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歷史
馬厙,是個純樸的江南小鎮(zhèn),打鐵店里叮叮當當?shù)膿舸蚵,賣肉攤販的吆喝聲,還有剃頭師傅招牌式的微笑,一直是這個小鎮(zhèn)特有的符號。小鎮(zhèn)由東至西,也就200多米長的一條街,卻走出了一位辛亥革命的風云人物。
9月20日,修復一新的龔寶銓故居正式開放了,77歲的龔肇智和愛人佇立在老宅的朱紅大門前,任思緒像小鎮(zhèn)前面那條河一般,綿延向東流。
龔肇智說,龔寶銓是他伯父,祖父一共生了8男2女,龔寶銓排行第四,他的父親排行第十,年齡相差16歲。龔家是中醫(yī)藥世家。
這座故居,承載著龔肇智童年的記憶,直到13歲他到外讀書,后來也斷斷續(xù)續(xù)地回來居住。幼時他聽父親講起這位伯父,如今的記憶也僅有父親在杭州讀書的時候,每到周末,便去伯父的居住地劉莊。當時,龔寶銓任浙江圖書館館長。家里原來藏有一些這段時間伯父與父親的合影,但在“文革”中都被燒了。
談起伯父,龔肇智說,最值得提的是兩件事,一是龔寶銓與陶成章、蔡元培在上海創(chuàng)立光復會,與興中會和華興會一起成為辛亥革命三大革命團體;二是在日本東京,由龔寶銓介紹,魯迅、周作人、錢玄同等人聽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成了章門弟子,他在章太炎與魯迅為代表的章門弟子間架起了一座新舊文化轉(zhuǎn)型的橋梁。
龔家的后人,現(xiàn)散于嘉興、湖州、上海、杭州,平時也疏于聯(lián)系。
故居的修復工作始于2008年。龔寶銓的“土魂”也于同年立于棲真寺的塔林里。龔寶銓逝世后,葬于杭州靈隱寺邊上的五字橋!拔母铩睍r,龔寶銓的墓被紅衛(wèi)兵炸毀,尸骨暴露在外,墳親(墓園的擁有者)見狀,偷偷用一瓦罐收殮了尸骨,藏于龍門山的一個山坳里,現(xiàn)難以確定具體位置。2008年10月26日,陸明、繆惠新等與棲真寺的住持一起,來到靈隱寺五字橋接龔寶銓的“土魂”回棲真故里。
創(chuàng)立光復會的急先鋒
馮自由稱龔寶銓為“光復會之最初主動人”,原國民黨嘉興縣黨部書記長王梓良評價龔寶銓為“辛亥革命難得的革命元勛”,“嘉興革命前輩,第一個是龔國元(號味蓀,寶銓)先生!
在辛亥革命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龔寶銓,1904年以“浙江歸國實行員”的身份從日本返回上海,組織暗殺團,創(chuàng)立光復會,加入同盟會,創(chuàng)辦紹興大通學堂,至辛亥革命勝利,上海、浙江光復獨立,7年間,是龔寶銓革命生涯中最為輝煌的歲月!坝嚯m不敏,然自倡意改革以來,無役不與,其間苦心調(diào)劑,陰為籌畫者亦多矣……”(《龔味蓀自敘革命歷史》)
龔寶銓是辛亥革命的風云人物,然其人史料記載甚少,世人只知他組織暗殺團,創(chuàng)立光復會,加入同盟會,但語多不詳,不知其在光復、同盟兩會中充當?shù)氖窃鯓右粋角色?根據(jù)嘉興地方史專家陸明的說法,作為陶成章的摯友和革命同志,龔寶銓在光復會中起到了“參謀長”、“軍師”的作用,加入同盟會后,成為兩會之間的調(diào)和人。
辛亥革命時期,上海、浙江等地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與龔寶銓有關(guān)。
1904年秋,浙江省第一個革命機關(guān)——嘉興“溫臺處會館”在東門(現(xiàn)南湖飯店附近)成立,龔寶銓是創(chuàng)建者之一。當年,充滿革命激情的龔寶銓從日本回到上海,組織暗殺團準備刺殺清政府的王公大臣。但當時暗殺團力量過于薄弱,龔寶銓不得不返回家鄉(xiāng)嘉興,積蓄革命力量。此時,嘉興革命志士敖嘉熊準備在嘉興創(chuàng)建溫臺處會館。龔寶銓介紹陶成章結(jié)識敖嘉熊,并共同商議創(chuàng)建計劃。
溫臺處會館“執(zhí)全浙革命黨之牛耳”,浙東各府志士薈萃嘉興,嘉興一度成為全浙的反清中心。但此局面僅僅維持一年左右,1905年春,敖嘉熊迭遭家難,經(jīng)費拮據(jù),會館難以為繼,此時聞紹興徐錫麟準備創(chuàng)辦大通學堂,龔寶銓等人決定將這一革命機關(guān)轉(zhuǎn)移至紹興。
紹興大通學堂是體育性質(zhì)的師范學校,專門進行兵式體操訓練,畢業(yè)后返回各地創(chuàng)辦“團練”,作為國民軍的預備。大通學堂辦學申請獲得批準了,但學生哪里來?為此,龔寶銓、陶成章等人奔赴各地,招納會黨成員入學。那段與陶成章一起聯(lián)絡(luò)會黨的崢嶸歲月,《龔味蓀自敘革命歷史》有記載:“數(shù)歲之間,提皮包,躡草履,行浙東諸縣,一日或八、九十里,交其豪俊,數(shù)頻危難,亦有天幸得免于禍!
1906年底,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龔寶銓、陶成章同時加入同盟會。是年,安慶起義、皖浙起義均告失敗,龔寶銓遭清政府通緝,亡命日本。而光復會與同盟會的矛盾已經(jīng)慢慢滋生,章太炎在《龔未生事略》中提到:“煥卿(注:陶成章)性急,與同盟會人不想能,未生(注:龔寶銓)常調(diào)護之。”
1908年,發(fā)生著名的“民報案”,東京民報社被封。清廷密探去日本搜捕革命黨人,情況危急。唯恐事情泄露,龔寶銓“乃悉取浙江一部黨籍焚之,故浙人無被禍者”。
回首往事,光復會推翻清朝統(tǒng)治,上海、浙江光復獨立,龔寶銓無愧于心,“嘗舉光復會事前之功,則伯蓀與吳樾、熊成基皆其人也。而上海、浙江至獨立,功與武昌伯仲,及拔南京,亦光復會人贊師為多,可謂無負于中國者!
光復會、同盟會矛盾調(diào)和人
1912年1月,陶成章在上海廣慈醫(yī)院遇刺身亡。同為革命黨人,光復會和同盟會相煎何太急?當時,龔寶銓因為生病在杭州療養(yǎng)。聽到這個消息后,痛失摯友的龔寶銓悲痛欲絕,革命信心遭受打擊,堅定了他功成身退、淡出政壇的決心。
專家們表示,此時稱“功成身退”,尚言之過早,畢竟還有袁世凱稱帝等歷史事件發(fā)生,但真正讓龔寶銓萌生退意的是光復會、同盟會之間的矛盾,“徒以局量迫隘,漸致時人之忌,余輩雖欲調(diào)和,勢不可得”,龔寶銓發(fā)出了“余實不能與之同心也”的嘆息。而陶成章之死,給了龔寶銓最后重重一擊,為創(chuàng)建民國不惜流血犧牲的革命志士互相追殺,讓他痛心疾首!吧w自庚子立愿以來,至辛亥十二年,及今又四年,惟勞苦顛沛,未嘗以權(quán)力攖心,所太息痛恨者,獨以光復、同盟自相水火,同致覆止,親見其成,而又及見其敗耳!保ā洱徫渡p自敘革命歷史》)。
市文保所的方包清分析龔寶銓前后變化,認為他“功成身退”的原因除了光復會、同盟會紛爭恩怨對他影響巨大外,他的醫(yī)藥世家出身導致他對革命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作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知識分子的一員,具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軟弱性與不徹底性的病癥。
光復會聯(lián)絡(luò)會黨,相信少數(shù)人才能救中國,看不到農(nóng)民的巨大力量和迫切的革命要求,失去了堅實的群眾基礎(chǔ)。陶成章在《浙案紀略》中說,“蓋浙江人素多個人性質(zhì),其行事也,喜獨不喜群,既不向人,亦愿人立下被向!饼弻氥屢膊焕,他組織暗殺團,以個人犧牲行為,喚醒國民的革命精神,頗為悲壯。
龔寶銓最終走了一條“才子、名士、居士”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會走的路。1912年,龔寶銓入了嘉興佛學會,自號獨念和尚,從事慈善施舍活動。
投身革命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留學日本,先后在清華、振武兩校讀書。心憂國患日深,立志推翻清朝。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為反對俄國吞并我國東北的陰謀,在東京與黃興、陶成章、鈕永建、楊篤生等成立拒俄義勇隊,后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1904年(光緒三十年)回國,熱心暗殺活動,在上海發(fā)起組織暗殺團,在上海與蔡元培、陶成章等創(chuàng)立光復會,為光復會的重要領(lǐng)導人之一,還先后介紹章太炎、徐錫麟等人入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參加同盟會。為掩護革命活動,徐錫麟與陶成章、龔寶銓密商,通過捐官取得清政府同知官職,以掌握實權(quán)。其后,徐錫麟以捐官身份去日本、北京、安徽活動;寶銓與陶成章則深入浙東內(nèi)地,聯(lián)絡(luò)會黨,壯大光復會力量。與陶成章、徐錫麟等建立紹興大通學堂,以之作為據(jù)點培養(yǎng)革命骨干力量。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夏,寶銓與陶成章去安徽蕪湖中學堂,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同盟會在萍鄉(xiāng)一帶起義失敗,寶銓與陶成章因避禍而離職。1906年章太炎出獄后,曾以女妻之。
遠赴日本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春,與陶成章同赴日本,不久又與李柱中等去荷屬南洋群島(今印度尼西亞)聯(lián)絡(luò)僑領(lǐng),創(chuàng)辦學校,集聚革命力量。
龔寶銓在日本時,章太炎正任《民報》主編,遂發(fā)起組織章太炎講學,參加聽講的有其好友魯迅、錢玄同、許壽裳、朱希祖、周作人等。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秋,民報館被查封,寶銓將其掌握的浙籍黨人名冊銷毀,保全了同志。
在辛亥革命以前近10年中,龔寶銓從事革命,艱苦卓絕。其在《龔味蓀自敘革命歷史》中說:“見利不惑,臨強不撓”。后同盟會與光復會矛盾日深,寶銓顧全大局,努力調(diào)停,但未奏效,因而逐漸消極退避。浙江光復后,寶銓回國,值陶成章被刺,痛惜不已,乃脫離政治活動,研究佛學,自號獨念和尚。期間曾于1912年任浙江圖書館副館長、館長,刊印章太炎的《章氏叢書》,派人赴京抄錄《四庫全書》。同年與俞煒、徐則恂奉委為浙江稽勛分局負責人。1916年,袁世凱陰謀稱帝,寶銓參與謀劃驅(qū)逐擁袁的浙江都督朱瑞。浙江宣布獨立后,任都督府外交顧問,并當選為省議員、副議長。1921年春被聘為省自治籌備處評議員,同年夏當選省憲法會議議員。晚年精研佛學,與范古農(nóng)等組織嘉興佛學研究會。
辛亥烈士
1922年6月因肺病逝世,墓葬杭州靈隱寺五字橋!拔幕蟾锩敝,墓被毀,遺骸移葬附近的龍門山。1931年,嘉興建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塔,龔寶銓列為七烈士之一。
龔寶銓原配系章太炎長女。1915年9月,因袁世凱囚禁其父,自縊于北京寓所。續(xù)娶嘉興褚明穎(褚輔成侄女),無子女,以侄龔肇文為嗣。
故人故居
馬庫匯(鎮(zhèn))舊有苜蓿灣之稱。苜蓿可壅田,花紫色,春天廣連阡陌,望之如錦繡。 1886年5月里的一天,正當苜蓿和薔薇花盛開的時候,龔寶銓出生在此地一個業(yè)醫(yī)的世家(馬庫匯17號)。故居朝東一埭為二層樓,臨街為中藥店鋪,舊名同善堂,約建于清同治年間。寶銓少懷反清大志,1903年17歲東渡日本,投身革命。次年與蔡元培、陶成章在上海創(chuàng)建光復會。寶銓于浙江辛亥革命貢獻尤偉,諸如創(chuàng)辦大通學堂、聯(lián)絡(luò)會黨起義等,無不親與其事。1912年起任浙江圖書館長。越10年,病卒。 龔寶銓為章太炎長婿。魯迅、周作人都有文字記述在東京因?qū)氥尩慕榻B,從師章太炎的事。 1990年棲真鄉(xiāng)文化站不避簡陋,在鄉(xiāng)里舉辦龔寶銓等名人圖片宣傳窗,讓人很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