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宜輝劉宜輝,長汀古城梁坑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生。民國六年(1917)考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學(今長汀一中)。時值“五u2022四”運動前后,他在校積極參加學生運動。畢業(yè)后在青山鋪辦小學,同時與汀城及在外地的同學劉光前、段浩(奮夫)、李國玉、胡履芳(軼寰)等聯(lián)系,經(jīng)常閱讀《向?qū)А、《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十五?1926年)遷居古城鎮(zhèn),任教于古城小學,兼開布店。
十七年(1928年)冬,經(jīng)段浩、李國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根據(jù)黨組織指示,利用其岳父關系,當上古城團防局團總。
十八年(1929)十一月中旬,紅四軍撤離粵東,回師閩西,先頭部隊到達河田,汀城官吏豪紳,夤夜紛紛逃往瑞金。中共長汀特支決定在古城舉行武裝暴動,配合紅軍第二次入汀。十一月二十日,宜輝接受黨組織任務,秘密布置里應外合。二十一日(農(nóng)歷十月二十三日)半夜,由段奮夫、鐘良率領200多名暴動隊員,悄悄到達古城,包圍團防局。劉宜輝立即開門接應,率領團丁配合暴動隊員,分頭搜捕從汀城逃來的官吏豪紳。共逮捕了縣長、法官、警察局長、商會長等八人。第二天在古城墟壩,召集群眾大會,公審被捕官吏,就地處決。
劉宜輝公開身份后,任古城游擊隊(暴動隊)隊長,并率領隊員到黃沙、溜下等地打擊地主惡霸。
古城暴動震驚了閩贛兩省國民黨當局。同年十二月六日,國民黨軍隊從四面八方包圍古城。劉宜輝與汀西黨委率領游擊隊奮力迎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在突圍中不幸被俘,押往汀城,遭到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十二月十日,在西門口大樟樹下,慘遭殺害,時年31歲,同時遇害的還有劉福等七名暴動隊員。劉宜輝遺體由胞姐雇人掩埋在西山下山坑,建國后移葬梁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