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1959年與方去疾、吳樸合作有《瞿秋白筆名印譜》,1962年合刻有《古巴諺語印譜》,又合刻《養(yǎng)豬印譜》等,個人印集出版有《魯迅詩歌印譜》、《曉天印稿》等。出版字帖有《單曉天臨鐘王小楷八種》、小楷《唐詩廿八首》,隸書《魯迅詩歌選》、《小學生字帖(二)》、《青年唐詩習字帖》等。并與張用博合撰出版有《來楚生篆刻藝術(shù)》、《散木印藝》兩書,及論文《漢印風格淺析》、《神乎其微——鄧散木篆刻金玉印章》、《篆刻入門淺談》。曾參與《中國篆刻藝術(shù)》一書編寫工作。在上海市廣告公司任職時,獲得工藝師稱號,后任該廣告公司廣告研究科顧問。為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中日書法篆刻聯(lián)展。1983年,以中國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赴日本訪問。
篆刻
比喻精心書寫或過分修飾文字及雕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稱篆刻。篆刻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jié)合的傳統(tǒng)藝術(shù),迄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又稱璽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shù)品。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印章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前者講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計較章法篆法。
先秦及秦、漢的璽印,是古代人們在交往時,作為權(quán)力和憑證的信物。此外,吉語印、肖形印、黃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習俗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璽,古璽大多是屬于戰(zhàn)國時期,其中也有春秋時期的遺物。古璽分官、私兩類,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璽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nèi)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古璽制作精工,或鑿或鑄;璽文精細,章法生動。朱文璽有的邊欄寬闊,白文璽多有界格,還有一種朱白文相間的古璽也很別致,可見當時璽的制作已趨成熟。在河南安陽殷墟曾發(fā)現(xiàn)過3枚類似古璽的實物,有人據(jù)此推斷古璽的起源當在商代,但尚須進一步探討。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稱璽,一般人的則稱印。秦印文字是秦書八體之一的摹印篆,與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莊重秀麗,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長方形印上(又稱半通。┘"日"字格,這是秦印顯著的特點。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還有以成語入印的,已開后世閑文印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