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姓 名:陳壽山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湖南石門 出生年月:1902年 犧牲日期:1929年08月05日
成就及榮譽
陳壽山,潮劇演員兼化妝師。祖籍福建詔安,1954年出身于新加坡,1973年開始從事潮劇演藝活動。當時,他剛好 19 歲,風華正茂,又是處在戰(zhàn)后新加坡各族人民雄心勃勃、共同創(chuàng)造舉世矚目的經(jīng)濟奇跡的時期,面臨著許多很好的機遇,本可以從旅游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或電子、資訊技術產(chǎn)業(yè)等方面找一份工作,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但他卻偏偏看上愛上了潮劇這門戰(zhàn)后在當?shù)匾恢背什痪皻獾男袠I(yè)。這是因為,“我生在新加坡,長在新加坡,從小就親眼看到潮劇在新加坡華人中有很多觀眾,很受他們的喜歡,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人,所以才選擇演潮劇這門職業(yè)”。
個人作品
然潮劇是一門藝術,既不能只憑愛他,也不能絲毫作假,于是他為了盡快掌握演潮劇的真本領,剛走進劇團便主動拜當?shù)爻眲∶嚾诵塘窒矠閹,先期跟著他學老生,后又改學老旦和女丑,從老師身上學會了《楊令婆辯本》和《香羅帕》、《串戲定親》、《楊子良討親》等劇目,并在演出中嶄露鋒芒,屢獲好評。1991 年,陳壽山隨余娛儒樂社到馬來西亞參加由砂勞越州政府和社會發(fā)展部主辦的古晉市國際藝術節(jié),主演《楊令婆辯本》和《香羅帕》兩個劇目,因其是“把技、藝、神的發(fā)揮運用同人物塑造緊密結(jié)合起來,做到形神兼?zhèn)洹,所以便在觀眾中引起了轟動。尤其是《楊令婆辯本》,原是潮劇著名表演藝術家洪妙的首本戲、看家戲,已經(jīng)成為非他莫屬的絕響,但陳壽山在演這個戲時,對楊令婆的塑造,卻是“近似洪妙,又非洪妙”,常常在表演技巧與舞臺情感的揉搓中顯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和贊譽。有人說他演的戲,通常是把“演”和“唱”的技巧溶為一體,既有寫意的濃墨重彩,又有寫實的維妙維肖,因此具有“外真內(nèi)實,圓活老到”的風格。他演老旦、女丑,還善于克服以男充女的難點,重視揚巧藏拙,使身段動作幅度恰到好處,所以在《香羅帕》、《楊子良討親》中飾夫人、乳娘,其表演同樣“藝勝一籌”,不斷博得觀眾的喝采。所有這些,都正是靠他謙遜好學、銳意進取而獲得。除了從事演藝活動外,陳壽山還是一位在新加坡潮劇界稍具名氣的化妝師。他在幾個劇團擔任過舞臺人物的頭飾造型設計和化妝。這方面的本領,也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銳意進取,而后逐步取得。他從最初求師學戲開始,就已同時拜當?shù)氐拿瘖y師傅林哥頭為師,向他學習化妝技術。及后,他更是不斷向來自祖國內(nèi)地的潮劇團體的舞臺造型設計和化妝人員學習交流,互相切磋技藝,從中求取各家之長,豐富提高自己。他對潮劇化妝這一行,同樣愛之很深,也很花費心思和精力。經(jīng)過認真反復的學習和捉摸,連續(xù)不斷的吸取融合和廣收博采,目前他不但已經(jīng)學會獨立編織頭飾,自己制作珠花珠串,掌握各個行當?shù)哪槻炕瘖y技術,對潮劇物臺上特有的、而目前幾乎已經(jīng)失傳的“大后尾”頭裝,他也能熟悉操作,而且對早期潮劇童伶穿戴和使用的服飾、帽、鞋、道具和舞臺上固定的一桌二椅的圍披坐墊,他也很用心收集,一件也不讓流失,更不肯專讓和出售,可見他對潮劇舞臺美術的各方面,都與化妝一樣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說明他很珍惜潮劇的歷史發(fā)展,對以往潮劇舞臺上所使用的一切,都寄以關注并潛心鉆研。所以這樣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目的不是收藏古董,而是為了幫助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關照傳統(tǒng),同時在把握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爭取超越”。這顯然是個藝術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