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滕斯主修機械工程,但他很早就對制造所采用的材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究。 1879年馬滕斯在夏洛滕堡技術高等學校(Technische Hochschule)擔任教授。在那里,他還曾擔任機械技術實驗室主任,1884年開始任達爾勒姆材料試驗研究所主任。馬滕斯是材料研究及試驗的奠基者之一,在德國建立了測試材料科學。
他是采用顯微鏡分析金屬結構的先驅。他為研究材料,改進了金屬顯微鏡,對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899年他出版了得到高度贊譽的材料科學手冊。他建立了一些材料試驗方式,比如測量硬度的非金屬劃痕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馬滕斯劃傷硬度,而相關的易燃液體閃點的方法則稱為Pensky -馬滕斯閃點。
他影響深遠,包括成立皇家材料試驗辦公室,該辦公室為今天聯(lián)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巴姆)的前身。馬滕斯是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在柏林的成員之一。
他的榮譽還包括,發(fā)現(xiàn)了鋼鐵中更快的冷卻方式會明顯影響鋼的硬度,也即國際知名的馬氏體。2003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命名了馬滕斯普遍硬度。(注:馬氏硬度 Martens hardness,HM。材料抵抗通過金剛石棱錐體(正四棱錐體或正三棱錐體)壓頭施加試驗力所產生永久的和可恢復的兩種壓痕變形的度量單位,用:HM=試驗力(N)/投影到材料原始表面上的壓頭表面積(mm2)表示。其中,壓頭投影到材料上的表面積是根據(jù)壓痕深度和壓頭面積函數(shù)計算的。)
為促進材料科學的發(fā)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道夫-馬滕斯協(xié)會獎,每兩年頒發(fā)一次,由阿道夫-馬滕斯基金負責,涉及材料研究和測試,以及安全技術。
馬氏體
對于學材料的人來說,“ 馬氏體”的大名如雷貫耳,那么說到阿道夫·馬滕斯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其實馬氏體的“馬”指的就是他。在鐵碳組織中這樣以人名命名的組織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名稱和它們背后那些材料先賢的故事。
馬氏體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 Martens (1850-1914)。這位被稱作馬登斯或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國的材料學家。他早年作為一名工程師從事鐵路橋梁的建設工作,并接觸到了正在興起的材料檢驗方法。于是他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鐵的金相組織,并在1878年發(fā)表了《鐵的顯微鏡研究》,闡述金屬斷口形態(tài)以及其拋光和酸浸后的金相組織。他觀察到生鐵在冷卻和結晶過程中的組織排列很有規(guī)則,并預言顯微鏡研究必將成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他還曾經(jīng)擔任柏林皇家大學附屬機械工藝研究所所長,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試驗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試驗室。1895年國際材料試驗學會成立,他擔任了副主席一職。直到現(xiàn)在,在德國依然有一個聲望頗高的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