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蒙吉(一二四五~一二七六),南宋愛國詩人、抗元英雄、著名社會活動家。祖籍廣東省梅縣松源金星村。 蔡蒙吉一家“三代進士”,其于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應(yīng)童子科,考取進士,時年十二,官授從政郎、義兵總督等職。1275年秋元兵侵宋,時任梅州義兵總督的蔡蒙吉變賣家產(chǎn),資助義軍,征召梅州客家青年參軍衛(wèi)國,并于次年冬戰(zhàn)敗殉國,時年32歲。蔡蒙吉在梅任職期間,曾創(chuàng)建松源堡義學(xué),開創(chuàng)了梅州設(shè)義學(xué)之先河。梅州從此文教日興,終成今日“文化之鄉(xiāng)”。 清《嘉應(yīng)州志》載蔡蒙吉:“十二應(yīng)童子科登,寶祐四年進士第,授迪功郎,再試詮衡復(fù)中第一,加三資,授從政郎、韶州司戶兼司法,未之任而丁。世變,知州湯執(zhí)中檄權(quán)梅州簽知事、義兵統(tǒng)督。德祐二年,易正太陷梅州,蒙吉被執(zhí)。正太引兵趨潮州,羈蒙吉于興寧,使其下陳一元守之。蒙吉罵曰,吾知盡忠報國耳,寧肯從人奴茍生哉!為一元所殺,暴其尸,三日顏色如生。一元異而痤之。時年三十有二。明年三月,文天祥復(fù)梅州,嘉其忠,為文祭之,棺斂其尸,還葬于饒?zhí)帘ぃń衩房h桃堯鎮(zhèn))練坑。”其祭文云:“蔡公之忠魂,無往不在:在天地為神祗,在山川為為社稷,在郡邑為鄉(xiāng)賢。春秋二祭,廟食萬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儀型!
作品選錄
蔡蒙吉又是著名詩人,有如下詩留傳: 游王壽山 王壽山頭石徑斜,不知何處有仙家? 煙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鳩啼落花! 游陰那山 宮闕天懸絕勝奇,況臨泉石畫中窺。 五峰青翠冠攢玉,二水周回練拂漪。 魚鳥若能明正定,猿猴一似發(fā)菩提。 沉沉鐘鼓僧閑寂,客亦忘言自得之! 梅江晚泛 。ㄒ唬 罷讀出江岸,江波滾滾來。呼舟閑打槳,載月二更回。 (二) 何處吹橫笛,簫簫荻葦叢。徐看釣艇出,蓑笠一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