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名簡介
潘妃一
雙調(diào)]潘妃曲
商挺
帶月披星擔(dān)驚怕,久立紗窗下,等候他。
驀聽得門外地皮兒踏,則道是冤家,原來風(fēng)動荼縻架①。
[注釋]
①荼縻:即酴醿(túmí)。初夏開花,花單生,大型,白色重瓣。
[賞析]
此曲寫一位多情女子,在月明星稀之夜,懷著驚恐的心情,久候在紗窗之下,等候著她的意中人。期盼與驚恐竟然使她誤將風(fēng)吹荼縻架的聲音當(dāng)成了情人的腳步聲。此曲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的相戀青年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也抨擊了當(dāng)時婚姻不自由的社會現(xiàn)實。
潘妃二
[雙調(diào)]潘妃曲
商挺
悶酒將來剛剛咽,欲飲先澆奠①。
頻祝愿,普天下心廝愛早團(tuán)圓②。
謝神天,教俺也頻頻的勤相見。
[注釋]
①澆奠:在祭祀祖先或求神時,把酒澆在地上,以表示心意虔誠。
②廝愛:互敬互愛。
[賞析]
此曲頭兩句以借酒澆愁切入,正當(dāng)舉杯欲飲之際,忽然念頭一轉(zhuǎn),改為以酒澆地祈求神明,保佑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也包括自己在內(nèi)。其構(gòu)思與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說簡介
王妃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更重了。
翊善楊崇勛便向元侃回稟:“王爺,王妃已經(jīng)病了近一個月了,王爺從未進(jìn)過玉錦軒。屬下職責(zé)所在,斗膽提醒王爺,便是看在夫妻禮數(shù)上,也該去看看王妃吧!便是到進(jìn)門打個轉(zhuǎn),也是盡了禮數(shù)呀!”
元侃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
王府中,楊崇勛并不是第一個向他提出建議的人,他亦不是沒有想過去探望潘妃。只是每每走到玉錦軒前,卻不由自主地立住了腳步。自從小娥那一日含淚向他請求后,他每每跨進(jìn)玉錦軒一步,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未出世的嬰兒來,心中一陣情怯,竟會不禁停下了腳步。
其實,并不僅僅是這個原因。當(dāng)他第一次得報潘妃病了之時,正還是小娥病重之時,那時候兩邊輕重分明,心里根本無心理會。心中既恨她狠毒,又想她不過是借病蓋臉而已,兩人樂得不見面更好。
足足過了大半年,劉娥的身子日漸好轉(zhuǎn),可是潘妃的病非但沒好,反而聽下人回報說日漸沉重。不知道為什么,長久未見,這一個人對于他來說,竟是仿佛陌生人一樣的感覺。真不知道見了面應(yīng)該說什么話,自與她成親以來,越到后來,兩人相見竟仿佛沒有一次不是吵架收場。
因此上每每走到玉錦軒前,長嘆一聲,卻終于再沒進(jìn)去,日子久了,竟是連想也沒有想到去看她了。遇到來稟報王妃相請的下人,只是吩咐一聲:“叫太醫(yī)再去看看!”
自得知父親潘美的死訊,潘蝶的精神,完全垮了下來,整個人再也支撐不住了。足足病了三個月,潘蝶沒有看到元侃的半點身影。
大部份時間,她病得昏昏沉沉地,偶然清醒的時候,眼睛直直地望著房門:“王爺,他來了嗎?他還沒有來嗎?我病了他不知道嗎,他為什么沒有來看我?”
乳母張氏只是偷偷拭淚,她一日不知道派多少人去請襄王,只是大半時間他都不在府中,偶然回府,凡是潘妃身邊的人,都見不著襄王,全讓那貼身內(nèi)侍懷德給擋了回來。她托過劉夫人,托過楊崇勛,都無法使襄王來到玉錦軒,她也實在是無法可想了。自潘美死后,潘府聲勢大不如前,潘美在世妻妾子女甚多,死后潘夫人便連自家的事也擺不平,還指望這個嫁入王府的女兒撐腰,哪有余力幫到女兒。也不過是來一回哭一回,連襄王的面也見不著。自劉娥之事后,劉夫人躲事躲得厲害,也是指望不上的。直到此時,她才發(fā)現(xiàn),大將軍之女堂堂襄王妃潘蝶這個天之驕女,竟是六親無助。思來想去,她一個乳母,能有什么辦法。只得哄著潘蝶道:“王爺已經(jīng)過來瞧過王妃了,只是王妃睡著,王爺不讓我們叫醒您,怕打擾您休息呢!過幾日,王爺自會再來的!
只是這個謊言,未免有后遺癥,潘蝶醒了幾次,見自己都錯過襄王到來,一到早晨,便強(qiáng)撐著不肯讓自己睡過去,眼睜睜地直望著房門口,一直望到天全都黑了,卻又是失望一次,傷心一次。如此反復(fù),病勢越發(fā)地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