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quán)簡介
鄧至( 白水羌)(430——554).南北朝時白水江流域興起的 羌人的小獨立政權(quán). 由于夾處南北之間,往往“提挈于魏,時通江左”,與南北朝均有往來。
據(jù)《北史·鄧至傳》所載:“其地自亭街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土風(fēng)習(xí)俗,亦與宕昌同!钡赜虬ń窀拭C省文縣至四川省松潘縣一帶,即蜀隴間的白水江及岷江上游,因而 鄧至羌又名白水羌。鄧至城大致在陰平故城(今甘肅省文縣鵠飛鎮(zhèn))西北,相傳三國時鄧艾曾至此,故名。
公元481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據(jù)《魏書· 鄧至傳》載,“其王像舒治遣使內(nèi)附,高祖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但據(jù)《元和郡縣志·劍南道》所記, 鄧至羌是宕昌勢力退出甘松地區(qū),始據(jù)有此地,故太和年間遣使內(nèi)附的應(yīng)是舒治十代孫舒彭,“拜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甘松縣開國子!背话阖暿雇鶃硗,鄧至王位繼承亦需得到北魏準(zhǔn)許。如493年(太和十七年),“鄧至王像彭遣子舊詣闕朝貢,并奉表,求以位授舊,詔許之”。509年(永平二年),“以 鄧至國世子 像覽蹄為其國王”。554年(西魏恭帝元年),鄧至王檐衍失國,奔長安,宇文泰令章武公、秦州刺史宇文導(dǎo)率兵送回鄧至。后鄧至勢力日益衰弱,其地歸西魏、北周鄧州管轄。
鄧至羌與南朝交往,始于南齊建元元年(479年),南齊封 像舒彭為持節(jié)平西將軍。永明元年(483年),以其為西涼州刺史。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像舒彭被封為督西涼州諸軍事,進(jìn)號安西將軍(一作安北將軍),封鄧至王。五年(506年),其王遣使貢黃耆400斤、馬4匹。鄧至羌后大多融合于漢族之中。
史籍記載編輯
魏書
鄧至者,白水羌也,世為羌豪,因地名號,自稱鄧至。其地自亭街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土風(fēng)習(xí)俗,亦與宕昌同。其王像舒治遣使內(nèi)附,高祖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
梁書
鄧至國,居西涼州界,羌別種也。世號持節(jié)、平北將軍、西涼州刺史。宋文帝時,王象屈耽遣使獻(xiàn)馬。天監(jiān)元年,詔以鄧至王象舒彭為督西涼州諸軍事,號安北將軍。五年,舒彭遣使獻(xiàn)黃耆四百斤、馬四匹。其俗呼帽曰突何,其衣服與宕昌同。
鄧至世系表
像舒治 庚午 430
像舒者
像屈耽
[三世]
像舒彭 (7) 壬辰 502
像覽蹄 己丑 509
[二世]
像檐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