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胡國珍生于438,卒于518,享年80,其祖父初被后秦姚興賜爵渤海公,后任魏平府北咨議參軍。其父淵,任赫連屈丐給事黃門侍郎,魏世祖時,賜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使。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胡國珍襲父爵武始侯,離開故鄉(xiāng)臨涇,居住京都洛陽。
生平經(jīng)歷
最初,胡國珍的先人被后秦姚興賜爵渤海公,后任魏平府北咨議參軍。父淵,任赫連屈丐給事黃門侍郎,魏世祖時,賜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使。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胡國珍襲父爵武始侯,離開故鄉(xiāng)臨涇,居住京都洛陽。
胡國珍受家庭熏陶, 少年好學(xué),崇尚清儉,輔佐國政,忠心可敬。女兒被選入宮,生明帝。孝明帝即位后,封國珍為光祿大夫。靈太后臨朝攝政,又給他加侍中,封安定郡公。追崇國珍妻皇甫氏為京兆郡君,派十戶守冢,尚書令、任城王澄上奏,說安定公尊屬望重,親賢群矚,應(yīng)該出入宮中,參與謀劃國事。太后下詔認(rèn)可,國珍遂入決萬機(jī)。接著,進(jìn)位中書監(jiān)、儀同三司,侍中如故。忠心輔佐魏主,相機(jī)上表,細(xì)陳刑事、政治改革諸多事宜,太后一一下詔施行。
熙平初年,加國珍使持節(jié),都督、雍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繼遷司徒公,侍中如故,靈太后、孝明帝率百官到其家祝賀,盡歡宴之隆。又追京兆郡君為秦上太君,謚號孝穆,因陵寢孤獨(dú),即置園邑三十戶,立長丞奉守,封國珍繼室梁氏趙平郡君,子祥之妻為長安縣公主。 胡國珍年邁篤老,卻愈益崇敬佛法,時事清齋,堅持親祀,禮拜不輟。神龜元年(518年)四月七日,步行去看所建佛像,行路四、五里。八日復(fù)至,站立觀像,當(dāng)晚勞熱致疾,一病不起。靈太后親侍藥膳,十二日去世,享年八十歲。國珍臨終時,與靈太后訣別,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母子要好好治理天下,爭得萬民擁護(hù),國運(yùn)昌盛。”其為國為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胡國珍死后,隨太后母親皇甫氏靈柩一起由洛陽搬回鎮(zhèn)原合葬。開始,國珍本欲就祖、父西葬故鄉(xiāng),后因前世諸胡多葬于洛陽,有終洛之心。崔光曾在太后面前問國珍:“國公萬年后,是在此安厝?還是歸長安?”國珍說:“當(dāng)陪葬天子山陵!钡讲r,太后請問后事,竟說回安定。此時已惛惚,語無倫次。太后問清河王澤與崔光,議決去留事。懌等皆以病重時神志不清,請?zhí)筮是按前說安厝洛陽為宜。太后外從眾臣所議,而自己深思之后,認(rèn)為父親遠(yuǎn)慕雙親,屬人之常情,也如自己常思父母一樣。于是,追崇使持節(jié)、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lǐng)太尉公、同州牧,號太上秦公,加九錫,謚號文宣公,葬以殊禮。持節(jié)到安定監(jiān)護(hù)喪事。靈太后迎太上君皇甫氏神柩還鄉(xiāng),與國珍合葬臨涇縣東80里即今南關(guān)茍家莊,原有二大冢,鄉(xiāng)人云其一為胡國珍墓。今夷為平地,無冢可辨。
宣武帝皇后
北魏宣武帝靈皇后胡氏,生在安定臨涇,是司徒胡國珍的女兒,是一個文武兼資的大美人。
據(jù)說靈太后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看見臥房內(nèi)紅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國珍將這件事拿去問當(dāng)時很有名氣的術(shù)士趙胡,趙胡立即說:“這是個吉兆,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钡鹊届`太后長大,通過出家做尼姑的姑媽大事宣揚(yáng),都知道胡家有這么一個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聽到了風(fēng)聲,把她召到后宮,冊封為承華世婦。
當(dāng)時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貴嬪,正得寵而被封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后宮嬪妃,都不準(zhǔn)接近皇帝,惟獨(dú)胡承華纖麗動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憐,行止乘巧,頗得高皇后的歡心,于是網(wǎng)開一面,特準(zhǔn)胡承華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藍(lán)田種玉,珠胎暗結(jié),十個月后竟為皇家產(chǎn)一承繼大統(tǒng)的麟兒。
宣武帝駕崩,拓跋詡沖齡嗣位而為孝明帝,尊高皇后為皇太后,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就逼皇太后到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成為靈太后! 拇遂`太后親覽萬機(jī),裁決政事,隨手批答,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靈太后飭令制造一輛“申訟車”,設(shè)座車內(nèi),外垂簾幕,定期出巡云龍門及千秋門等繁華地區(qū),接受吏民訴訟并伸冤案件,當(dāng)即裁判或交有司妥為處理,獲得朝野的好評。凡州郡薦舉的孝廉秀才,都由靈太后親御朝堂,臨軒發(fā)策,自閱試卷,評定等級,然后量才使用,一般都認(rèn)為十分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