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鄧殷藩(1893--1955)少將。字籬五,號鐵屏,廣西思樂人,生于1893年10月26日。廣西陸軍講武堂、陸軍大學(xué)特別班第1期畢業(yè)。
人物生平
1925年任國民軍第4軍軍務(wù)處長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第41軍11師2團(tuán)團(tuán)長,參加北伐,1932年任第7軍上校參謀處長1934年任龍州區(qū)民團(tuán)指揮部副指揮官1936年任少將1940年任廣西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45年8月任廣西省思樂縣縣長,1947年9月任廣西省政府顧問,1949年10月任廣西龍州區(qū)總體戰(zhàn)督導(dǎo)團(tuán)少將副團(tuán)長,同年11月在龍州投誠。后任思樂縣人民政府招撫委員會副主任1950年被捕,1955年1月8日在獄中病逝,1987年2月予以平反,恢復(fù)名譽。姓氏起源
鄧氏
歷史來源
「鄧」源出:出自子姓。據(jù)《元和姓纂》及《廣韻》所載,商王武丁分封其叔父曼季于鄧國(今河南省鄧州),稱鄧侯。春秋時有鄧侯吾離期,朝魯國。后鄧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因鄧氏為曼季后裔,故又云出自曼姓。又據(jù)《安化鄧氏譜序》所載,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從鎰,受封為鄧王。南唐亡國后,李從鎰之子李天和逃匿,以其父曾封鄧王之故,改姓鄧氏。
家族名人
鄧禹
東漢南陽郡新野縣人。字仲華(公元2-58年)。幼年游學(xué)于長安,與劉秀(光武帝)相友善。在劉秀推翻王莽,恢復(fù)漢朝過程中,鄧禹功不可滅。東漢建立后,禹累官大司徒、右將軍、太傅,封高密侯。鄧氏遂極盛一時。為南陽郡之大族。
鄧潤甫
宋代建昌人,字溫伯。皇裕(公元1034-1037年)進(jìn)士。初為上饒尉、武昌令,后知(主持)諫院,歷任翰林學(xué)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左丞等。
鄧訓(xùn)
東漢鄧禹第六子,字平叔。少年有大志,明帝初(公元58年)任郎中,謙虛寬容,禮賢下士,士大夫多歸之。歷官烏桓校尉,張掖太守,護(hù)羌校尉。
鄧曼
春秋時楚武王夫人。武王子屈瑕討伐羅國,鄧曼知屈瑕必敗。武王討伐隋國心重,鄧曼嘆曰?quot;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后來,武王果然死于橫木之下。人言:鄧曼知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