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兀魯伯(Mirza Uluqh Beq,1394~1449)帖木兒帝國撒馬爾罕統(tǒng)治者、天文學家。一譯烏魯格·貝格。為帖木兒之孫,沙哈魯長子。
從小在宮廷受到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曉突厥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諳熟該教經(jīng)典和教義。他博學多識,酷愛詩歌,尤精于天文歷算。1
409年被其父任命為河中地和突厥斯坦總督,治理撒馬爾罕30多年。這一時期是撤馬爾罕的黃金時代,經(jīng)濟繁榮,各國商賈云集,國庫充盈,學術文化昌盛,宮廷學者薈萃。他于1430年主持投巨資在撒馬爾罕創(chuàng)建兀魯伯天文臺,任命艾布·卡西姆為臺長,裝置有巨型象限儀等精密的天文儀器,收藏有天文歷算等大量圖書,招聘了一批穆斯林和印度的天文學家在該臺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
在他的支持下,歷時近30年測定了1000多顆恒星和方位,積累了關于恒星和行星運行的大量觀測資料。在此基礎上,于1446年編成《兀魯伯新天文表》(一譯《新古拉干歷數(shù)書》),是16世紀以前較精確的天文表。
史學家稱兀魯伯是“皇位上的學者”。他還大力贊助伊斯蘭文化教育,在撒馬爾罕和各地建立多所伊斯蘭經(jīng)學院,除開設宗教學科和語言課外,還開設天文、數(shù)學、文學和歷史等課程,培養(yǎng)了大批穆斯林學者。撒馬爾罕遂成為當時中亞著名的伊斯蘭學術文化中心。1447年,繼其父沙哈魯為帖木兒帝國素丹。在位僅兩年,赫拉特總督叛亂,烏茲別克人趁機占領撒馬爾罕。后遷都赫拉特,于1449年在宮廷內(nèi)部爭奪斗爭中被殺害。死后葬于撒馬爾罕古爾·埃米爾陵墓。
- 擴展閱讀:
1.《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 第五九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