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姓名 朱明月
廟號 統(tǒng)宗
謚號 贊天申道獻德元威敏文忠武誠仁知孝 質(zhì)皇帝( 劉儀順謚)
陵墓 無
政權(quán) 大明
在世 1841年-1868年
在位 1859年-1868年
年號 江漢六年:1859年-1865年
嗣統(tǒng):1865年-1868年
生平簡介
1857年3月,楊和風、賀濟泮、胡勝海等在思南、務(wù)川一帶分別起義,稱黃號。號軍攻破了不少城市,但均棄而不守,只占據(jù)一些險要的堡寨,往來游擊。同年8月,新任貴州提督蔣玉龍雖奉命率川軍前往思南等地鎮(zhèn)壓,但見號軍勢盛,便駐軍于鳳岡南部的偏刀水(今琊川)大營,堅壁自守。1859年9月21日, 朱明月等帶領(lǐng)白號軍直逼偏刀水,一氣攻克了清軍大本營。提督蔣玉龍棄營逃跑,被清廷革職查辦。于是,清軍提督大本營變成了白號軍根據(jù)地,由白號軍元帥田興朝、軍師何發(fā)喜、將領(lǐng)何興儒、王禮廷等領(lǐng)軍兩萬駐守。不久, 朱明月再度攻下余慶松煙等地,遂在其轄區(qū)內(nèi)的覺林寺建立了白號軍第又一個大本營。
覺林寺在今之余慶縣覺林村境內(nèi),距松煙鎮(zhèn)6公里公里,距鳳岡琊川(偏刀水)4公里。寺廟在一約二平方公里的山堡上。山堡四周都是溪河、水田,只有一條大路與之相通。 朱明月占領(lǐng)這塊地盤后,便將四周用木柵夾成3丈高的泥培墻,并建東、西、南、北四門。在該大本營數(shù)十華里范圍內(nèi),還建有先鋒營、黑虎營、屯山營、大坡營、施家營、御河營等48個營寨。 清軍稱其為“偽城”。為了加強與石阡白號軍, 余慶大、小轎頂山、古佛山,甕安縣 玉華山等地黃號軍的聯(lián)系, 朱明月又在余慶境內(nèi)的龍溪水溪屯、巖門屯、水泥田、構(gòu)子坪等 烏江以南地區(qū)建立了十多個營寨。
1860年8月12日, 朱明月進軍桐梓,貴州提督 田興恕便趁機帶領(lǐng)“長勝軍”奔襲余慶境內(nèi)烏江南岸的白號軍。經(jīng)過十余天的激戰(zhàn),白號軍寡不敵眾,十多個營寨被清軍所破。于是, 田興恕便有些得意忘形,一面令“長勝軍”駐扎 龍溪,一面令人飛馳向朝廷報功。 朱明月得到消息后,一邊暗中派人與石阡白號軍聯(lián)系,一邊抄小道返余慶。8月24日, 朱明月及其所屬萬余人與石阡白號軍同時抵達龍溪,突然向田恕的“長勝軍”兩面夾攻。措手不及的“長勝軍”被打得昏頭轉(zhuǎn)向,死傷過半, 田興恕也因之而被撤去提督一職。
1868年正月,由于湘軍、川軍的圍攻,白號軍在思南 荊竹園(清朝屬石阡轄)和鳳岡偏刀水等的根據(jù)地相繼陷落。5月12日,湘軍、川軍便集中力量對 朱明月駐守的覺林寺大本營進行夾攻。由于號軍內(nèi)部孫洪應(yīng)等人的叛變,覺林寺大本營很快就被清軍攻破。 朱明月率眾突圍,退走余慶司(今余慶敖溪),行至半路,又遭清軍阻擊,他又只好帶著幾百人退守屯山營。不久,螞蟻一樣的清軍又將屯山營團團圍住,并用炮火猛烈攻擊。白號軍將士大部分壯烈犧牲, 朱明月也身負重傷。但他竟然殺出重圍,只身向火 梅塘(在今之 松煙鎮(zhèn)三合村境內(nèi))逃奔。他一口氣跑了七八里,實在跑不動了,潛伏在那里的清兵這才將其逮住。最終,他被解往 遵義李元度營中,遭剖腹殺害。此時成功突圍的 劉儀順、 秦魁榜二人聞之哀慟不已,上尊謚曰 大明統(tǒng)宗贊天申道獻德元威敏文忠武誠仁知孝質(zhì)皇帝,不久劉、秦二人被俘,于9月22日在成都就義。
謄黃
《謄黃》系 朱明月稱秦王后,于 大明江漢八年(公元1861年)所發(fā)布的檄文。全高1.5米,寬2.4米,木版印刷。版面高1.4米,寬2.25米。紙張為印江合水出產(chǎn)的構(gòu)皮紙。正文每字一寸見方,正文四周為群龍聚會及云水圖案;上方正中是“龍首正位”,下方正中為“ 旭日東升”,上下左右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刻有“八龍拱衛(wèi)”,是一幅構(gòu)思精巧的藝術(shù)圖案。正文尾的 年號上蓋有二十厘米見方的朱紅大印。1955年在 思南縣胡家灣鄉(xiāng)三臺寺廟宇的樓上發(fā)現(xiàn),F(xiàn)作國家一級文物珍藏于貴州省博物館。全文如下:
奉天承命 秦王詔曰:本御乃 大明洪武之后裔,莊烈皇帝之十世孫也。追念列宗承緒,競業(yè)維殷,罔敢失墜。抑越懷宗,惕厲憂勤,皇自敬德。面李闖犯順,遂致 吳三桂揖盜開門,調(diào)行覺羅胡羯,奸篡大位。御家累代越在草莽,二百余年矣。今而玉璽呈祥,圖書獻瑞,天時人事,際會于斯。
當此胡虜無道,敗壞綱常,忝滅倫紀,弒兄弒叔,天理何存?納姊納姑,良心安在?用夷變夏,衣冠類禽獸之形;隱姓稱名,骨肉等腥膻之習。又以重旗不重漢,滿相專權(quán);顧利不顧名,詮衡暴虐。由是暴斂橫征,庶民之脂膏已竭;賣官鬻爵,士子之誦讀何庸。貪官污吏滿塵寰,群懼豺狼當?shù);碩士良民遭荼毒,實畏鷹鸛逞殘。所以饑饉頻臨,干戈迭起。督團練、索軍需,誰憐亡身敗家之慘;發(fā)倉收、給功照,都是敲骨吸髓之謀。萬民云涂炭已深,四海之毒痛實甚,是以天厭 胡德,佑我皇明,篤生御父王于 滇池,號稱江漢,御弟神武, 建業(yè)江南,奄有三吳兩廣之兵,已具六合一統(tǒng)之象,而且南滇雄師,進取黔省;西川勁卒,將拔成都。今江滇俱已會合,凡忠義久有同心,前后并非虛言,中外敢云逖聽。殊胡逆不明氣數(shù),未識機關(guān),屢率不教之民,致遭無辜之戮,抗拒天兵,自取燒毀,御心憫之,且賢愚不一,貪廉雜居,或有奸擄等情,失我相民仰望,此已久懷忿怒,概謂法所不容。
本御即承天命,當順 天心,上禱皇天大帝,卜吉興師;下誥率土眾民,從茲勿畏,親統(tǒng)六師,肅申大令,滅此胡黨,宏我漢京。緬二百年之流風善政,自昔維昭;憶十七王之厚澤深仁,于今猶烈。凡我士庶,素食舊德,久服先疇,果能慕義投忱,斷不準傷一人一卒;既已傾心歸報,又誰敢掠一貨一財,各安爾業(yè),各適爾居,兵燹之后,煦以 陽春,重為盛世良民,復(fù)睹新邦化日。所愿智者識時,達人知變,開誠納款,格外之寵錫殊深;倒戈前徙,一時之愆尤盡釋,但當悔過自新,定當轉(zhuǎn)禍為福,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倘有首鼠兩端,勢必噬臍莫及,況本御心存康濟,念切澄清,體上天好生之德,法古圣如傷之仁,只為吊民伐暴,不忍黷武窮兵,出斯民于水火之中,登斯世于衽席之上。旋乾轉(zhuǎn)坤,鼎新革故,搜盡匈奴支派,驅(qū)入蒙古要荒,是御深衷,臣民共諒,布告天下,咸使聞之。
大明江漢八年 月 日謄黃
指 明思宗,其最早的廟謚為懷宗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