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蔣重珍中狀元后,簽判 建康軍。母親病逝,服喪期滿,改任昭慶軍簽判,因與部屬意見相左,遂請求回鄉(xiāng)祭母。不久,簽判奉國軍。紹定二年(1229),奉召入京言事。第二年,京城火災,蔣重珍上疏,指斥宰相 史彌遠,提醒理宗親攬大權,不要使朝臣“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如有他變,何所倚仗?”又言:“為人之主,而朝廷達于天下,皆言相而不言君哉!”直言:“保全功臣之道,可厚以富貴,不可以權也! 理宗大為感動,授蔣重珍寶章閣直學士。為提醒 理宗防止權枚旁落,蔣重珍又進《為君難》六箴,被授任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端平元年(1234),蔣重珍力薦真德秀、 魏了翁。蔣重珍兼 崇政殿說書時,每起草奏章,必齋心盛服, 理宗稱其為人平實。在對待邊事上,蔣重珍主張薦選將帥,審度時勢,力戒輕敵邀功,但未被采納。后來,蔣重珍因病求退,以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代理 刑部侍郎。蔣重珍三次請求辭官,朝廷均不準。最后,詔蔣重珍以刑部侍郎身份帶職致仕。蔣重珍病逝后, 宋理宗贈蔣重珍為朝請大夫,賜謚忠文。
《宋史·蔣重珍傳》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簽判 建康軍,丁母憂,改昭慶軍,尋以公事與部使者異議,請祠,易簽判奉國軍。紹定二年,召入對,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當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為言:“界限明,則知有天下治亂而已,何樂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樂其奉!鼻艺摚骸鞍谟形羲从兄铮饰崦耦疚羲从兄;苞苴有不可勝窮之費,故吾民有不可勝窮之憂!边w秘書省正字,屢乞祠,以伯父喪予告,遷校書郎,辭,不可。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閣門,請對,當路憚之,添差通判 鎮(zhèn)江府,辭。會行都火,應詔曰:“
臣頃進本心外物界限之說,蓋欲陛下親攬大柄,不退托于人,盡破恩私,求無愧于己。儻以富貴之私視之,一言一動,不忘其私,則是以天下生靈、社稷宗廟之事為輕,而以一身富貴之所從來為重,不惟上負天命,以先帝圣母至于公卿百執(zhí)事之所以望陛下者,亦不如此也。昔 周勃今日握璽授文帝,是夜即以 宋昌領南北軍; 霍光今年定策立宣帝,而明年稽首歸政。今臨御八年,未聞有所作為。進退人才,興廢政事,天下皆曰此丞相意,一時恩怨,雖歸廟堂,異日治亂,實在陛下。焉有為天之子,為人之主,而自朝廷達于天下,皆言相而不言君哉?天之所以火宗廟、火都城者殆以此。
臣所以痛心者,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華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他有變故,何所倚仗,陛下自視,不亦孤乎?昔 史浩兩入相,才五月或九月即罷,孝宗之報功,寧有窮已,顧如此其亟,何哉?保全功臣之道,可厚以富貴,不可久以權也。
上讀之感動,授寶章閣,主管云臺觀,則告吏部,不受 貼職祿,不愿貼職恩。
它日星變 求言,復申前說。又慮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縱,大權旁落,則進《為君難》六箴。召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端平初入對,上五事,且曰:“隱蔽 君德,昔咎故相,故臣得以專詆權臣;昭明君德,今在陛下,故臣以責難君父。”乞召 真德秀、 魏了翁用之,帝謂之曰:“人主之職無它,惟辨君子小人!敝卣鋵υ唬骸靶∪艘嘀妇訛樾∪耍藶殡y辨。人主當精擇人望,處之要津,正論日聞,則必知君子姓名、小人情狀矣。”兼崇政殿說書,戒家事勿以白,務積精誠以寤上意。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平實。遷著作佐郎。
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 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如漢用 充國,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丞相主出師關、洛,重珍力爭。會邊帥義和戰(zhàn)不一,復召集議,重珍奏:“曩乞?qū)R鈧涫,不得已則用應兵,今不敢變前說!辈宦,遂自劾以密勿清光,乃不能遏兵端,乞免說書職。遷著作郎兼權司封 郎官、 起居舍人,言:“近者當侍講席,旋命止之,或曰是日道流生朝。夫輟講偶以它故,則當知圣躬舉措之難;或所傳果得其實,則當知圣心持守之難。”帝曰:“非卿不聞此言。”關、洛師大衄,復進兵,重珍言:“若恥敗而欲勝之,則心不平而成忿,氣不平而成怒,生靈之命,豈可以忿怒用哉!”又言:“邇來用臺諫,頗主不必矯激之說,似畏剛方大過之士。竊窺選用之意,正謂其平易而省事耳。然數(shù)月之間,一失于某,再失于某,借曰慎重臺綱而憂其激,亦當以平正者居之!庇终摻秘毴,教習頻嚴,輒不能堪,不稍變通,非消變之道。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言:“更化以來,舊敝未去者五:徇私、調(diào)停、覆護、姑息、依違是也。今又益之以輕易!边w 起居郎,以疾求去。以 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權 刑部侍郎,三辭不許,自劾其不能取信朝廷之罪,乞鐫斥置閑散,促覲愈力而疾不可起。詔守刑部侍郎致仕,贈朝請大夫,謚忠文。
人物詩詞
雷雨夜賦絕句
電飛窗上明如月,雨溜檐前響過泉。 蠢動有生皆發(fā)蟄,是龍那得不升天。
題慧山其一
龍山慧山兩山云,出能為雨入為晴。
云山之氣有斂散,斂散之理斯為神。
我廬山下為小隠,云為動兮山為靜。
悠然而出物之澤,屹然而峙地之鎮(zhèn)。
我見云山善與俱,云山無情不見余。
我比 云山多此見,不如一似云山無。
注釋:
①慧山:又稱“ 惠山”。在江蘇省無錫市西郊。江南名山之一。山有九峰,主峰海拔328.98 米。有惠山寺、唐宋經(jīng)幢、 寄暢園、竹爐山房及惠山泉( 天下第二泉)等名勝古跡。1958 年開鑿 映山湖,把 惠山和錫山聯(lián)在一起,辟為錫惠公園。
題慧山其二
妄慮散毛發(fā),真源生齒牙。
我聞甘露飯,即是惠山茶。
欲駐歲月晚,重游道路遐。
更須煩稚子,再煮鼎中花。
注釋:
① 真源:本性。
樂溪居萬卷樓三首
小艇溪邊月,來尋萬卷樓。
遂初讀書處,鶴去白云留。
剩有溪山樹,書樓跡已陳。
故人不可見,繞樹一悲吟。
萬壑注清流,孤煙起暮愁。
龍山半溪落,雁影過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