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以賽亞」與「基督」基本上意義相同,我們指耶穌為「基督」,新約作者亦把他等同于猶太的彌賽亞。他和先知阿摩司、何西阿、彌迦同時代。在主前七四〇年開始他的職事,那年正值烏西雅王逝世(見6:1注釋)。按照一個未經證實的猶太傳統(tǒng)《以賽亞升天記》,他在瑪拿西王當權時,被鋸為兩半而死。以賽亞有妻室,至少有兩個兒子,施亞雅述(7:3)和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8:3)。他大概大半生都住在耶路撒冷,欣見自己在希西家王治下造成絕大的影響力(見37:1-2)。他也撰寫了烏西雅王的當政史(代下26:22)。參看《以賽亞書》。
先知其人
以賽亞在烏西雅(Uzziah)、約坦(Jotham)、亞哈斯(Ahaz)、希西家(Hezekiah)當政時期做先知。根據第六章(可能是以賽亞被呼召做先知?)的內容,以賽亞展開事工的時間是公元前745年到公元前680年(西拿基立被殺,賽37:38)。代上26:22表明在公元前745年之前,先知已開始有所活動!斑@樣,他活動的時間在公元前八世紀中延續(xù)了四十五年,歷經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當政時期。這期間發(fā)生了許多重要的事件,幾乎比以色列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币再悂喨⒘艘晃慌戎8:3),至少有兩個孩子(施亞雅述[Shearjashub],即"余民將歸回";以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Mahershalalhashbaz],即,“擄掠速臨,搶奪快到”)。而關于以賽亞的個人生活,人們所知甚少(與耶利米論及自己的許多經文相比)。
社會背景
烏西雅(亞撒亞雅[Azariah],公元前767-740年)在耶路撒冷作王長達52年。格爾森·布林恩(GershonBrin)指出,這兩名字的詞根逐漸演變成同一個詞根,這就是為什么他有兩個名字。正是在烏西雅執(zhí)政期間,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開始向西擴張,并與以色列對壘,強迫他們向他進貢(米拿現(xiàn),比加,王下15:29;亞述年鑒)。烏西雅取代祭司擅自燒香,上帝因而責罰他,使他患上大mafeng。此后,他的兒子約坦替他管理國事(王下15:7;代下26:21)。賽6章的背景正是烏西雅王去世的那年(6:1)。烏西雅總的說來是比較關注靈性的事,他死于麻風;大家可能會問以賽亞和他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約坦(公元前750/40-732)敬神虔行(王下15:34),但在他執(zhí)政期間,以色列/亞蘭(Syria,也譯作敘利亞)開始攻打猶大,猶大從此逐漸衰落。亞哈斯(公元前732-716年)不敬畏上帝(王下16:13)。他在位期間,耶路撒冷遭到了以色列和亞蘭聯(lián)軍的猛烈進攻(王下16:5、6;代下28:5-15)。亞哈斯派人請人提革拉毗列色支援(王下16:7-9)。提革拉毗列色欣然接受了亞哈斯的禮物和請求,出兵迫使以色列和亞蘭停止攻打猶大。正是在這轉折關頭,以賽亞遇見了亞哈斯,并要求他相信上帝的拯救,但他的建議被亞哈斯一口回絕(賽7:1-19)。希西家(公元前716-687年)以及他后來的繼承人約西亞(Josiah)以敬畏上帝的熱心和所推行的改革而為人所知(代下29:1-31:21)。然而,在他統(tǒng)治期間亞述的威脅越來越大,直到后來西拿基立進攻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猶大重鎮(zhèn),使得希西家被迫向亞述納貢。就在以賽亞與亞哈斯相遇并警告要依靠耶和華而不是亞述的地方,拉伯沙基(RabShekah)羞辱了希西家(代下32:1-23),真算得上是報應有時。希西家接待了在巴比倫剛剛興起的政治勢力的使者。他們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在亞述西邊煽動起反對亞述的叛亂。
其人爭議
《以賽亞書》的前39章和后27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里暫不考慮36-39是自成一體的)。這些差異直接導致了一些批判性的學者認為《以賽亞書》有兩位,甚至有三位或四位不同的作者。本書前半部分的重點在于審判,而后半部分顯然是安慰、鼓勵人的信息:"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40:1)。本書后半部分內容的背景肯定是被擄期間(從先知的角度),它是用來鼓勵被擄的猶太人,同時應許他們復興,以及彌賽亞帶來的祝福!兑再悂啎分凶畈粚こ5牟糠质怯嘘P"耶和華的仆人"的段落,即第42、49、52、53章。
書
由以賽亞執(zhí)筆,大約在公元前723年之後完成。記載關于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背景資料,以及當時猶大國的人民在耶和華前所犯的罪,并透露耶和華將要采取判決與拯救的行動。
目錄
第一部分:審判(1-39章)A.耶和華指出猶大違背了他的約,因而要受到懲罰1:6-13B.耶和華應許拯救猶大,并預言一位神子的來臨7:1-12:6C.耶和華督促猶大信賴他,因為他要懲罰猶大人所期望與之聯(lián)合來抵御亞述的那個國家。12-23章D.耶和華顯明他施行拯救與審判的絕對權力24-27章E.耶和華發(fā)出一系列的警告,說明只有他而不是埃及才能真正地拯救人。28-33章F.有關上帝復興他的子民及其土地的最后的信息。34-35章G.通過一段歷史,說明亞述的威脅是如何被解除的,上帝是如何解決這問題的36-39章第二部分:安慰(40-66章)第一單元:上帝應許復興以色列;上帝仆人的工作40:55章A.耶和華說,猶大為她的罪的受罰已經到頭,將被重建。40:1-31B.耶和華救贖以色列民,顯出其偉大。41:1-29C.耶和華向人啟示將來要治理世界的仆人42:1-25D.耶和華呼吁以色列信靠他,因為他將拯救她。43:1-28E.耶和華再次把自己和遍及以色列的偶像相比,并應許復興以色列。44:1-28F.耶和華借呼召居魯士拯救他的子民,顯明他的權能,并向全宇宙發(fā)出救贖的呼召。45:1-25G.耶和華宣告巴比倫的宗教的破滅,力勸以色列接受他作主。46:1-13H.耶和華聲言將懲罰巴比倫。47:1-5I.耶和華應許要拯救猶大擺脫巴比倫。48:1-22J.主耶和華的仆人是世界的救主。49:1-26K.耶和華說明為什么要懲罰猶大,“仆人”再次發(fā)言。50:1-11L.耶和華呼吁剩余的忠信之民信靠他。51:1-23M.催促猶大逃離他的壓迫者。52:1-12N.猶大將因“仆人”的代替她受難而被救贖。52:13-53:12O.上帝應許以色列在將來要大大復興。54:1-17P.耶和華向以色列人發(fā)出重要的呼召。55:1-5第二單元:以色列犯罪招致上帝的懲罰56-59章A.上帝要求人行公義,順服他。56:1-57:21B.以色列人對上帝的呼吁。58:1-14C.上帝再次指明百姓的罪。59:1-21第三單元盼望新天新地60-66章A.以色列將榮耀地復興60:1-22B.以色列的復興必要通過“仆人”而實現(xiàn)。61:1-11C.蒙上帝所眷愛的錫安的境況。62:1-12D.上帝論述他在將來和過去的拯救。63:1-19E.余民祈求復興。64:1-12F.上帝向忠信的余民呼吁,譴責以色列中不信的人。65:1-25G.上帝以其永恒與人的有限作比較,總結上文;并最后說明錫安的榮耀。66:1-24
結構
《以賽亞書》大致的結構當然是分成兩部分:1-35(36-39)章以及40-66章。1-39章有兩個歷史焦點:第七章亞蘭-以法蓮(Syro-Ephraimite)戰(zhàn)爭,其中以賽亞敦促亞哈斯信賴耶和華(即勸亞哈斯不應向亞述求援);以及36-37章中的亞述的入侵。以賽亞在"上池的水溝頭、漂布地的大路上(conduitoftheupperpool,onthehighwaytothefuller’sfield)和亞哈斯相遇,這也就是拉伯沙基辱罵并威脅希西家的地方,而后者信賴耶和華并且得到了耶和華的救助!兑再悂啎返倪@一部分應當看作是"亞述"部分,應被理解為猶大對亞述威脅的回應:上帝催促猶大悔改認罪,信靠耶和華,尋求他的拯救。36-37章記述了亞哈斯拒絕信靠耶和華(亞述支援了他,而后卻成了他兒子的敵人)而導致的毀滅性的后果。同時,這里也顯明了上帝對于悔改認罪的希西家的恩典:亞述被上帝以超自然的力量擊敗。而另一方面,38-39章則遠瞻巴比倫及猶大被擄,這是本書后半部分的主要內容。(這兩章在時間上應在36-37章前面,因為米羅達巴拉但(MerodachBaladan)在公元前702/701年逃往巴比倫。這樣,他的使者必定是在公元前703年被派往猶大)。40-46章是對猶大被巴比倫擄掠的回應(預言),催促猶大認識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并因他通過他的仆人使其子民和世界歸回他自己的作為而歡喜。
時代的適切性
在進行任何有關在現(xiàn)代處境中的適切性(contemporaryrelevance)問題的討論前,我們有必要來看看《以賽亞書》在其成書時期歷史處境的重要意義。而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兑再悂啎吩凇缎录s》中被廣泛應用(多達411次)。我們因此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以賽亞書》的意義遠超過自身在歷史中的作用。對于《舊約》,人們總是把它放在其"生活處境"(sitzimLeben)中進行研究。這樣,我們應該把《以賽亞書》放在它自身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來研究,以確定它對當時的人的意義所在。同時,我們應該考察其中的一些經文是不是以預言的形式出現(xiàn),這些預言在被記錄成文字以后才會應驗。我們無法同意麥肯錫(McKenzie)的說法,即《以賽亞書》53章所提到的代替受難(vicarioussuffering)并不像后來的教會所認為的就是指耶穌基督而言。我們相信,第53章的唯一的內涵就是指耶穌基督的死。同樣,《以賽亞書》的部分預言也在《新約》中應驗了,有些部分則要等到末世才會應驗,而另有些部分只能間接地應用于我們的時代。后者促使我們詢問:"在何種意義上我們是和以色列人一樣,這樣上帝對他們講的話,也同樣是針對我們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