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朱玉仙(1796~1861),清代廣西著名女詩人。生于博白縣松山鄉(xiāng)茂山村,26歲時嫁給本縣陵城鎮(zhèn)拔貢黎玉章為妻。 朱玉仙祖父朱宗騰是乾隆舉人,官至安陸府同知;父朱德嶼曾任福建平潭同知。從嘉慶末至道光初,她一直隨同父親于任上,在官署閨閣生活中,經(jīng)常同姐姐和弟弟允惇(后中進士)習文學藝,寫詩酬唱。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耳德目染,表現(xiàn)出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意態(tài),寫的詩作活潑明敏,玉潤珠圓,清新可愛。出嫁后,隨夫到夏縣、天鎮(zhèn)、長子等縣,歷長江、黃河游黃鶴樓、雁門關等名勝,面對絢麗多姿的世界,祖國壯麗河山,隨興賦詩,其詩作漸趨成熟。如五律《度雁門關》二首:“宦秋臨三晉,輕軺度雁關。舉鞭揮煙露,緩轡認江山。育家明妃去,黃金漢使還。英霧千古憾,空見亂峰還”!鞍鴷允栊菦],千山望野通。車輪連地震,關塞接夭雄。邊鎮(zhèn)臨荒微,嵐煙鎮(zhèn)遠空。雁聲催客淚,飛篩入云中”。清代文人張正椿評價她的兩首詩,說是“詩心雄過雁門關”。后人稱朱玉仙為“北流女使”。 朱玉仙結(jié)婚后4年,丈夫淬然逝于任上。她悲痛萬分,強撐弱體,代丈夫辦好了移交,然后攜著獨生幼子,跋涉萬里,扶樞還鄉(xiāng)。她寫的一首七絕《望夫山》表達了對丈夫的沉痛哀思:“春回山上草萋萋,雨灑云鬟淚欲啼。千古傷心何獨爾?凄涼還有杞梁妻!”她孀居幾十年,教子讀書,其子黎學箕亦中拔貢,于順天府鄉(xiāng)試中副榜,官至廣東同知。 朱玉仙的主要著作有《畫詩樓稿》,載其詩歌100余首。光緒九年(1883年),《畫詩樓稿》刊行問世,有十多個文人名士為這部詩集題詞題詩。書名《畫詩樓稿》四字是周德潤所題(周是中法戰(zhàn)爭后,中國與法國舉行中越邊界條約談判的全權欽差大臣)。其詩作獲得很高贊譽。湘湖女士韻琴陸翰緣的題詩說:“驚才初讀白篇詩,萬朵花圍筆一枝,足與江山增秀麗,真從巾幗見須眉。節(jié)傳茹檗丸熊苦,體異吟椒誦柏詞。韻語分明閨訓在,夫人原是女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