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李宅
。勖鳎萏K州、無錫地區(qū)(今屬江蘇)木版刻工。宅于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刻六家文選注,又刻昌黎先生集。樸于正德(一五o六―一五二一)時刻申鑒,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刻唐文粹。巠刻六臣注文選。直于正德(一五o六―一五二一)時刻楚辭章句,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刻唐文粹。(同李樸 李巠 李直為一人)《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李宅
位于浙江省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最早叫蟾程。從甘肅隴西遷來東陽的李氏祖先原先住在城里,到了第十四世李毅庵時(公元1407年)定居李宅。 傳說,有一回李毅庵路過蟾程,在一棵槐樹下休息,睡夢中見一老翁授匙一枚。李毅庵認(rèn)為這一定是槐神兆夢,便選擇蟾程這處寶地定居,后來子孫昌盛,改稱李宅。 u200d
保存完好的李氏宗祠已成為老人們休閑娛樂的佳處。
說起東陽的古建筑,人們就會想到“盧宅的牌坊、李宅的祠堂”。李宅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好的就是李氏宗祠。李氏宗祠依地勢而建,前低后高,是村中地勢最高的老建筑,彰顯著其顯赫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
早先,李氏宗祠主要用于祭祖、議事,是村里最具權(quán)威的地方。宗祠里有很多牌匾,如“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可以想見李氏先人世代為官的榮耀。李美余指著一塊塊顏色發(fā)白的牌匾說,原先老牌匾還要多,可惜都在“文革”后毀掉了,現(xiàn)存的這些是村民好不容易找回來的,F(xiàn)在李氏宗祠已成了村里人聊天喝茶、打牌下棋的好去處,成了古色古香的文化中心。
李氏宗祠還有個鮮明的建筑特點,就是其石柱數(shù)量很多,有62根。宗祠前廳和穿堂的石柱共30根,都是圓形的,而后堂32根石柱卻是方形的。為什么同一座建筑中的石柱卻分前圓后方?李美余說沒有資料記載,也沒有傳說,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村民猜測,這很可能是祖先把中庸和諧、長幼有序的儒家文化融合在了祠堂建筑中,“外事以圓,內(nèi)事以方”,反映了李氏祖先信奉天圓地方的思想及外圓內(nèi)方的處世哲學(xué)。
在李宅宗祠西側(cè),有一道36級石階的高踏步,600年來,村民行經(jīng)的腳步居然把這些青石板都磨出了坑,成了村中一景。李美余指著其中一部分石板說,這些石板的一面被踏出坑后,村民把它們翻了個身,但是另一面又被踏出了坑,這些坑可都是歲月的痕跡啊!
36級的高踏步已被一代代村民踏出了一個個坑。 u2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