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祝慶藩

    祝慶藩

    祝慶藩(1777-1853年),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zhèn)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十九年(1814年)殿試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祝慶藩滿腹學問,嘉慶仁宗皇帝從大比之中看出了他的超人才華,御筆親點他為太子太傅。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小皇帝的老師,他教的學生就是后來的宣宗(道光)皇帝。

    任職經歷

    歷任 詹事府左、右春坊贊善、 翰林院侍講學士、 國子監(jiān)祭酒、光祿寺卿、 太常寺卿、 通政使司通政使、 內閣學士、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刑部左侍郎、管理 三庫大臣、兵部左侍郎、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吏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 都御使、貴州 按察使、 太傅、 禮部尚書,并歷充文淵閣直閣事, 日講起居注官,庚子科、癸卯科、甲辰 恩科會試閱卷大臣等官職,誥授 光祿大夫。

    生平事跡

    太子教育

    他一生把吏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這六大中央部門干了個遍,每個職務上都卓有建樹,深得嘉慶皇帝的贊賞。最后,干脆把太子旻(mín)寧(即后來的道光皇帝)交給他管理。這就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關于太子教育的一段佳話,也是后人談到祝慶藩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那是一個春日,風和日麗,桃紅柳綠。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皇宮內的毓慶宮里跪著一個身著袞龍馬褂的少年,頭上沁出了汗珠,有時下意識拘謹地挺挺腰,大概是跪得太久,腰腿酸麻之故吧!上首書案旁正襟危坐一個老年官員,手捻花白胡須,炯炯目光十分嚴厲,他在教訓少年。

    “最近,你有時半日、一日甚至幾日不讀書,在干什么?學業(yè)倒退了!你看,你近日做的什么文章?文理不通,字跡了草。雖有起、承、轉、合,然而空洞無物,泛泛而論!

    “春光大好,母后時常領我去御花園觀花,去北海泛舟看柳。有時去城外踏青,玩耍,誤了些功課!鄙倌昴税押勾鸬馈

    祝慶藩

    “噯——!真是白屋出公卿,富貴出餓殍!古圣賢身居陋巷,簞食瓢飲,囊螢映雪,鑿壁偷光,身處逆境,發(fā)憤讀書,逆流而上!你身處富貴,處境與其相比是天壤之別,讀書學習也是天壤之別!”

    這個少年就是嘉慶皇帝的皇太子,后來的清宣宗道光皇帝,這個老官員就是太子太傅,小皇帝的老師祝慶藩。他博學多才,剛直不阿,德高望重,受人敬仰。

    “娘娘千歲駕到!”毓慶宮外,內侍高叫。

    祝慶藩慌忙接駕,皇后娘娘在宮娥彩女和內侍們眾星捧月般的簇擁下,怒不可遏地闖入毓慶官。她不等太傅搭話,一把拉起跪在地上的太子說:“我兒學也為君,不學也為君!”說著拉太子就往外走。

    “學則為堯舜之君,不學則為桀紂之君!”太傅高聲對答。

    祝太傅的回答義正辭嚴,擲地有聲!娘娘和眾人為之一怔,被這錚明響亮的回答所鎮(zhèn)懾,匆匆而去的腳步不得不倒退回來。

    “祝太傅,時過中午,未見太子回來用膳,派內侍來接太子,內侍回報太子在罰跪,不知何故?”皇后面帶余怒問道。

    “近來太子荒廢學業(yè)!

    “春光明媚,蝶舞鳥鳴,春色誘人呀!你就放松些,讓太子賞玩賞玩春色,免得悶壞了!

    “我也是給了他一點時間去瀏覽一下春色的,但游春不能沒有節(jié)制,一連幾日不讀書!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少!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春色宜人,正宜記書。娘娘千歲心疼太子,怕其發(fā)悶,放縱他戲嬉,與其說是愛他,倒不如說是害他!”太傅誠懇地說。

    娘娘的氣平了一些,坐了下來,也讓太傅坐了下來敘話。

    “我想,太子略讀些書也就行了,將來治國也不難,至于辦事還有文武大臣呢!”皇后講。

    “堯舜之所以成為有道明君,萬古贊頌,正因為他們發(fā)憤圖強,造福于天下。以后,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而著春秋。文王成為堯舜之君,孔子成為圣人萬世敬仰;桀紂之所以成為無道昏君,正因為他們不學無術,迷于聲色犬馬淫樂無度,戕害天下百姓,以致萬世怒指。不讀書,不知立身;不讀史,不知興衰,以史為鏡,縱觀上下五千年,以為鑒借,勵精圖治。娘娘愿太子為堯舜之君呢?還是愿太子為桀紂之君呢?”

    祝太傅當義不讓,引經據典,慷慨陳詞,句句中肯,娘娘甚是感動,忙命太子再次跪了下來,直到太子認錯,表示悔改,才叫他起來吃午飯。

    牛鑒事件

    說到祝慶藩還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一個叫 牛鑒的人。

    “ 牛鑒事件”足見祝慶藩的政治影響和不凡的歷史識辨能力。

    這 牛鑒是甘肅 武威人,嘉慶十九年進士,道光帝對牛鑒很賞識,授云南糧儲道,山東按察使,陜西布政使。每到一地,興利除弊,政績顯著。后因與陜西巡撫意見不合,稱病辭官。道光十八年,道光帝召見他說:“你的病我知道,是和巡撫不合,你可以說是一個守正不阿、和而不流的人。 钡诙臧嗽,補授河南巡撫(代省長)。在赴河南前,道光帝召見他說:“朝廷大臣沒有人推薦你,我知道你可用,所以用了你。你把官當好,則我就算知人。否則就是我不知人,過失在我!

    牛鑒在河南最突出的政績是治理水患。河南沿黃地區(qū)經常發(fā)生水災。他下車伊始,沁河治理是第一大功,既疏通了漕運,又便利了農田灌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的60余日的省城開封抗洪保城大戰(zhàn)的勝利是他的第二大功勞。

    因 牛鑒功勛卓著,這年九月初五日,他奉調代理 兩江總督。

    開封地區(qū)的士紳和百姓,聽到 牛鑒要調走的消息,立即星夜上疏,請求留任。臨行前一天,有一千多人守在巡撫門前,哭求挽留,經夜不散,他只好繞道而行。但沿途跪送的人仍不絕于路。署河東河道總督 王鼎說:“百姓于撫軍之去,猶嬰兒之失慈母矣!”由此足見他在河南巡撫任內,給人民辦了好事,人民是非常愛戴他的。

    學了中國現(xiàn)代史都知道吳淞口保衛(wèi)戰(zhàn),都知道一戰(zhàn)而英勇成名的英烈 陳化成,也一定記得那個在英軍隆隆炮聲中丟盔棄甲潰逃的 兩江總督 牛鑒!赌暇l約》簽訂后,治 牛鑒“貽誤封疆罪,褫職逮問”——撤職查辦。

    但是,河南老百姓不忘 牛鑒舊恩,修造生祠為他祈禱。為了把河南民意直達皇上,時任司寇的祝慶藩,代河南百姓呼吁寬恕 牛鑒。

    祝慶藩在道光帝面前詳陳 牛鑒在河南的政績及百姓的要求, 道光帝很是重視,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下令:“(牛鑒)不入 朝審辦理!钡诙甓率沼窒铝睿骸 牛鑒著加恩釋放,發(fā)往河南交巡撫 鄂順安差遣委用!辈⒃诮o 鄂順安的諭旨中特別指出“該革員前在河南巡撫任內頗得民心”等語。

    牛鑒釋放到達河南省境內時,沿途“壺漿溢路,輿不得前,老稚爭搴車帷,急欲一睹其面,夾道歡呼,有喜極而泣者”。他一到河南,即抓勸捐,抓水利工程,又辦了不少好事。

    牛鑒再次有造福河南的機會,不能不說祝慶藩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為河南又挽留了一大功臣。從這個意義上講,祝慶藩此舉也間接留住人才,福澤河南啦。

    亦軍亦政

    祝慶藩生活在清朝盛極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他的政治生活也同樣滲透了鴉片戰(zhàn)爭, 太平天國, 捻軍起義這些中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事件。祝慶藩的政治生涯也深深打上這無法回避的鮮明的烙印。

    牛鑒事件,祝慶藩沒有回避其中。他深知, 吳淞炮戰(zhàn)失敗,并不是 牛鑒特別的貪生怕死,而是他對近代戰(zhàn)爭升級的殘酷一無所知;实垡膊⒉粫貏e恩準一個貪生怕死的可憐蟲,連他自己也才在大英帝國的轟隆炮聲中,睜開了眼睛,驚懼的看著外面的世界,做醒了我大清王朝是天朝第一的美夢。

    鴉片戰(zhàn)爭,祝慶藩深深懂了 牛鑒,更懂了道光皇帝,也懂了自己。

    像 曾國藩一樣,祝慶藩這樣的重臣也被派回本省,辦地方武裝——團練,以剿滅瘋狂燃燒的內亂—— 太平天國起義, 捻軍起義。

    河南境內沿淮河、黃河咆哮的是捻軍。

    咸豐二年(1852年)11月,張洛行領導的 捻軍在安徽毫州起義,轉戰(zhàn)入于河南的鹿邑、寧陵、商丘等縣。年底,因太平軍由武昌北上,當局在全省實行戒嚴。 咸豐三年,3月16日清廷命祝慶藩以內閣學士的身份同河南籍的前廣西巡撫 周之琦、廣東布政使王廷蘭等回原籍辦理河南團練。

    河南當時的一百多個縣,半數以上都有 捻軍大規(guī)模的活動,加上鎮(zhèn)壓 太平天國起義臨時征收的各種稅捐所迫,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處都像火藥桶,遇火就會爆炸,各地的小股起義風起云涌,奪州占縣,此起彼伏。河南南部的信陽一帶是受 太平天國沖擊的前線,加上 捻軍活躍異常,形勢更加危急。

    這時祝慶藩已年過七旬,但是,疲弱多病的他仍殫精竭慮,和 捻軍在河南的主力軍奮戰(zhàn)不息。他長袍馬褂,坐在便捷的小轎子里,和同僚一起募兵練兵,指揮作戰(zhàn),穿行于大大小小戰(zhàn)役的烽煙炮火之中。

    祝慶藩和 牛鑒一樣,本是學子出身,握筆文章,下馬理事,是他們的長項,對于戰(zhàn)爭幾乎是茫然于心的事情。然而,國難當頭,他們不得不秉承圣旨,亦軍亦政,以他們的滿腔忠誠,投身時事,從戰(zhàn)爭學習戰(zhàn)爭,開始他仕宦人生的新篇章。

    一個七十六歲的老人從此掀開他人生新的篇章,多么不易呀。然而,祝慶藩做到了。他能做到,沒有他人生歷程的任何政治優(yōu)勢,憑的就是一腔忠誠。

    祝慶藩到河南辦團練的時間不到一年,他就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這年是1853年。這一年, 太平軍占領南京,建立 太平天國 ,捻軍大規(guī)模在 黃淮平原激蕩,清政府內憂外患,搖搖欲墜。祝慶藩嘆息一聲,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知對后世做過什么樣的預言。

    故事傳說

    祝慶藩在70壽辰時,道光帝賜其“資敬延祺福壽”匾額,祝慶藩住宅稱“ 宗伯第”。死后葬于固始城東10公里的張家店,著有《奏疏稿》、《蒙求術》等專著,書法源于顏、柳,嚴謹不茍,雖有館閣風,但獨具一格。

    在固始縣,一提起祝慶藩,差不多人人知道。祝慶藩出生在固始城關北后街,后來中了進士,就一直在京為官。他出名主要是為人正直,為官清廉,為師嚴格,留下了許多讓后人難忘的故事。這些故事如今在固始縣的街頭巷尾,茶余酒后或乘涼的時候,是人們永遠撂不掉的話題。

    個人品格

    嚴 師

    祝慶藩滿腹學問,嘉慶仁宗皇帝從大比之中看出了他的超人才華,御筆親點他為 太子太傅。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小皇帝的老師,他教的學生就是后來的宣宗(道光)皇帝。

    傳說有一年陽春三月,正是風和日麗,花紅柳綠之時。這一天, 紫禁城的毓慶宮門外,跪著一個身穿袞龍馬褂的少年,看來已經跪不少時辰了,春天的太陽不算很熱,那少年不斷地拿袖頭抹去額頭的汗,有時還不敢露形地撾撾腰,挪挪膝蓋,大概是腰酸腿麻實在忍受不住了,但跪在那里還是不敢起來。

    他對面的毓慶宮臺階上,坐著一個官員模樣的人,手捻胡須,兩目炯炯,聲嚴厲色地教訓著少年,他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最近以來,你少至半天,多到一天甚至幾天,不讀書,不作文,不寫字。前日要你寫的文章,你敷敷衍衍,東拼西湊,文理不通,字體了草,雖有起承轉合,但內容泛泛而談,空洞無物,你到底是在作啥?”

    那少年抽抽噎噎地說:“春光大好,母后常帶孩兒去御花園觀花,去北海泛舟看柳,有時還去京郊踏青、玩耍。學生怕誤了功課,有時不去,母后就說有我在擔待著呢,學生貪玩,也就毫無顧忌地跟著去了。”

    “唉!”那官員長嘆一聲,“真是白屋出公卿,富貴出餓殍!古之圣賢身居陋巷,餿食瓢飲,囊螢映雪,鑿壁偷光,身處逆境,發(fā)奮讀書;你身處富貴,錦衣玉食,竟是不思上進,貪圖玩耍,和那些圣賢相比,真是處境天壤之別,學習也是天壤之別呀!可惜,可惜!”

    那個被罰跪的少年,就是大清皇室的皇太子景寧,后來的道光皇帝。坐在對面訓教他的就是 太子太傅祝慶藩。

    這時候,外國洋人送的八音鐘,整整敲了十二下,明明告訴你,已經正午了。

    “娘娘千歲駕到!”毓慶宮外,內侍高聲大喊。祝慶藩慌忙整衣接駕。皇后娘娘在宮娥彩女和太監(jiān)們眾星捧月般地簇擁下,氣沖沖地闖了進來。一看寶貝兒子在大太陽底下跪著,全沒顧前來大禮迎駕的祝慶藩,親身穿到院里,一把拉起了 皇太子,又心疼又氣憤地說:“我的兒學也為君,不學也為君,何必這么折騰他!”拉著太子轉身就走。

    一旁的宮娥彩女連那些太監(jiān),都為這個不知輕重死心負責的老學官捏了一把汗。

    祝慶藩竟然毫無畏懼,進前一步,追著皇后高聲頂撞說:“學則為堯舜之君;不學,則為桀紂之君!”

    祝太傅話出千鈞,義正辭嚴,好比金石落地,瑯瑯有聲。娘娘和眾人都沒想到他竟敢口出此言,反被他這話鎮(zhèn)住了,娘娘本已匆匆前去的腳步,不得不又倒轉了回來。

    娘娘口氣已經緩和多了,說:“祝太傅,天已過午,我未見太子回宮用膳,特派內侍來接太子,回說太子在被罰跪,沒得到你的應允,不敢回宮。無奈何,我又親駕前來,你也不放太子起來,是不是太過分了吧?再說,太子縱然有錯,跪也應當跪在宮內,你叫他跪在室外,是何道理?”

    祝慶藩面無懼色,不卑不亢,一字一頓地答道:“太子荒廢學業(yè),理應罰跪,不為過分。太子身為天之嬌子,不能跪在臣前,只能跪天,故而叫他跪在院內。”

    祝太傅話說得合情合理,有節(jié)有義,皇后娘娘一肚子氣也難找出茬兒,只好借口說:“時下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正是看春、賞春、游春的絕好機會。此時不讓太子賞玩賞玩,難道等春去夏來,百花凋殘才去游樂?”

    祝太傅循著皇后的話音,反問了一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年少。太子時值少年,風華正茂,若不叫他抓緊時機苦讀詩書,難道等他年老體衰再讀不成?”

    皇后無話可答。

    祝慶藩進一步誠懇地說:“古人說,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春色宜人,太子年少,兩廂合一,正是讀書時機;屎笮奶厶,嬌生慣養(yǎng),放縱他嬉戲,與其說是愛他,倒不如說是害他,望娘娘三思!”

    皇后的氣平和了,坐了下來,并給祝太傅賜了座。氣平和歸平和,但要一個娘娘在大臣面前認輸,總不那么容易。她想了想,又找條借口說:“我想太子略讀些書就行了,將來臨朝登基,治理天下,身邊文臣武將自可輔佐,哪用皇帝操心勞神呢?”

    祝慶藩不依不讓,爽口接道:“非也,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而著春秋。文王成為堯舜之君,孔子成為一代圣人萬世敬仰;桀紂之所以成為無道昏君,正因為他們不學無術,迷戀于聲色犬馬,淫樂無度,殘害天下百姓,以致萬民怒指。不讀書,不知立身;不讀史,不知興衰,無能力縱觀上下五千年,無能力以史為鑒,勵精圖治,強國富民。臣管束太子,使其苦心志,勞筋骨,方能擔大任,掌社稷,u2018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u2019 皇后愿您太子為堯舜之君呢?還是愿太子為桀紂之君?”

    祝慶藩話語誠懇,勸中有教, 皇后終是受了感動,仍叫太子跪了下來,以任太傅管教。

    民 本

    祝慶藩常說:“為官民為本!币馑际翘幪幭胫习傩,不能高人一等。

    道光年間,居住固始縣城關的 祝姓族人,為了炫耀門庭,光宗耀祖,大興土木重新修建了祝氏祠堂,并且精心制作了一塊大匾,上書“世代簪纓”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高懸祠堂之上,十分氣派。簪纓指官帽,花翎頂戴;“世代簪纓”指祝氏門第世代為官。

    不久,祝慶藩回家鄉(xiāng)固始省親。他一看到祠堂上高懸的大匾,非常生氣,把族人都叫到祠堂中來。他正襟危坐,目光嚴峻,出口問道:“你們知道,出仕為官是做誰的官嗎?”他自答道:“做的是老百姓的官。沒有了老百姓,還有你這個官嗎?那就不成為其官了!彼謫柕溃骸澳銈兞⒘诉@塊匾是向誰炫耀的嗎?”他又自答道:“對其他高官,你不敢炫耀;對祝氏族人,不需炫耀;剩下來不就是要對老百姓炫耀嗎?你在老百姓面前炫耀是為了啥呢?還不是想高高在上,甚至仗勢欺人嗎?”

    祝氏族人一個個被問得目瞪口呆。

    祝慶藩接著訓教說:“你們這樣做太狂妄自大了,太可笑了。要知道u2018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u2019,祝氏族人若是這么驕狂下去,老百姓就把你摔到一邊去了,甚至要落個萬人唾罵了!闭f罷,他命家人摘下那塊大匾,永遠不準再掛上去。

    祝慶藩千里 歸省,多年難得一次。族人們要為他設酒洗塵,順便請他談談為官生涯。祝慶藩一一謝絕,他說:“回到家里,就是祝氏門第的一員,是叔則叔,是兄則兄,是侄則侄,是孫則孫,不存在誰是官誰是民!

    清 廉

    祝慶藩身為大臣,又當過皇帝的老師,按說腰包是應該不鼓也飽的,但他卻是兩袖清風,全憑薪俸度日,清貧樂道。道光皇帝很同情他的老師,有意把鹽漕轉運使這個肥缺委給祝慶藩,想叫他從中撈點快?墒亲c藩在任職期間,從不接受賄賂,不貪錢物,反而嚴行吏治,使下屬都不敢貪贓作弊。道光皇帝更為感動,益加敬重和信任他的老師,幾次要任他為 欽差大臣,代朕巡視江南。

    一次,他在江南巡察了七個縣的 錢庫、糧庫,查出有兩個縣的縣令貪污作弊,暗吞皇糧,當即按律處斬了這兩個縣官。

    其他一些有貪污罪行的官員,生怕罪行敗露,性命不保,就重金收買刺客戴上鬼怪面具,手戴毛爪手套,只身潛入欽差行轅,來到祝慶藩臥房窗下。室內亮著燭光,窗紙上映出欽差的身影。刺客用舌頭舔破窗紙,窺見祝欽差身著褪色便服,正在集中神思細看老百姓的訴狀,案頭上還堆著一大摞訴狀,正待欽差去看。

    祝慶藩邊看訴狀邊忍不住嘆息:“唉!皇上、公卿大臣身居高位,歌舞升平,你們哪里知道老百姓受的苦。∵@些地方官吏,貪贓賣法,搶男霸女,橫行一方,魚肉百姓,實該千刀萬剮!可老百姓狀告無門,忍辱含冤不知死去多少,我祝慶藩這次巡視,對這些貪官污吏害人蟲,一定抓住一個罰一個,定斬不饒,為民申冤,為民出氣,為老百姓撐起一片天來!”

    祝慶藩在室內只不過看訴狀為民冤所激發(fā)出幾句感慨之言,殊不知竟讓暗藏窗外的刺客聽到了。刺客統(tǒng)是為錢聽命殺人的,但對所殺對象并無新仇舊恨,此時聽祝欽差之言,心中暗贊:“這個欽差真正是個大大清官,白臉 包公!若不是我潛身窗下聽聽動靜再好動手,差點錯殺了天下一大好人!轉而一想,我還要試探地一下,看看他是如何對待,遂一只毛茸茸的狀似狼爪的大手伸進窗內,祝慶藩見狀,絲毫不驚,而是從容地拿起朱筆在宣紙上寫了一個u2018山u2019字,放在刺客手心上。刺客忍不住在窗外大叫:u2018祝大人不要用山壓我,恕我之罪!u2019”祝慶藩揮筆又在“山”字下面寫了一個“山”字,含起來是個“出”字。刺客把手縮回窗外,說:“一些狗官派小人行刺大人,小人一時因受蒙蔽來此。剛才小人在窗外聞大人言,才知大人清正廉明,天下好官,因而不忍下手。剛才伸手進爪,只是試探大人一下,而大人絲毫不驚!

    祝慶藩在室內接道:“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是鬼是怪,都不可怕!”

    刺客感慨萬分,說:“大人保重!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等我殺了狗官,安頓好家小,轉身再來保護大人!”說罷,跪在窗外三拜之后,飛身而去。

    注:祝慶藩(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河南固始人。一八零七年中舉,一八一一年(嘉慶十六年)中進士。一八一四年補應殿試一甲二名(榜眼)。歷任 刑部左侍部、兵部左侍郎、史部左右侍郎、 禮部尚書等官職。博學多才,清正廉明,德高望重,朝野敬仰。一八四一年,祝慶藩七十壽辰時,清宣宗(道光)皇帝賜給他“資敬延祺福壽”匾額。他的一些逸聞,在家鄉(xiāng)傳為美談。

    TAGS: 歷史書籍 歷史
    名人推薦
    • 楊侑陵
        隋恭帝,名楊侑(605-619),隋煬帝孫,李淵攻入長安,立他為帝。在位半年,又為李淵所廢,次年被殺,終年15歲,葬于今陜西乾縣陽洪鄉(xiāng)...
    • 楊德炳
      楊徳炳,男,漢族,湖南人,1938年3月生。1956年10月至1964年10月,于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研究生學習。1965年1月至1968年11月為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
    • 程濟
      程濟,明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十一年,做四川、岳池二州教授,夜晚觀察天相,覺得有異常,于是上書說:北方將會有叛亂兵起,可能在明年,朝議時都說程...
    • 王恒杰
      王恒杰,中國第一位自費赴南?脊诺巧咸綅u、到達曾母暗沙考察的邊疆歷史考古
    • 劉小萌
      劉小萌,男史學博士。河北完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952年3月生于北京市。1968年赴內蒙古牧區(qū)插隊。1973年轉回河北農村原籍,后上技校,當工...
    • 王祝晨
      王祝晨,1882年出生于德州齊河縣。1902年補廩,次年考入濟南書院。1904年轉入山東優(yōu)級師范。1911年參加北京學部復試,獎給舉人,為七品京官。1914年...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