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河燕,女, 出生年月:1963.10。 2008年12月通過競聘擔任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兼任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起始時間 | 終止時間 | 教育或培訓單位 | 學習專業(yè) | 學歷 |
---|---|---|---|---|
1979.9 | 1983.7 |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 計算技術 | 本科 |
1983.8 | 1986.1 | 國防科技大學 | 軟件 | 碩士 |
1986.2 | 1989.3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計算機 | 博士 |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
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研究方向: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
研究經費
1.面向機器翻譯的文本領域識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萬
2.面向網絡海量信息處理多策略機器翻譯系統(tǒng)研究,國家863計劃,300萬
3.面向網絡環(huán)境的自然人機/人際語音系統(tǒng),國家863計劃,112萬
4.面向互聯鋼的自適應信息抽取技術研究,國家863計劃,59萬
科技獲獎
時間 | 項目(課題)名稱 | 種類及等級 |
---|---|---|
2016 | 中國盲文智能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5 | 在線社交網絡分析關鍵技術及系統(tǒng)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14 | 多策略智能輔助翻譯系統(tǒng)及工程管理平臺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10 | 中國盲文計算機系統(tǒng) | 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10 | 面向奧運的多語言智能信息服務網絡系統(tǒng)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7 | 標準機器翻譯系統(tǒng) | 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二等獎 |
2004 | 多語機器翻譯及其系列應用系統(tǒng)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03 | 多語機器翻譯及其系列應用系統(tǒng) |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2 | 信息翻譯處理平臺開發(fā) | 國家九五技術創(chuàng)新優(yōu)秀項目獎 |
2001 | 多語種大型網絡信息集成處理系統(tǒng)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1995 | 電力專業(yè)英漢機器翻譯電子詞典 | 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1995 | 智能型英漢機器翻譯系統(tǒng)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3 | 智能型英漢機器翻譯系統(tǒng) |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個人成就
1、2014年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
2、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盈科優(yōu)秀青年學者獎;
3、1998年獲中國國家機關杰出青年;
4、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7年10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公布了首批會士名單,黃河燕在列。
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級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開發(fā)工作。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機器翻譯、 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應用系統(tǒng)等方面進行了長期深入研究。提出并具體設計了一種面向對象的多風格智能程序設計環(huán)境;組織研究開發(fā)了多語種機器翻譯系統(tǒng)、多專業(yè)機器翻譯系統(tǒng)和網絡實時機器翻譯系統(tǒng);并負責組織完成單機版網絡機器翻譯毓產品和集成網絡翻譯處理中心 系統(tǒng)軟件的開發(fā)和產品化工作。作為核心成員所研究開發(fā)的“智能型機器翻譯系統(tǒng)”于1992年通過國家級鑒定,被認為在理論基礎、總體設計、系統(tǒng)實現和應用效果等方面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至今,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并先后獲得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央國家機關 十大杰出青年和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多項獎勵。
學術兼職
1、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
2、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
3、中國軟件行業(yè)協會副理事長;
4、(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專家組專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評專家;
6、教育部計算機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7、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