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西周時期,鄭國是西周王朝建立的最后一個諸侯國。鄭桓公在感到西周王朝危機情況下,根據(jù)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chǎn)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打下鄭國在東方建國的基礎,史稱“虢鄶寄孥”,亦稱“桓公寄孥”。孥,字義主要指財產(chǎn)。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姬靜的弟弟。周宣王即位22年,才封小弟姬友于鄭地(今陜西鳳翔,一說陜西華縣)。姬友死后謚號為“桓公”,史稱鄭桓公。姬友被封了33年,百姓都喜愛他。
在周幽王姬宮涅執(zhí)政時期,鄭桓公擔任周王朝的司徒。他負責掌管教化民眾和朝廷的行政事務,使周朝百姓和睦相處,百姓都十分高興,黃河、洛水流域的人們都思念他。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時候,因為眼見幽王寵愛褒姒,朝遷政事廢棄不顧,問題積重難返;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日益激化,有些諸侯背叛了幽王。內(nèi)憂外患交織重疊,桓公預感到西周王朝將要發(fā)生變亂,于是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他詢問道:“王室災難深重,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桓公問:“為什么?”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鄰近虢國、鄶國、虢國、鄶國的國君既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百姓不順從他們,F(xiàn)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看到您正當權(quán),會很容易地分給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被腹骸拔蚁氲侥线叺拈L江流域住,怎么樣?”太史回答說:“過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勞甚大,但他的后代在周朝也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后代。周王室衰弱,楚國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鄭國絕對沒有好處!被腹f;“我想住在西方,怎么樣?”太史伯回答說:“那里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難以久居!被腹f:“周王室衰弱,哪國將興盛呢?”太史伯回答說:“齊、秦、晉、楚吧?齊國,姓姜,是伯翳(伯夷)的后代,伯翳曾輔助堯掌管儀制度。秦國,姓嬴,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于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yè)。周武王戰(zhàn)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叔虞,那里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后代與衰弱的周室并存,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被腹f:“好吧!庇谑羌彼傧蛴耐跽埵,把他的百姓遷移到洛水東部,虢、鄶國國君果然向他貢獻出10座城邑,他終于建立了鄭國。
幽王二年(前771),西周王室便發(fā)生了“犬戎之亂”,犬戎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鄭桓公也為國捐軀,。鄭人擁立桓公的兒子姬掘突(或撅突,也有叫滑突的)襲位,是為鄭武公。后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后攻滅了虢、鄶二國,建立了新的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