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康熙十七年(1678) 補博士弟子員。當時著名學者湯來賀主講 白鹿洞書院,從學者眾多,建邦與父親干特從其學,文章品行獨得湯之贊許。康熙二十六年(1687),舉于鄉(xiāng),次年會試,落榜而歸,游歷閩、楚間,肆力于詩古文詞。三十九年中 進士,為江西 巡撫張志棟聘為 白鹿洞書院山長。建邦嚴立學規(guī)、因材施教,終日無倦容。又時時指陳歷代政教得失,以擴大學生才識,從學者300余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河南舞陽縣大澇,時任知縣的建邦不待請命,即發(fā)粟賑濟,全活者甚多。當時屬下勸其先請命再行賑濟,建邦毅然說:“民死生懸于呼吸,安得更俟申文往還! 吾寧被遣,不循例也。”同時招撫流亡,境內(nèi)大安?h城原有舞泉書院,因年久失修,廢為演武場。建邦于此建新宇兩廊,并擴大其規(guī)模,增加號舍,一切費用皆從仆馬衣食中節(jié)省出來,不取于民,購書數(shù)千卷令士人誦習。空暇時,親臨書院,以文章品行一致勉士,士風大變。后因病卒于北京。詩學 陶潛,作《西江詩派論》,力主尊 陶淵明為江西詩派初祖。著有《湖山詩集》16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