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胤
齊王 李祐,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祐叛亂被賜死。
世家
祖, 陰壽,為隋 上柱國,幽州總管, 趙國公,贈 司空;
父, 陰世師,為隋 驃騎將軍、 張掖 太守、武賁郎將、 樓煩太守、長安太守、左翊衛(wèi)將軍。
墓葬
上世紀(jì)90年代, 唐太宗的昭陵陪葬墓中發(fā)現(xiàn)陰嬪墓,位置在 韋貴妃墓之下少許,曾出土 墓志一方,現(xiàn)已回填。由于陰是個比較少見的姓氏,墓志顯示其生有一子,但墓葬規(guī)格不高,故而推斷陰妃可能受到李佑謀反牽連而被貶為嬪,并影響其墓葬規(guī)格。
綜合評述
617年, 李淵 太原起兵后。李淵幼子 李智云為 陰世師所害,年十四。陰世師、 骨儀又令 京兆郡訪李淵之五廟塋域所在并發(fā)掘,與 李唐可謂國仇家恨。李淵入長安后以陰世師、骨儀等拒義兵并斬之,陰世師卒年五十三。陰世師子 陰弘智,因年幼得以免死。其女陰氏則成為 唐太宗妃。
相關(guān)史料
新唐書列傳第五
太宗十四子: 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宮生寬, 楊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 陰妃生祐,王氏生惲,燕妃( 燕德妃)生貞,又生第十一子囂, 韋妃( 韋珪)生慎,后宮生簡,楊妃生福,楊氏生明。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六
太宗十四子: 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 恒山王承乾、濮王泰, 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 陰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jì)王慎,楊妃生趙王福,楊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蔣王惲,后宮生楚王寬、代 王簡。
隋書.列傳四
陰壽子世師 骨儀
陰壽,字羅云, 武威人也。父嵩,周夏州刺史。壽少果烈,有武干,性謹(jǐn)厚,敦然諾。周世屢以軍功,拜儀同。從武帝平齊,進(jìn)位開府,賜物千段,奴婢百口,女樂二十人。及高祖為丞相,引壽為掾。尉迥作亂,高祖以 韋孝寬為元帥擊之,令壽監(jiān)軍。時孝寬有疾,不能親總?cè)质,每臥帳中,遣婦人傳教命。三軍綱紀(jì),皆取決于壽。以功進(jìn)位 上柱國。尋以行軍總管鎮(zhèn)幽州,即拜幽州總管,封 趙國公。時有 高寶寧者,齊氏之疏屬也,為人桀黠,有籌算,在齊久鎮(zhèn)黃龍。及齊滅,周武帝拜為 營州刺史,甚得華夷之心。高祖為丞相,遂連結(jié)契丹、靺鞨舉兵反。高祖以中原多故,未遑進(jìn)討,以書喻之而不得。 開皇初,又引 突厥攻圍北平。至是,令壽率步騎數(shù)萬,出盧龍塞以討之。 寶寧求救于突厥。時衛(wèi)王爽等諸將數(shù)道北征,突厥不能援。寶寧棄城奔于磧北,黃龍諸縣悉平。壽班師,留開府成道昂鎮(zhèn)之。寶寧遣其子僧伽率輕騎掠城下而去。尋引契丹、靺鞨之眾來攻,道昂苦戰(zhàn)連日乃退。壽患之,于是重購寶寧,又遣人陰間其所親任者趙世模、 王威等。月余,世模率其眾降,寶寧復(fù)走契丹,為其麾下趙修羅所殺,北邊遂安。賜物千段。未幾,卒官,贈 司空。子世師嗣。
世師少有節(jié)概,性忠厚,多 武藝。弱冠,以功臣子拜儀同,累遷 驃騎將軍。煬帝嗣位,領(lǐng)東都瓦工監(jiān)。后三歲,拜 張掖 太守。先是,吐谷渾及黨項羌屢為侵掠,世師至郡,有來寇者,親自捕擊,輒擒斬之,深為戎狄所憚。入為武賁郎將。遼東之役,出襄平道。 高麗,以本官為涿郡留守。于時盜賊蜂起,世師逐捕之,往往克捷。及帝還,大加賞勞,拜 樓煩太守。時帝在 汾陽宮,世師聞 始畢可汗將為寇,勸帝幸太原。帝不從,遂有雁門之難。尋遷左翊衛(wèi)將軍,與代王留守京師。及義軍至,世師自以世荷隋恩,又籓邸之舊,遂勒兵拒守。月余,城陷,與 京兆郡丞 骨儀等見誅,時年五十三。
骨儀,京兆長安人也。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開皇初,為侍御史,處法平當(dāng),不為勢利所回。煬帝嗣位,遷尚書右司郎。于時朝政漸亂濁,貨賂公行,凡當(dāng)樞要之職,無問貴賤,并家累金寶。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jié),而儀勵志守常,介然獨立。帝嘉其清苦,超拜京兆郡丞,公方彌著。時刑部尚書 衛(wèi)玄兼領(lǐng)京兆內(nèi)史,頗行詭道,輒為儀所執(zhí)正。玄雖不便之,不能傷也。及義兵至,而玄恐禍及己,遂稱老病,無所干預(yù)。儀與世師同心協(xié)契,父子并誅,其后遂絕。世師有子弘智等,以年幼獲全。
相關(guān)影視
2001《 大唐情史》—— 沈蓉飾
2014《 武媚娘傳奇》—— 張彤飾
2005 《貞觀之治》--------吳丹佳佳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