場。在刑場的沙丘旁,執(zhí)行的憲兵令她跪下,一向溫和纖弱的蕭明華突然掙脫兩個憲兵的挾持,奮力奔向沙丘頂,昂首高呼口號……
槍聲響起,年僅28歲的蕭明華倒在了沙丘頂上,雙眸圓睜。
在北京師范大學為紀念百年校慶而出版的《北師大英烈傳》中,有一段蕭明華烈士的生平簡介,這是關于她的為數(shù)不多的公開資料。在這個簡介中,記者了解到蕭明華是父母最寶貝的幼女,在十五六歲時就成了家中的小主人,全家人都對她言聽計從……這些跟她最后走上革命道路有什么關系?她的家人現(xiàn)在身居何處?
采訪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了解到曾有一個人為蕭明華烈士寫過傳記,而他就是蕭明華的大侄子蕭穆(原名蕭宏志)。蕭穆是八一電影制片廠前廠長,少將軍銜,曾組織拍攝了《大決戰(zhàn)》等多部革命軍事巨片。
4月1日,年近八旬的蕭穆將軍在家中告訴記者,他至今還保留著蕭明華烈士與他的最后一次通信,在這封信中,除了對親人的噓寒問暖,最重要的是“華姑堅定了我走上革命道路的決心”。
在關于蕭穆的介紹中,記者看到他的祖籍是廣東省潮陽縣(今潮陽市)歧北墟宅美村,那為什么蕭明華和他都會出生在浙江嘉興呢?
蕭穆告訴記者,清末,潮陽縣就已經(jīng)是一個著名的華僑縣,因為地少人多,很多人不得不到外地去謀生存,有的去了海外,有的則投靠各地的同鄉(xiāng)會。
“我的祖父蕭子山就是在那個時候去上海的,離開家鄉(xiāng)時身上只帶了8塊銀元!笔捘抡f,“到上海后依然發(fā)現(xiàn)生活難以為繼,祖父就把家搬到了離上海很近的浙江嘉興,在那里做過雜工、廚師、水果商販,最后經(jīng)營手工織襪作坊,生活才漸漸安定起來!
蕭穆的父輩均出生于嘉興,他的父親是家中老大。因為自己沒什么文化,蕭子山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讀書。
“除了一個叔叔和長年患病的大姑,包括我父親在內(nèi)的父輩大都讀到了大學!笔捘抡f,“蕭明華是祖父最小的女兒,從小聰明伶俐,是祖父的掌上明珠,家里人都叫她u2018華寶u2019!
抗戰(zhàn)爆發(fā)時,蕭子山的織襪作坊已經(jīng)在帝國主義大型工業(yè)的擠壓下破產(chǎn),為避戰(zhàn)火不做亡國奴,蕭家歷經(jīng)千辛萬苦,舉家遷往大后方重慶。
“我的父親擔負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華姑的學業(yè)其實是我父親支持下完成的,因為她只比我大7歲,所以我們之間的關系非常要好!笔捘抡f,“小時候的很多事我都不記得了,只知道當年中學開學時就是華姑送我去的!
1941年蕭明華從重慶師范學校畢業(yè),因為成績優(yōu)秀,被學校選送到在青木關舉辦的國語師資訓練班,學習國語注音符號的應用和教學。
“蕭明華國語注音符號學得很好,甚至能用國語注音符號寫文章,這就為她日后的經(jīng)歷埋下了伏筆。”蕭穆說。
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中級師范畢業(yè)生必須任教兩年方可繼續(xù)深造。1943年秋,蕭明華在當了兩年小學教員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白沙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國文系。雖然四川白沙是個小城鎮(zhèn),但抗戰(zhàn)期間,這里薈萃了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如許壽裳、臺靜農(nóng)、李霽野、魏建功等。
蕭穆說:“因為華姑的成績非常優(yōu)秀,給臺靜農(nóng)等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