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個人簡介】 哈爾·克萊門特原名哈里·克萊門特·斯塔布斯,1922年5月出生于馬薩諸塞州。早年對科學和科幻小說的興趣為他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42年,還是大學生的克萊門特在《驚奇》雜志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處女作《證明》。1943年,他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天文學專業(yè)。接著,他進修了教育學和化學,取得了碩士學位。除去戰(zhàn)爭中跟隨部隊到歐洲工作外,克萊門特一直住在密爾頓市,擔任中學教師。于2003年10月29日晚在睡夢中逝去! ≡缭40年代前期,克萊門特就以創(chuàng)作化學、天文學和工程方面的硬科幻出了名。由于他的“高精確性”的科幻小說,他被譽為美國最“硬”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對科幻領(lǐng)域最杰出的貢獻,就在于營造獨特的外星環(huán)境,并創(chuàng)立這樣的環(huán)境下的獨特的物種!
【克萊門特的小說特點】 克萊門特的另一個特點是突出小說的知識細節(jié)。這些知識顯得詳實可靠,包括行星化學、生物系統(tǒng)、進化論、地理學、天氣系統(tǒng)等等。他對自己作品中科學的“精確”感到滿意。他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供給信息,最終聯(lián)系到已有的科學定律,并由此解決問題。
【小說的不足之處】 克萊門特的小說,最大缺點是節(jié)奏緩慢和情節(jié)太少,而且往往采取直進的方式。此外,艱深的“科學講座”和“重復解釋”也太多,社會生活和道德側(cè)面的描述又不夠新穎。他不善于呈現(xiàn)情感的內(nèi)容,愛、恨、欲望、憤怒、嫉妒等常見的情感,在作品中都很少見到。他的人物整年整月地離家在外探訪,男人不提家庭和妻子,連小伙子也對女人沒興趣!他們具有的個性常常僅包括“堅定”和“永遠不變的自我控制力”。
【作品創(chuàng)作】 克萊門特的科幻之路始自1942年。那一年剛上大學二年級的他,在《驚人科幻小說》雜志發(fā)表了第一個短篇《證據(jù)》(Proof)。從此以后,他一直把大部分小說賣給坎貝爾的《驚人科幻小說》和《模擬》。1942年也正是美國科學黃金時代鼎盛之時,克萊門特的第一個故事就表現(xiàn)出獨有的特色:他試圖用引人入勝的精確的科學構(gòu)想支配故事?巳R門特不是一個文學家,刻畫人物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他后來的大部分書印證了這一點,它們都可以說是他的某些設想的戲劇化表現(xiàn)說明書,非常有意思但也總是讓他的讀者進退兩難!
幾十年里,寫作一直是克萊門特的業(yè)余愛好。他發(fā)表了至少9部成人小說,2部少年小說,30個短篇故事。在分析克萊門特的成功與失敗時,人們認為,在40年代克萊門特走上文壇的時候,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水平還是相對偏低的,這使他一出現(xiàn),就成了高水準的作家。到了50年代初,克萊門特的創(chuàng)作進入“平臺期”,并長期固定在那里。與此同時,他的伙伴海因來因、克拉克等逐漸超過了他,而新一代的天才們又勢不可擋地不斷闖入文壇,這使得克萊門特漸漸失去了光彩。只是到了70年代,他的寫作水平才繼續(xù)有所提高,寫出了《固氮》等作品!
最突出的例證是《針》(Needle)。這是克萊門特的第一部長篇,最初先是發(fā)表在1949年的《驚人科幻小說》上,1950年出版單行本,可以說是一個帶有偵探小說色彩的沉悶的外星入侵故事。故事中一個地球小男孩的身體被一個外星寄生警察所借用。這個外星警察到地球來的目的是追捕另一個寄生者,只有合適的寄主才能幫助他完成使命。在這個正義的外星人的要求下,小男孩開始了對那個邪惡寄生者的追擊,而此時那家伙已經(jīng)占據(jù)了他父親的身體。顯然,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主題,可卻沒有產(chǎn)生應該產(chǎn)生的轟動。這緣于克萊門特小說的先天性缺陷:節(jié)奏緩慢,缺乏曲折的情節(jié)!
克萊門特最著名的作品集中在他的一個松散系列中,它們是《重力的使命》(Mission of Gravity,1953年發(fā)表,1954年成書)、《接近臨界》(Close to Critical,1958發(fā)表,1964成書)和《星光》(Star Light,1971)! 哈爾出版了大量選集和十五本長篇小說。最近的一本是今年九月的《噪聲》(Noise)。他的第一篇故事是《證明》(Proof),發(fā)表在1942年6月的《驚異的科幻小說》雜志上。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針》(Needle)于1949年在同一本雜志上連載;長篇小說《透過針眼》(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1978)與《針》是姊妹篇,這是兩部科幻偵探小說。 哈爾最有名的長篇小說是《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在麥斯克林星上一枚空間探測器墜毀了,這顆行星非常巨大,且旋轉(zhuǎn)飛快,上面的重力加速度最大是地球的700倍左右,最小也有3倍;我們的任務就是取回這枚火箭。《重力使命》的續(xù)集是《星光》(Star Light,1971),故事發(fā)生在一顆重力加速度為40G的行星,麥斯克林星人到那里去歷險! 〈送,哈爾的長篇小說還有《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環(huán)》(Cycle of Fire,1957)、《接近臨界點》(Close to Critical,1964)! 」柅@得的榮譽包括1991年世界科幻大會的主賓;1996年的回顧雨果獎,此獎獎給他1945年的作品《非同尋常的感覺》(Uncommon Sense);1998年入選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名人堂;1999年獲得SFWA的大師獎!
【作品簡介】 《重力的使命》講述的是一顆名為梅斯克林的虛構(gòu)行星上發(fā)生的故事。梅斯克林的奇異之處在于它的高速自轉(zhuǎn)引起的行星表面的巨大的重力差異。該星南北兩極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700倍大,而赤道地區(qū)的重力卻只有地球重力的兩三倍。梅斯克林的大氣層主要是氫氣,海洋中澎湃的不是水而是液態(tài)甲烷。故事的一開始,地球探索者的實驗火箭探測飛船在一個極地毀,于是故事便圍繞著如何在當?shù)刂腔凵铷D―類似蜈蚣的梅斯克林人的幫助下,找回探測飛船而展開!吨亓Φ氖姑返膶懽鞒绦蚴怯部苹脛(chuàng)作的標準程序。先是虛構(gòu)出一顆行星,然后再構(gòu)思一個發(fā)生在這樣的行星上的故事。"我創(chuàng)造過很多恒星系和行星,"克萊門特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說,"構(gòu)思出化學的、物理的、氣象學的、生物學的和其它學科的細節(jié),然后利用這些細節(jié)編織小說的背景,由此獲得最大的樂趣。"克萊門特嚴格遵守了他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并自豪地讓他的讀者分享到了他的樂趣。
在《接近臨界》中,克萊門特設想的是一顆重力三倍于地球,大氣壓力是地球800倍,白晝溫度攝氏380度的行星。所謂的臨界就是這樣的環(huán)境剛好使水處于不停的態(tài)的變化之中。小說的主線是一個地球機器人偷走了這顆星球上的智能生物的卵! ≡凇缎枪狻分校巳R門特則設想了一顆大氣中含氧,重力是地球40倍的行星。它的恒星已經(jīng)接近死亡,但自身的內(nèi)部卻不斷進行道核反應。梅斯克林人來此探險,由于氧氣對他們有害,他們不得不整天戴著面罩!
克萊門特的成功之作都延用了《重力的使命》的基本結(jié)構(gòu),相似的故事主線――一個人物,通常是人類,必須適應外星人的環(huán)境。《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環(huán)》(cycle of fire,1957)以及收錄在《宇宙土著》(Natives of Space,1965)和《細微變化》(Small Changes,1969)兩本短篇集中的故事,莫不如此?巳R門特并非多產(chǎn)作家,但他為科幻小說界帶來了新的認真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基于科學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