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現(xiàn)為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地質研究所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礦床成因協(xié)會(IAGOD)中國國家委員會首批會員。主要從事巖石學、礦床學、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礦床定位預測、礦物流體包裹體研究與應用等方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自1983年以來,先后參加完成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床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和企業(yè)委托科研項目40余項,足跡遍及華南、長江中下游、南嶺、天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祁連山、秦嶺、柴達木盆地、云貴高原、帕米爾高原、內蒙古高原等地。承擔本科生“普通地質學”、“礦床學”、“晶體光學”,碩士研究生“數(shù)字化地質制圖”、“顯微鏡巖石學”及博士研究生“現(xiàn)代成礦預測技術前沿”等課程講授。
個人成就
已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4部,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優(yōu)秀青年地質工作者金石獎(1998)、地洼學說獎金一等獎(1999)、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2000)。
代表性論著
1.《云南富堿斑巖成巖學與成礦學》,1998年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第一作者);2.《云南銅多金屬殼體大地構造成礦學》,2004年中南大學出版社(第六作者);
3.《大型礦山接替資源探查技術與示范》,2004年地質出版社(第三作者)。
4.Jianqing Lai, Guoxiang Chi, Shenglin Peng, Yongjun Shao, Bin Yang, 2007, Fluid Evolu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Fenghuangshan Cu-Fe-Au Deposit, Tongling, Anhui, China. Economic Geology, v. 102,949-970
5.Jianqing Lai & Guoxiang Chi, 2007, CO2-rich fluid inclusions with chalcopyrite daughter mineral from the Fenghuangshan Cu-Fe-Au deposi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etal transport in vapor. Mineralium Deposita. 42:293u2013299
6.J. Lai, G. Chi, H. Zou, B. Yang, T. Dai, S. Peng, 2007,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fluids associated with lode gold deposits of the Zhaoyuan district, Eastern Shandong, China. Thomas D. Bullen & Yanxin Wang edited, Water-Rock Interaction, Volume 1, pp.139-142, Taylor & The Neth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