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京劇旦角。字湘浦,號若蘭,乳名四利子。原籍河北瑯砑,生于北京。
王蕙芳幼從其父練功,后與朱幼芬同時拜吳菱仙為師,與梅蘭芳為一師之徒。后師事朱霞芬、秦稚芬,亦受教于路三寶、陸杏林,在青衣、花衫、花旦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初次登臺與賈洪林合演《游龍戲鳳》即獲贊譽。后搭寶盛和班。曾與楊小樓、劉鴻聲、王鳳卿等合作演出。與梅蘭芳同臺時,被贊譽為“雙璧”。一時有“蘭蕙齊芳”之說。1913年,北京曾舉行菊榜推選,評選結(jié)果為:狀元朱幼芬,榜眼王蕙芳,探花梅蘭芳。1914年1月與梅蘭芳一同師事陳德霖。1920年曾組班赴漢口等地演出。頗受江南觀眾贊譽。他性格剛直,為人豪爽,好抱打不平。頗受同仁欽佩。他亦擅繪畫,尤以畫蘭草而聞名,曾受業(yè)干陳敷民。并喜飼養(yǎng)鳥類,且不惜重金購買珍禽。
王蕙芳嗓敗后息影舞臺,后與夫人關(guān)氏隨厲家班赴四川以教戲為主,后病故于成都,享年64歲。辰:1891年7月8日,光緒十七年(辛卯)六月初三日;逝世:1954年,農(nóng)歷甲午年。
主要親屬
王門為五代 梨園世家。祖父王攀桂,工武凈。有二子,長子王聚玉,原工武旦后改武凈。有 子 王葵芳,為文場面;次子 王聚寶,字槐卿,即 武生王八十。妻室為 梅雨田妹。有五子八女,長女為 姜妙香前室;四女適武生遲景昆(遲春明),即 遲世恭之母王蕙亭, 劉宗楊、 張云溪、 袁世海之 岳母;五女適武生田雨儂;八女 王蕊芳為 尚小云 續(xù)室,即 尚長麟、 尚長榮之母;次子 王蓉芳( 王永利),初學武生后改武凈;五子 王菊芳,工武生; 四子即王蕙芳,前妻為 王琴儂妹, 有子 王少芳,工老生。少芳有女名王 愛珠,為 寧夏京劇團旦角演員, 愛人 陳文良,為文場面。王蕙芳續(xù)室為梅雨田之女。 梅氏故后,又續(xù)娶 關(guān)麗英為妻,生有五子,長子 王天偉。次子王天儀,工 武老生。三子 王天佑,工丑行。四子王天倚,工老生。五子 王天仁,為舞美工作。現(xiàn)均在 成都市京劇團工作。藝術(shù)特色
其扮相漂亮,嗓音清亮,表演 不溫不火。沉淪始末
王蕙芳,清廷供奉陳德霖的 入室弟子,本來是一位天賦出眾的旦角人才,早在梅蘭芳成名之前即已蜚聲于京津 劇壇,后來梅蘭芳崛起,京津戲迷稱他們是蘭蕙 齊芳,技藝不分高下。王蕙芳尤其深得辮帥 張勛賞識,多次把他請到天津,在張家私宅戲樓里唱戲。張勛在世時舉辦的 最后一次壽誕 堂會(1922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三),還把他請到天津,演了一出《 穆柯寨》?上н@位已經(jīng)成績斐然的劇壇新星,除了演戲,唯一嗜好就是架鷹追兔,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喂鷹、馴鷹、放鷹上,因此影響了對舞臺藝術(shù)的追求和進取。 每天 天一亮王蕙芳就起身出門,帶著鷹和犬趕往郊外,在荒 田野壕間跟隨鷹后大步奔跑。由于常年風吹日曬,他那白皙的臉面變得暗淡無光,還長出許多疙瘩,指掌變皺、變硬,身體也不再那么苗條。當初在臺上扮演旦角那婀娜嬌艷的姿容不見了,所唱聲音韻味大不如前。每次登臺唱戲,觀眾常常為他惋惜,社會聲譽一天不如一天。 王蕙芳為了維持生計,只好放棄扮演旦角,改演小生。可是,演小生畢竟不是他的本工,在臺上或做戲或唱腔,往往力不從心。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演出實踐,成績平平。最終不得已脫離了舞臺,專以課徒為業(yè),情景也是不妙。 一位難得的戲曲人才,就這樣從戲臺上 沉淪下去。惜哉。相關(guān)信息
恩師吳菱仙
吳菱仙是“同光十三絕”名旦時小福的弟子。時小福弟子頗多,其中八個 弟子,均以“仙”字排名,吳菱仙為著名演員者之一。八個弟子又都與其師同樣嗜酒,且均海量,人稱“醉八仙”。
早年曾搭過梅巧玲的四喜班。1902年,吳菱仙受梅雨田的委托,為八歲梅蘭芳的開蒙老師,開始教梅蘭芳學戲。當時吳菱仙已有五十多歲。因曾與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共事多年,交往甚厚。教戲時特別認真,每天天不亮,就帶著梅蘭芳到北京中山公園等處去喊嗓子,喊完嗓子叫著梅蘭芳回到家里吃早點,再到梅蘭芳堂姐夫朱小芬家教戲。教唱腔時,先講劇情,再解釋唱詞;學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練累了再坐下來學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方(教戲和打?qū)W生用的板子)輕輕地拍提醒一下。
從教學第一出開蒙戲《戰(zhàn)蒲關(guān)》開始,四年中吳菱仙共教梅蘭芳《二進宮》、《桑園會》、《武家坡》 、《霸王別姬》、《天女散花》 、《玉堂春》、《嫦娥奔月》、 《御碑亭》 、《三娘教子》、《彩樓配》、《三擊掌》、《宇宙鋒》、《祭塔》、 《二度梅》 、《別宮》等,另外配角戲,如 《桑園寄子》 、《浣紗計》、《朱砂痣》、《岳家莊》、《九更天》、《搜孤救孤》共約三十 多出戲。
1904年8月17日初秋,有一班社在北京前門廣和樓演出《天河配》 ,吳菱仙與班主商議好,叫當時只有十歲的梅蘭芳出演《鵲橋密誓》中的織女。這是梅蘭芳首次登臺,無論是扮相、還是唱、念、表演得都很好,吳菱仙非常高興,更增強了他的“課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