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陸瑁少年好學,于嘉禾元年(232年)受東吳朝廷征召,擔任議郎、選曹尚書。
同年,曹魏遼東太守公孫淵派使者到東吳,向孫權稱藩。
孫權十分高興,于是在次年就派太常張彌、執(zhí)金吾許晏等循海路帶著金銀財寶和賜九钖的各種物品送給公孫淵。
但公孫淵卻在他們到后將張彌等人殺害,并送他們首級到曹魏朝廷。孫權知道后十分憤怒,打算親征遼東。
陸瑁前后寫了《陸瑁諫吳主孫權書》和《陸瑁復諫吳主孫權書》,以曹魏大敵在近,而遼東位置偏遠,應先集中力量對抗近強敵而非花費軍力去遠征遼東反對孫權征伐遼東的計劃,終得孫權嘉許其論理詳實,并接納他的建言,打消遠征念頭。
赤烏二年(239年),陸瑁逝世。
性格特征
陸瑁有義行,改居會稽的同郡人徐原與陸瑁素不相識,但徐原臨死時寫了一封托孤信給陸瑁,陸瑁就因而為徐原建墓,并收養(yǎng)和教導徐原的兒子。堂叔父陸績死時,遺下只有數歲的二子一女,陸瑁亦撫養(yǎng)他們至成人。
陳融、濮陽逸、蔣纂、袁迪等孤貧但有志向的士人曾經與陸瑁交往,陸瑁當時物資雖然不多,但仍然與他們分享,豐儉與共。
家庭
子女
陸喜,在東吳官至吏部尚書,吳亡后下野,后獲西晉任命為散騎常侍。
陸英,陸喜弟,晉高平國相,員外散騎常侍。
孫
陸育,陸喜子,晉尚書郎,弋陽太守。
陸曄,陸英子,東晉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陸玩,陸曄弟,官至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