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傳》簡介
中國清代繪畫技法圖譜。又稱《芥子園畫譜》。為文人沈心友請畫家 王概、 王蓍、王臬、 諸升編繪而成。 其中第一集山水圖譜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木版彩色套印成書,并以沈心友的岳父 李漁的別墅“ 芥子園”為書命名。
集數(shù)
第一集山水,分畫學淺說、設(shè)色、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名家山水畫譜等部分。
第二集梅蘭竹菊。
第三集花鳥(又分花卉草蟲、花木禽鳥兩卷),內(nèi)容與第一集大致相同。
第四集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由書坊擅將丁臬的《寫真秘訣》、 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等人物畫譜中的圖繪,合編為《仙佛圖》、《賢俊圖》、《美人圖》、末附《圖章會纂》,合刻成第四集,刊印行世。 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圖文并茂,淺顯易懂,便于初學者臨摹,仿仍流行。
畫傳歷史
《芥子園畫傳》畫傳集明清二代中國畫名家的杰作和智慧,歷經(jīng)二百多年的增補和完善,成為公認最具權(quán)威的讀畫學畫的百科全書,是官吏商賈、文人墨客最熱衷收藏的極品。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繪畫的發(fā)展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如果從新石器時代彩陶上描繪魚、鹿的紋飾算起,到晚清的繪畫,中國畫已前后經(jīng)歷了7000多年的發(fā)展過程。
中國畫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長期來形成的審美觀點和中國的整個文明史是分不開的,尤其與中國的哲學、倫理學、文學、書法、音樂、舞蹈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潘天壽曾說:“吾國唐宋以后之繪畫,是綜合文章、詩詞、書法、印章而成者。其豐富多彩,均非 西洋繪畫所能比擬。是非有悠久豐富之文藝史、變化多樣之高深成就,曷克語此!
《芥子園畫傳》是一部中國畫技法經(jīng)典著作,《芥子園畫傳》又稱《芥子園畫譜》,它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在《青在堂畫學淺說》中,一開始就介紹了南齊著名畫家 謝赫的“六法”。即“氣運生動”、“骨法用筆”、“應(yīng)物寫形”、“隨類傅彩”、“經(jīng)營位置”、“傳模移寫”。這是最完整和系統(tǒng)的繪畫、品畫的標準。接著,又講了“六要六長”、“三病”、“十二忌”、“三品”等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