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性質(zhì)直。少讀書,習(xí)論語、左傳。充健銳營前鋒,累遷火器營委署鳥槍護(hù)軍參領(lǐng)。以參將發(fā)湖廣,授武昌城守營參將,累遷貴州安籠鎮(zhèn)總兵。乾隆六十年, 福康安征貴州亂苗,令將精兵三千為前驅(qū),通松桃、銅仁兩路餉道;援永綏,釋正大營圍:賜孔雀翎。軍自啞喇塘經(jīng)阿寨營、安靜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而入,經(jīng)巖板橋,收諸碉寨。又經(jīng)上下麻洲、高陂塘、上下長坪,自嗅腦至松桃,平緣道苗卡,填坑谷過大軍。上以花連布奮勇,賜號剛安巴圖魯,賚白金百。又戰(zhàn)卡落塘,擊梁帽寨,且戰(zhàn)且前。時永綏被圍已八十馀日,花連布軍至,方戰(zhàn),圍始解。苗皆烏合,未見大敵,相驚為神兵;ㄟB布著豹皮戰(zhàn)裙督戰(zhàn),因呼為花老虎。又擊賊小排吾,攻巴茅汛、鴨酉、黃瓜諸寨。自滾牛坡循崖下攻臘夷寨,槍傷左腋。上手詔獎其勇,問創(chuàng)已愈未。復(fù)自葫蘆坪攻克黨槽、三家廟諸寨,焚上下竹排。再進(jìn)破桿子坳,屯軍古哨營山梁。上錄花連布功,授貴州提督。
福康安軍至,令結(jié)壘大營前,悉以兵事屬之,日置酒高會。苗诇知?蛋渤种夭粦(zhàn),一日數(shù)至,花連布力御之,晝夜徼循,苗屢敗,頗畏憚。福康安益易視之,苗益掠焚無忌。頭人吳半生集群苗拒戰(zhàn),花連布與額勒登保會總兵那丹珠等合軍攻爆木林,克苗寨十馀。深入,自成光寨至上下狗腦坡,山峻險,冒矢石,援藤葛,直陟山巔,苗漸卻。分兵下攻,?蛋卜俑狡轮T苗寨;花連布督兵伐竹木,薰窒大小巖峒,死者枕藉。又自貓頭進(jìn)克茶林碉、上下麻沖諸寨。下黃毛山坡,遇苗兵數(shù)千,額勒登保迎戰(zhàn),花連布出賊后夾擊,大破之。再進(jìn),克馬腦、豬革、殺苗坪、竹子諸寨。分兵攻巖板井、瀼水沱、溪頭、綠樹沖、關(guān)鑲坪諸隘,皆下。吳半生亡匿高多寨,與諸軍分道入,環(huán)攻之,生得半生。又有頭人吳八月?lián)诫],自稱吳三桂后,糾黨轉(zhuǎn)盛。?蛋擦罨ㄟB布引兵攻鵝洛等二十四寨,皆下。進(jìn)攻龍角峒,奮戰(zhàn),自辰至酉,乃克之。附近諸苗寨皆降。又克大坡腦等三十馀卡。攻鴨保,去平隴七十里。時已昏,風(fēng)大作,山木動搖,崖高溝窄。花連布督兵攀越,縱火痛擊,破木城七、石卡五。旁收垂藤、董羅諸寨,遂擒八月。其子廷禮、廷義猶據(jù)險,乘勝克小、中、大三天星寨。再進(jìn),取黃沖口等十三寨,得盤、木營兩山梁。歲暮雨雪,進(jìn)圍地良坡,收八荊、桃花諸寨。轉(zhuǎn)戰(zhàn)經(jīng)連云山、猴子山、蛇退嶺、壁多山、高吉陀,下貴道嶺等四十馀卡。抵長吉山,圍石城,未至平隴三十里所。
詔責(zé)復(fù)乾州廳。時?蛋哺姓巫洌 和琳代將,令花連布率兵攻全壁嶺,自馬鞍山入,山蔽廳城,下瞰大河。將濟(jì),懼苗涉水相襲,花連布分兵剿旁近諸寨翼大軍,遂復(fù)乾州。會和琳亦卒,上諭湖南巡撫姜晟以軍事諮花連布。貴州清溪民高承德以邪術(shù)糾眾為亂,戕縣吏,花連布督軍捕治,克槐花坪四寨。進(jìn)攻小竹山,破其寨,殲承德及戕縣吏賊;再進(jìn)攻大小鬼{屯山},戮馀賊。嘉慶元年九月丁卯日加已,賊攻夏家沖,花連布令副將海格、參將施縉張兩翼擊賊,賊數(shù)千拒戰(zhàn);ㄟB布出其中逐賊,賊見攻急,據(jù)坡擲石,花連布方上坡,中石,自巖墮深澗,罵賊,賊欲鉤出之;自力轉(zhuǎn)入巖下,頸折死。諸將爭殺賊,賊卻,出花連布尸,顱骨寸寸折,失一臂。上愍其死事烈,加太子少保,賜騎都尉兼云騎尉世職,賚白金八百,謚壯節(jié)。
尋根溯源
花姓由來
花 ,是「華」所分出。又據(jù)《姓苑》云:花氏出自何氏,由音變而成。 花字,在古時候和華字一樣意思,兩種寫法,所以原來也就和華姓同出一源,后來到了唐朝時,字意稍微有了些區(qū)別,花更多地當(dāng)名詞用,指客體的花朵,華更多地當(dāng)形容詞用,形容光華。所以花姓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qū)別。
花姓起源
花姓始祖—周文王
起源主要有三:
①由何、華氏音變而來。典籍記載不詳,傳說較多!锻ㄖ·氏族略》載:“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薄栋偌倚铡纷ⅲ夯ㄐ铡跋党鋈A氏,古無花字,通作華。后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姓者!鼻宥斡癫谩墩f文解字·華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書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吨袊帐掀鹪础份d:“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薄疤瞥郧,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背妒霎愑洝份d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
②他姓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人稱花將軍,其后代子孫亦稱花氏。
③出自其他民族姓氏。《中國回族大辭典》載,花姓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兩;金時女真人孛術(shù)魯氏漢姓為花;清滿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后改為花姓;蒙古族伯顏氏漢姓為花;今滿、蒙、錫伯等民族均有花姓。
花姓-得姓始祖
花姓來源
花姓來源有四:1、出自姬姓。據(jù)《通志·氏族略》、《中國姓氏起源》所載,周文王之后有何姓,后何姓分出花姓。2、出自華姓。據(jù)《姓氏考略》、《百家姓·注》所載,古無花字,通作華,后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姓者。3、出自范姓。據(jù)《姓氏考略》所載,金代范用吉改姓花。4、出自他族。金時女真人孛術(shù)魯氏漢姓為花;清滿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后改為花姓;蒙古族伯顏氏漢姓為花;今滿、蒙、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花姓的起源,典籍記載不詳,傳說較多。源自何氏的應(yīng)為周文王之后,尊周文王為其始祖;源出華氏的應(yīng)為宋微子之后,尊宋微子為其始祖。據(jù)段玉裁《說文解字·華注》所載,花字起于北朝,此前并無花字,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花姓名人是在唐朝,可見花姓的起源在唐代之前,但其得姓的具體時間、始祖等,歷來的姓氏書都語焉不詳。
歷史考證
繁衍播遷 花姓源起不詳,花姓于正史出現(xiàn)是在唐代,除驍通過人,曾討平四川段子璋謀反,而大詩人杜甫所贊美的上元年間的名將敬定外,尚有《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的倉部員外郎花季陸。據(jù)《姓氏考略》所載,花姓望出東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dāng)?shù)厮鐾,說明花姓之發(fā)祥也應(yīng)在今山東東平縣,換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從該地繁衍出去的。唐末五代時期,北方動蕩,民不聊生,北方民眾南遷甚眾,花姓亦概莫能外,他們播遷于四川、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宋元之際,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趨擴(kuò)大,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明初,山西花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此后花姓逐漸播及廣西、云南、貴州以及北方之遼寧,并有沿海之花姓入遷臺灣。清康乾年間以后,山東等地之花姓伴隨闖關(guān)東的風(fēng)潮入遷東北三省及內(nèi)蒙之東北區(qū)。清嘉慶年間以后,繁衍于貴州貴陽的花姓甲第連翩,榮登龍虎榜,極大的壯大了西南花姓的聲望。 如今,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遼寧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約占全國漢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花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東平郡——漢東平國地。治所在無鹽(故城在今山東東平東)。晉移治須昌(故城在今山東東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轄境相當(dāng)今山東濟(jì)寧、汶上、東平等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