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有智
傅有智(1911-1933),福建省安溪縣蓬萊鄉(xiāng)人。早年就讀廈門同文中學,1929年秋加入共青團,193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同文書院共青團學生支部書記。1930年7月25日參加“打鹽關”時被捕入獄。7月31日,傅有智和其他三位難友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被槍殺于廈門港漁行口廣場。傅有智雖然身中5彈,卻沒有命中要害。一陣傾盆大雨把他從昏迷中淋醒。此時,劊子手已離開刑場,他忍痛移步到石墻邊,用刃角把捆綁的繩子磨斷,爬到廈門港去找親戚。這位親戚深明大義,在給傅有智換衣服、上藥、吃飯后,連夜把他藏到鴻山的石洞里。第二天晚上,又把他送到鼓浪嶼的嫂嫂家里。嫂嫂不惜重金雇來醫(yī)生給傅有智治傷。經(jīng)精心治療和照顧,一個月后,傅有智的槍傷好了。此時只有21歲的傅有智離開鼓浪嶼嫂嫂家里,急匆匆回到安溪故鄉(xiāng)找到黨組織,繼續(xù)干革命,從事農(nóng)民運動,組織農(nóng)民武裝。1933年5月成立官橋革命委員會時,傅有智被選為主席。同年9月8日,叛徒王觀瀾(時任紅二支隊四大隊大隊長)與國民黨軍181旅旅長張勵勾結,以“商議”軍事行動的名義誘騙紅二支隊政委李實、支隊長陳鳳伍等人在安溪蓬萊鎮(zhèn)溫泉村青云樓開會,暗中設伏逮捕紅二支隊領導人,制造了“青云樓事件”。傅有智也不幸同時被捕,同月17日,與陳鳳伍等人同在安溪縣城鳳冠山英勇就義,第二次獻出了年青的生命。革命烈士。
傅有智,安、南、永、德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官橋革命委員會主席。安溪縣蓬萊鎮(zhèn)登山村人,1911年8月出生。
傅有智初入家鄉(xiāng)新民小學,后轉鼓浪嶼普育小學,再升廈門同文書院。時值家境中落,他利用放學時間及假日,賣甘蔗掙零錢作學習費用。中學畢業(yè)后,便進德士古洋行當雇工,廣泛接觸社會。當時貧富懸殊種種不公平現(xiàn)象,不由使他目擊心驚。1929年秋,傅有智被母校同文書院共青團支部吸收入團,從此以校友關系,經(jīng)常接近學生,進行革命活動。1930年夏,傅有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擔負同文書院共青團學生支部的領導工作,是共青團廈門市委干部。
1930年“5·25”廈門劫獄事件,震懾了當局。中共福建省委行動委員會決定于7月25日,在廈門港漁行口廣場,舉行一次打擊鹽稅局的飛行集會。舉事前夜,有人把原定集會時散發(fā)的《收鹽稅剝削人民,助長軍閥混戰(zhàn)》等傳單先行發(fā)出,以致這次行動時間、地點被當局偵知。
7月29日上午7時,飛行集會總指揮張某,按約定時間脫帽示意,信號鞭炮隨即響起,分散在漁行口廣場的各路群眾,聞聲集合,口號聲此起彼落,傳單滿天飛。埋伏的警探突向張總指揮開槍,并從四面包圍過來。當時傅有智剛從上海返廈,行經(jīng)此地,慌亂中與張總指揮跑在一起,終于和張等5人,同時被捕。警方從傅有智身上搜出中共在上海剛出版的刊物和傳單,便對他威迫利誘,結果毫無所得。7月31日昏夜,傅有智和另一被捕者,被秘密押赴廈門打石字海灘上槍殺。一陣亂槍過后,2具尸體被拖在一起,留待天亮后收埋。
有智身中5彈,子彈從面頰、脖項、肩膀、腋下穿過,計有9孔,但都未中要害。半夜時分,傅有智蘇醒過來,忍著鉆心劇痛,爬到石堆旁,磨斷身上的繩索,脫掉染遍鮮血的白衣,換上那位同遭槍殺者的黑衣,艱難地爬到海邊,幸得一位艄公仗義救助,連夜送他到鼓浪嶼他的三嫂家里。三嫂驚喜交集,馬上請來一位臺籍醫(yī)生,給他敷藥,擦干血跡,換上衣服,喝下熱湯?紤]到天亮后警方會嚴密搜查,便打發(fā)傅有智速回安溪老家治傷,于是用牙痛藥膏貼在他臉上的傷口。時值雨天,給他一把雨傘,叮囑道:“遇人盤問,便說牙痛”。翌晨,警察局發(fā)現(xiàn)少了一具尸體,果然大舉搜查,但傅有智已踏上回安溪的路了。此事被廈門《江聲日報》作為奇聞登載,轟動一時。
中共福建省委接到傅有智脫險回安溪的報告,便指令廈門中心市委派駐安溪巡視員翁成金設法聯(lián)系。翁通過彭區(qū)區(qū)委,指令傅有智到小溪會面。會面時傅有智心情激動,表示要獻出槍口余生,革命到底。傅有智接上黨的關系后不久,治好創(chuàng)傷,便在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首先在家鄉(xiāng)登虎榜組織農(nóng)會、赤衛(wèi)隊,建立了黨支部;接著在橫坑、上智、竹塔……等地,相繼成立了農(nóng)會和黨組織,緊密配合游擊隊的行動,還帶領農(nóng)民開展“五抗”和“減租減息”的斗爭。他母親原有田地租給農(nóng)民耕種,他決定自家不收佃戶租谷,其他人則實行“二五減租”,受到廣大農(nóng)民的擁護。
1933年5月30日,安、南、永、德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官橋區(qū)革命委員會,在登虎榜宣告成立,傅有智當選為革命委員會主席。在成立大會上,他發(fā)表講話:“我們已有自己的政府,要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加緊自己救自己,組織起來,武裝起來,徹底實行“二五減租”,實行土地革命,勇敢地保衛(wèi)紅色根據(jù)地,保衛(wèi)我們的政權”。會后傅有智立即召開政府工作會議,成立文化教育委員會、抗租減息委員會、婦女救國會、分田委員會等組織,并制定政府工作計劃,要求各委員會深入發(fā)動群眾,貫徹實施。紅色政權的成立,使當局大為震動,千方百計欲行鎮(zhèn)壓、破壞。當時游擊隊已正式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9月,傅有智跟隨紅二支隊政委李實、支隊長陳鳳伍等十余人在震動安、南、永的“青云樓事件”中被捕。同月17日,傅有智等被押赴安溪縣城鳳冠山槍殺。有智僅22歲,距他前次在廈門被搶殺,也只3年又48天。為實現(xiàn)創(chuàng)建人民共和國的理想,傅有智身經(jīng)兩死,毅然不屈,事奇且烈,史籍罕見。鳳冠山紀念碑有碑文記載烈士事跡,永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