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艾顯,[清]字無山,嗜奇若驚,尤痼于金石、篆、籀,力抉根荄,獨游繩契。避囂入桃源深谷,署曰石耕小隱。性孤傲,扃戶不與世接。上溯金石之傳,自斯、冰已還,不絕如線,顯獨深入篆室,與古相見!稄V印人傳》
以軍功授本邑尉。宋亡,北游圖恢復(fù)不果。公升著有滄州集五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至孝武帝太元中間在世,年七十七歲。幼孤,為叔母朱氏所養(yǎng)。少有志氣,嘗夢一彩鳥入口,文藻日進。弱冠,州三辟不就。為新淦主簿,新淦人以含為舊宰之子,(含父嘗宰新淦)皆送賂遺。含難卻而受之。及歸,悉封置而去。由是人皆推服。后庾亮以為部江夏從事。
謝尚稱之為湘中之琳瑯。轉(zhuǎn)州別駕,又遷宜都太守桓溫甚稱賞之。年老,以中散大夫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時人以為德行之感。含所著文章三卷,《隋書》、《唐書經(jīng)籍志》)行于當(dāng)世。
人物功績
艾顯,同文子。寫真?zhèn)鞲阜。兼善墨竹,父坐累將被逮,清代戍鐵嶺。奉天尹優(yōu)禮之,得赦歸.侍父以色養(yǎng)終。《清畫家詩史、兩浙輶軒續(xù)錄》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進士,官至戶部尚書。謚文恪。生平講學(xué)與倭文瑞齊名,時有北倭南羅之目。書法雄厚圓渾,嶺南后學(xué),惟梁斗南近似之。卒年六十一!墩汛郀┬鳌贰 ∧茉,工畫,山水仿文徵明,時和蜞靜秀之致。亦工人物、草蟲。寫廣州名勝小冊,紅棉寺、荔枝灣、白鵝潭梧莊數(shù)幅最精妙。
作畫多鈐“地方”二字小印。又為潘槐士畫扇,李文田(一八三四至一八九五)為之題詩!吨駥嵧┤A館談畫、留庵隨筆》 號湖海散人,廬陵(一作武林;亦作東原;亦作太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末前后在世。與人寡合,僅和賈仲名為忘年交;至正二十四年(公元一三六四年)與仲名一別之后,竟不復(fù)見。
其他事跡全不詳。本工作曲,又善為通俗小說。所作忠正孝子邊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及宋太祖龍虎風(fēng)云會三雜劇,(續(xù)錄鬼簿)今僅存末一種。
通俗小說甚多,著名的忠義水滸傳一百二十囘及三國志通俗演義二百四十則外,尚有隋唐兩朝志傳一百二十二囘,殘?zhí)莆宕费輦髁畡t,及原本平妖傳二十囘等,《通俗小說書目》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