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韋加寧(1938年4月5日~2003年4月13日),廣西容縣人,出生于廣西南寧市,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手外科醫(yī)生、博士生導師。2003年他被人事部,衛(wèi)生部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yī)生”。
社會評價
他把病人當親人 他把醫(yī)術當藝術 他視工作為生命 他就是一種精神 韋加寧:終年66歲。 我國著名的手外科專家。北京市積水潭醫(yī)院原手外科主任。2003年他被人事部,衛(wèi)生部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yī)生”。
個人經(jīng)歷
1961年,畢業(yè)于武漢同濟醫(yī)科大學。1986年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yī)師,1990年任北京醫(yī)科大學教授。 1972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進行同體斷足移植術,1977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 1975年,“同體拇指移植”為我國首創(chuàng),獲1979年北京科技成果獎。 1978年,“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束間神經(jīng)移植”獲1979年北京科技成果獎。 1978~2000年,與同事合作獲國家、衛(wèi)生部、北京市局級獎共8項。 1978年,被命名為北京市白求恩式醫(yī)務工作者。 1983年,韋加寧到美國密執(zhí)安州大學醫(yī)學院和肯塔基州路易斯威爾手外科中心進修,師從前國際手外科聯(lián)盟主席斯旺森教授。 1989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 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連續(xù)多年榮獲市、局、院先進工作者及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著作
發(fā)表論文32篇,參編論著23部。著有《手外科手術圖譜》。
先進事跡
他始終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滿腔熱情地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以高尚的情操,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在平方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以實際行動忠實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生命的每時每刻譜寫著救死扶傷的感人篇章,贏得了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愛戴和尊敬。他視患者如親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總是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每次手術,他都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設計最佳治療方案,能夠一次手術完成手部功能重建的手術,絕不讓患者接受第二次手術的痛苦,能夠不住院治療的患者盡量在門診治療、解決,盡可能為患者節(jié)省開支,減輕患者負擔。他經(jīng)常對就診患者講:“下次復診你就掛1元錢的號,我給你看!保粚π枰中g治療的患者,他講到,你不用交點名費,我也一定給你做好手術。對于有經(jīng)濟困難的患者,他不但為他們治病,他不但為他們治病,還主動拿出自己的錢,幫助安排食宿、買生活用品,幫助買回程的車票。他常年堅持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早查房和晚查房制度。每當有急診患者,他總是隨叫隨到,即使在休息日,只要有急診患者,他都會放下手中有權的一切,趕到手術室積極搶救。他經(jīng)常教育身邊年輕醫(yī)生:“治病救人就是我們醫(yī)生的天職,只要是患者的事,診斷治療有困難的事,不管什么時間,即使是深夜,也一定要叫我,千萬不要有顧慮!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來沒有推諉搪塞過患者,也從來沒有讓患者失望過。 他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他率先研究手外科患者康復問題,用自制的支具應用于手外科術后的患者,使患者康復后得到最佳的功能恢復。他刻苦鉆研,苦練基本功,在顯微外科手術技術上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幾十年來,他共完成手術5萬余例,為許多患者解除了病痛,鼓起他們重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是世界上第一例同體斷足移植手術成功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我國第一例同體拇指移植手術成功的實施者,他的研究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勵。他對同志真誠熱情,對青年醫(yī)生言傳身教,對學生毫無保留。當他得知自己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屬于自己的時間不多后,心中惦記著的仍是患者和工作。目前他正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進行斗爭,并用生命最后的精力,爭分奪秒抓緊編輯繪制《手外科手術圖譜》,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這本圖譜,把它獻給自己一生追求和熱愛的手外科事業(yè)。 韋加寧同志一身正氣,廉潔行醫(yī),從不收取紅包,當患者送紅包時,他總是耐心地說服病人把錢用在治病上。在病房,如果同事們看到韋加寧同志在前邊跑,患者在后面追的場面,那肯定是他在“躲避”患者的紅包。他對送紅包的患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硬給我錢,我就不給你做手術了。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回絕了患者對他表示的一次又一次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