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于是自稱逸民,在家著書教子,開始了他田園般的簡單讀書生活,查應光勤于筆耕,他的著作除《麗崎軒詩集》外,還有十六卷《麗崎軒文集》,三十卷《靳史》、四卷《禪說》、六十卷《群書纂》、二十卷《古文逸選》、五十卷《檀林慧業(yè)》、三十卷《■象錄》,以及《四書陶瓶集》、《易經陶瓶集》等!尔惼檐幵娂饭菜木,前三卷為各種文體的詩,第四卷詩詞大約各半。這本詩集大概是在崇禎末年刊刻并流傳于世的,在詩集的前面,有歐陽鉉為之作序,在序中,歐陽鉉稱贊說“豪獷類青蓮,肖逸若陶白!痹诓閼獾男愿裰,天性就具有李白那樣的豪獷,而仕途的坎坷又令他被迫出世,具有陶淵明似的一種清逸,而他的這種性格又理所當然地反映在他的詩作中,歐陽鉉的這種稱贊實不為過,另外,還有俞彥,鄭元勛所撰寫的序文。
歷史背景
查應光生活在明朝末年,明朝國勢日益衰微。自從萬歷末年以后,清兵就頻頻向明王朝發(fā)動進攻,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伺機入主中原。崇禎九年七月,清軍再次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從喜峰口入關南下,接連攻克昌平,順義、寶坻、雄縣、巨州、安州等地,一直攻打了近一個月,到八月間,才逐漸撤退。清軍的進攻,不僅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無衣無食,顛沛流離,而且也沉重打擊了明王朝,加劇了處于內憂外患中的明王朝的迅速衰敗。查應光聽到這個消息,填了一首詞《念奴嬌·兵警》,“北路風塵驚復起,連兵歲戈不息。軍中慢恃有長城,關塞渾無壘壁。旬始降殃,旄頭更熾,川壑長流血,堪嘆應詔,登壇居然豪杰。 遐想渭水垂綸,南陽耕隴,藏器肯輕發(fā)?韜鈐尊俎無完策,封豕長蛇誰滅!方叔臨戎,秉授黃鉞,想周宣時節(jié)。干將出現非時,一試虞缺!
詩歌解釋
這首詞的大意是這樣的:“近年來,北方邊境上的烽火又連起,戰(zhàn)事不斷,而我們的軍隊卻掉以輕心,認為有一個萬里長城就足以擋住敵人雄雄挺進的鐵騎,而在關口要塞,全不建筑防御工事,結果使敵兵長驅直入,給我們的人民大眾帶來深重的災難,敵兵燒殺搶掠,人民死傷慘重,血流成河。可嘆那些朝廷任命的將師,竟然也配得上稱為英難豪杰。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象歷史上垂釣的姜子牙,南陽躬耕田畝的諸葛亮那樣的英才,怎么能夠輕易地露面?可是占據著朝廷要職的人又拿不出什么良計妙策,在周宣王時,有方叔率領軍隊討伐北方的犭嚴狁,而如今,又依靠誰消滅那些象大豬長蛇一樣兇猛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