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朱瞻塙(?-1454),安徽鳳陽人。明成祖孫,趙簡王朱高燧次子。初,受封安陽郡王。宣德七年(1432)襲封趙王。在位二十三年,于景泰五年(1454)薨。謚號惠王。子悼王祁镃嗣。明朝第二次封的第二代趙王,簡王朱高燧的嫡次子。朱瞻塙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受封安陽王,但在宣德七年(1432年)襲封趙王。他在位二十三年。景泰五年(1495年)朱瞻塙去世,謚號惠,一年后其子朱祁镃就嗣位。
諸子及其封號
長子朱祁镃趙悼王
次子朱祁鋆臨漳恭安王
三子朱祁湯陰莊僖王
四子朱祁鋥襄邑恭定王
五子朱祁鋹洛川靖懿王
七子朱祁鉷南樂安懿王
八子朱祁鏸平鄉(xiāng)榮順王
明朝的分封制度
明代的分封制度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把宗室成員的生、老、病、死及一生所的有生活費用支出全部包下來,即所謂的“其生也請名,其長也請婚,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只要出生在皇家,一生什么事都不用做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宗室成員出生后要向主管宗室事務的宗人府報出生,五歲時要請名,由宗人府按規(guī)定起名,美之曰賜名。十歲以后要請求封給一定的爵號,以按這個爵號從政府領取相應數量的歲祿并由政府為其修造相應級別的住宅。成年后還要向朝廷請求結婚,并由朝廷賜予自己的配偶以一定的名號。實際上宗室成員的婚配多是在本封地范圍內由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負責選擇配偶。死亡以后,照例還要向朝廷奏報,由朝廷支付喪葬費用并派政府官員到府上吊祭并安排人修造墳墓,這就是志文中所說的“命有司治喪葬如禮”。
明代男性宗室成員的爵位分為八級,分別是親王、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实鄣膬鹤又小熬拥臻L者必正儲位,其諸子當封以王爵”,也就是說除嫡長子被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外,其他所有的兒子都被封親王。親王的封號與謚號都是一個字,如朱檀被封為魯王,謚號為荒。朱肇輝襲封魯王,也是親王,所以謚號為靖。低于親王的爵位是郡王,親王的嫡長子被封為世子,將來繼承親王爵,其他諸子不論嫡庶,皆被封為郡王,郡王的封號與謚號皆為兩字,如魯靖的兒子朱泰墱,被封為鉅野王,其死后謚為僖順。
按皇明祖訓,被冊封為郡王的還有皇太子的除長子以外的所嫡庶子,皇太子的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孫。等皇太子登上皇位后,那些被封為郡王的諸子是會進封為親王的;实鄣睦^承人稱為太子,太子的長子被確定為繼承人后稱太孫,如朱允炆,朱瞻基皆曾受封太孫,當朱瞻基的父母朱高熾繼位后,他則進封為皇太子。親王的繼承人稱為世子,世子的嫡長子被確定為繼承人后稱世孫,如朱陽鑄,在其父未襲封魯王時即被冊封為魯世孫,其父朱泰堪襲封魯王后,他則進封為魯世子?ね醯睦^承人稱為長子。親王與郡王是沒有品級的,也就是說這兩級爵位不是行政職務,而是因生而得爵,其待遇是非常高的。僅就歲祿而言,據《明會要》載,“洪武五年,定諸王宗人祿米,親王五萬石,郡王六千石,郡王諸子年十五,人賜田六十頃,為永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