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載冕

    李載冕

    李載冕(朝鮮語:???,1845年8月22日—1912年9月9日[1] ),朝鮮王朝后期大臣,王族,朝鮮日治時期的貴族。字武卿,號又石,本貫全州李氏,是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之嫡長子,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之兄。大韓帝國光武四年(1900年)封完興君,隆熙四年(1910年)封完親王。日韓并合以后改名李熹,成為日本貴族,封公爵。[1] 他被后來的韓國政府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基本內容

      李載冕(1845—1912):字武卿,號又石。李朝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嫡長子。由于年齡過大沒有成為王位繼承人。常年跟隨在父親身邊幫助父親貫徹各項政策。后來也成為父親與二弟的權力調解人!叭晌畿妬y”時掌握兵權,卻在與清軍的作戰(zhàn)中失去了權勢。大院君第三次上臺后進入金弘集內閣。“大韓帝國”建立后被封為完興君,后晉升為興親王,改名為李熹。日韓合并后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不久病逝。

    早年仕途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朝鮮憲宗十一年)陰歷七月二十日(陽歷8月22日),李載冕出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他的父親是興宣君李昰應,母親是郡夫人閔氏(后為驪興府大夫人),有一名胞弟李載晃(李命福)和庶兄李載先。乳名“命祿”,咸豐八年(1858年,朝鮮哲宗九年)八月十八日行冠禮,同年九月十九日娶通德郎洪秉周之女豐山洪氏為妻。[3] 李載冕早年參加科舉考試,其父興宣君李昰應曾乞求安東金氏權貴金炳冀讓李載冕通過考試,為金炳冀所拒。[4] 同治二年(1863年,哲宗十四年)底,當時的朝鮮國王哲宗李昪病重,沒有后嗣,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因王位繼承問題發(fā)生嚴重對立。以趙大妃(神貞王后)為首的豐壤趙氏集團主張扶植興宣君之子繼位,并壓制了安東金氏。在宗法制的“長子不為人后”的規(guī)定下,身為嫡長子的李載冕失去了繼承王位的資格,他的弟弟李載晃(李命福)被過繼給趙大

    李載冕

    妃為養(yǎng)子,繼承朝鮮翼宗之大統而登上王位,改名李熙,是為朝鮮高宗。而興宣君李昰應則進封為興宣大院君,代替國王打理朝政,成為當時朝鮮最有權力的獨裁者。

    同治二年(1863年)李載冕獲封司勇之職。[5] 同治三年(1864年,朝鮮高宗元年),李載冕獲庭試文科丙科及第,除授奎章閣待教。次年正月初一被任命為承政院同副承旨[6] ,此后歷任成均館大司成、吏曹參議、都承旨等官職。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被特擢為同知經筵事[7] ,后又任吏曹參判、宗正卿等職務。李載冕雖然是興宣大院君的嫡長子,但是從沒有因為這層關系而躋身中樞,時間久了,便對父親大院君十分埋怨,覺得他不愛自己。李載冕作為國王的兄長,理應封君而不封,又請為大將,大院君又不許。[8] 而此時高宗的王妃閔妃暗中崛起,準備利用閔氏家族的勢力推翻大院君,李載冕逐漸被閔妃的兄長閔升鎬等人收買(閔升鎬也是李載冕的舅舅,自李載冕童年時代就和他關系甚好),遂投靠了驪興閔氏集團。李載冕時常在高宗面前說大院君的壞話,又把大院君的情報捅給閔升鎬等人。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崔益鉉上疏攻擊大院君,李載冕也配合閔妃及閔升鎬、趙寧夏等人鼓動高宗親政,趕走大院君。[9] 最終大院君垮臺,閔妃集團把持朝鮮國政。但是閔氏家族掌權以后,李載冕卻并未因此得到任何好處,因此他又開始怨恨閔妃集團,經常背地咒罵閔升鎬等人。大院君聽到后嘆李載冕是“鈍子”。

    身世浮沉

    光緒四年(1878年,高宗十五年),李載冕終于獲得升遷,被特擢為知經筵事[11] ,既而任刑曹判書。[12] 此后歷任判義禁府事、兵曹判書、禁衛(wèi)大將等官職。光緒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正月,李載冕在新設立的機構統理機務衙門中任事大、交鄰兩司的堂上官,同年八月調任吏曹判書,十一月任禁衛(wèi)大將,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三月任禮曹判書。[13] 

    李載冕

    是年六月九日,朝鮮發(fā)生了“壬午兵變”,武衛(wèi)營和壯御營的士兵起義反抗閔妃集團的暴政,大院君暗中指揮,準備利用這次事變奪回政權。高宗為了收拾事態(tài),下令將武衛(wèi)大將李景夏等人革職,李載冕被任命為武衛(wèi)大將。次日,變亂軍民攻入王宮昌德宮,趕走閔妃,殺死閔謙鎬、李最應等閔妃集團大臣,高宗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急命大院君入宮,并將政權全部交給他。李載冕與府大夫人陪同大院君入宮。大院君任命李載冕為戶曹判書兼訓練大將,掌握財政和兵權,成為了大院君的左膀右臂。[14] 七月十一日,前來平亂的清朝軍隊進入漢城,李載冕陪同其父大院君前往清軍駐地南別宮迎接清朝官員馬建忠等人。次日李載冕又率600名士兵前去迎接吳長慶所部清 軍。七月十三日,大院君被擒,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七月十五日(陽歷8月28日),馬建忠和清軍幫辦袁世凱合謀將李載冕騙到南別宮清軍軍營,結果李載冕中計,當即被拘禁。[15] 兩日后李載冕自請解職,清軍才將他放出。

    先是李載冕聽說大院君被捕后,就大力爭取救援其父大院君。他與母親驪興府大夫人閔氏日夜在高宗面前哭訴,要求高宗遣使請求清廷釋放大院君。七月十五日,在李載冕的推動下,國王高宗下令派大院君的親信趙宇熙和李建昌陪伴大院君入中國。但是李載冕的圖謀被親清派官員金允植識破,他向清將吳長慶指出李載冕派出這二人的目的是讓他們“往天津采吾輩蹤跡,轉向北京交結朝士,到處鳴冤,期于翻案”。[16] 在金允植的大力阻撓下,二人沒有成行,李載冕的援救計劃落空。其后李載冕三度往返于中國保定府和朝鮮漢城之間,探望并侍奉大院君。史載“公(指李載冕)銳身欲陪往,清人不許乘汽船,風雪修程,間關趨侍,溫凊視膳,怡愉如平日在家時,觀者無不感嘆,李傅相鴻章每稱公誠孝不置”。[17] 

    李載冕第一次去保定是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次年三月二十五日回國。第二次是光緒九年(1883年,高宗二十年)五月二日,此次他在中國滯留了將近兩年。[18] 在此期間的“甲申政變”中,李載冕被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遙授為左贊成兼議政府左右參贊[19] ,不過甲申政變3天后即告失敗,因此這些職務他根本沒有擔任。光緒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春,清廷欲釋放大院君,大院君聽說后令李載冕回國試探高宗的意思,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聽說后也暗示李載冕讓國王“專使疏懇”。[20] 于是李載冕于三月十四日回國,向高宗傳達了清廷的用意,高宗乃下令派遣陳奏使入中國請求釋放大院君。完成任務后,李載冕又于同年四月十三日第三次前赴保定,光緒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隨被清廷釋放的大院君一同回國。[18] 

    李載冕隨大院君歸國后,又長期蟄居于大院君之府邸云峴宮,絕少過問政治。光緒十八年(1892年,高宗二十九年)春,大院君、李載冕和他的兒子李埈镕的房間下均發(fā)現炸彈,祖孫三人差點同時被炸死,此事多被認為是閔妃集團所為。[21] 開國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大院君第三次掌權以后,李載冕才重新出仕,被授予上輔國崇祿大夫的官階,因此他又被稱為“李輔國”。[22] 既而又參加了金弘集親日內閣,任宮內府大臣。[23] 次年閏五月閔妃重新上臺后上疏辭職。[24] 其間他的兒子李埈镕因為圖謀奪取王位而被逮捕審判,流放到了喬桐島,大院君曇花一現后又被逼下臺。李載冕辭職以后就前往孔德里侍奉大院君。

    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發(fā)生了“乙未事變”,日本浪人在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的策劃下攻入景福宮,暗殺了閔妃。大院君參與了這次行動,并與日本人相約以李載冕為宮內府大臣。李載冕任宮內府大臣以后,在《王后廢位詔敕》上署名,又按照日本的旨意為高宗挑選新王后。[25] 據日本史料記載,李載冕是日本人殺害閔妃的主動配合者,但據當時英國駐韓領事禧在明透露,他是被脅迫的,李載冕曾對禧在明說:“我們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你以為我們和他們聯手干的?我的兒子因為他們痛苦萬分,我父親為此也生了病。他們說國王不讓外國使節(jié)進宮,那不是真的,他希望外國使節(jié)天天進宮訪問!盵26] 建陽元年(1896年)2月11日“俄館播遷”以后,李載冕打算前往俄國公使館謁見高宗,但被門衛(wèi)所阻,在公使館門外侍立許久后方才離去[27-28]   ,其后被免職。[29] 

    晚年生涯

    這時候李載冕一家已經凋零殆盡了,他的長子李埈镕背負逆賊的惡名,亡命日本;次子李墳镕無嗣而亡。光武二年(1898年)初,他的父母興宣大院君和驪興府大夫人相繼過世。李載冕也因為牽涉乙未事變而時常被尹容善、申箕善等人彈劾,請求高宗誅李載冕,以毒藥將其賜死。李載冕自解任后居住在云峴宮,無異廢錮,“杜門謝客,垣戶一任頹圮”[30] ,非常凄涼。光武四年(1900年)5月,李載冕被封為完興君。[31] 光武九年(1905年)以后待遇有所改善。

    純宗李坧即位后,任命李載冕為報聘大使前赴日本,并授陸軍副將。[32] 李載冕此行同時也是接他的兒子李埈镕歸國。此后李載冕逐漸傾向日本,在親日組織和平協會中出任總裁。隆熙元年(1907年)8月30日斷發(fā)。[33] 被授予大勛位李花、瑞星大綬章。隆熙三年(1909年)被授予大勛位金尺大綬章。隆熙四年(1910年)8月15日,李載冕被封為興親王,其妻李氏封王妃,云峴宮改稱“興王府”。[34] 8月24日,純宗御賜李載冕名字為“熹”,從此李載冕改名李熹。[35] 8月28日,行興王冊封禮。

    諷刺的是,就在李載冕受封王爵的同時,統治朝鮮五百多年的李氏王朝亦宣告終結。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下午1時,在朝鮮王朝最后一次御前會議上,李載冕作為皇族代表出席,而這次會議討論的問題,就是日韓合并的事宜。李載冕見大勢已去,同意合邦。其余與會人士也一致同意!度枕n合并條約》隨即出爐。8月29日,《日韓合并條約》生效,大韓帝國連同500多年的李氏王朝滅亡,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剛封為興親王的李載冕(李熹)成為了日本貴族,封為公爵,稱“李熹公”,并先后接受了日本83萬元的恩賜金。[36] 大正元年(1912年,純宗五年)9月9日,李載冕在云峴宮去世,享年68歲。

    評價

    歷史上對李載冕的評價大多是批評他愚鈍不堪大任,優(yōu)柔寡斷,以致在閔妃與大院君、李埈镕與高宗的權力爭奪的漩渦中隨波逐流,無所適從,最后甚至投靠日本,晚節(jié)不保。壬午兵變時進入朝鮮的清朝官員丁汝昌、馬建忠等評價李載冕“庸懦無能,不為國人所親附”。[37] 也有人指出他是一個好人,金允植雖曾在壬午兵變期間與李載冕對立,但多年后仍對其高度評價:“此公(李載冕)生長貴家,自奉儉約,多識宮闈事。待人一團春風,心無忮克。壬午之間,閱歷險巇,忠孝彌著,備嘗艱苦,胸無滯礙!盵38] 

    2006年12月7日,韓國政府設立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首任委員長姜萬吉(???)向時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會同韓國國會提交調查報告,將李載冕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106人名單中的11名賣國賊之中,理由是他在1910年8月22日的御前會議上作為大韓帝國皇族代表同意日韓合并并且接受了日本的爵位。[2] 2007年,李載冕的曾孫李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將李載冕及李埈镕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者的決定,但法院駁回了起訴。[

    著作

    李載冕遺著有《又石詩稿》、《從官錄》等,被收錄在日本人編纂的《李熹公實錄》中。

    TAGS: 歷史人物 韓國 朝鮮 李朝
    名人推薦
    • 金姬秀
      姓名 : 金姬秀 韓文名 : ??? 生日 : 1994.5.14 年齡:20歲 血型 : A型
    • 何求老人
      何求老人,即呂留良。(公元1629年——1683年),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齋老人、呂醫(yī)山人、東海夫子、南陽布衣。晚年削發(fā)為僧,更名耐可...
    • 艾明之
      艾明之,1925年生,原名黃志坤。作家。廣東英德人。1940年肄業(yè)于上海協濟高中。曾任重慶巴蜀中學教師,上海、香港生活書店編輯。1950年加入中國...
    • 奧斯塔德
      奧斯塔德,荷蘭風俗畫家。1610年12月10日生于哈勒姆,1685年5月2日卒于同地。早期可能曾從F.哈爾斯習畫。
    • 弗朗索瓦布歇
      弗朗索瓦·布歇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fā)揮到極致的畫家。...
    • 查烈
      查烈,原籍安徽懷寧,1924年出生于安徽安慶市,中共黨員。系解放前參加革命的中國著名舞蹈教育家、組織活動家,F任廣州軍區(qū)政治部歌舞團和中國舞蹈...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