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孝睦皇后王氏(公元前46年—公元21年),漢族,新朝建興帝王莽的第一任皇后,也稱為王皇后,她是漢昭帝時丞相王訢(xīn)之孫“宜春侯”王咸之女。其丈夫王莽“父(王曼)早死,獨不封(侯,后來追謚為新都哀侯),母明君(即王莽之母渠氏,后來封為功顯君)供養(yǎng)皇太后(王政君),尤勞苦,故不及參與兄弟同時封侯之殊榮,家境孤寒!
王氏家族隨著元后(王政君)恩蔭王鳳的飛黃騰達,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京城第一豪門,就連與王鳳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兄弟茍參都當上了侍中、水衡都尉。但唯獨與王鳳同父異母的兄弟王曼一家僅靠著其父王禁分給的一份遺產(chǎn)勉強度日。迫于生計王曼曾隱居會寧梁堡村古城社(王曼莊)謀生,世子王永剛做到諸曹尚書就突然得病死了,且留下一個遺孤王光。莽母侍元后至孝,(王)咸(之)女本定于瑯邪(今山東諸城)樊崇,莽疑其嘗適于人,但莽母渠氏為聯(lián)姻宜春王氏,善待之。王莽建立新朝以后被立為皇后,生四子[王宇、王獲、王安、王臨]和一女[黃皇室主(即孝平皇后王嬿,也稱王皇后)]。因王宇跟王獲均被王莽逼死,女兒王嬿年輕守寡等種種家庭不幸而哭泣失明。
新朝地皇二年(公元21年)正月,病死,賜謚號曰“孝睦皇后”,葬渭陵長壽園西,令其永侍父母,陵曰“億年”,號“億年陵”。
丞相王訢
王訢(xīn)(?-公元前76年),漢族,山東濟南人,漢昭帝劉弗陵的丞相。
初為郡縣小吏,積功升為被陽(今山東高青)令。
漢武帝末年,繡衣御史暴勝之奉命巡察郡縣,有誅殺二千石以下官吏的大權(quán)。經(jīng)過被陽,認為當?shù)刂卫聿簧,要殺王訢。王訢伸長脖子,準備就戮。忽又抬頭對暴勝之說:您有生殺予奪之權(quán),威震郡國,但今天斬我王訢一人并不足以增加您的威力,不如視情有所寬恕,以表明您的恩德,使臣下拼死效力。暴勝之對他這種臨危不懼的精神頗為贊賞,同時也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就破例赦免了他。
暴勝之回朝,向武帝推薦王訢,王訢被任命為右輔都尉,代理右扶風。武帝出巡北邊,經(jīng)常路過此地,認為這里的宮館、道路管理得都很好,于是面加賞諭,正式任命王訢為右扶風。至昭帝時,王訢先繼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后繼車千秋為丞相,封宜春侯。漢昭帝元鳳五年(公元前76年)病逝,謚曰“敬侯”。
《漢書·王訢傳》:“訢薨,子譚嗣。譚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保ǚg:“宜春侯王訢死,他的兒子王譚嗣位(即襲爵為宜春侯)。王譚死,王譚的兒子王咸嗣位,王莽的妻子就是王咸的女兒”)
子女狀況
在新始祖高皇帝王莽的六子三女中,有四子一女為王皇后所生。他們是:
長子隱太子王宇,因為呂寬之獄受到牽連而被王莽所殺。
次子戾太子王獲,因為殺了一個奴婢而被欲博取名聲的王莽逼令自殺。
第三子新遷王王安(?-公元21年),病死。
第四子太子、統(tǒng)義陽繆王王臨(?-公元21年),始建國元年立為新朝太子,后因與王莽的侍妾原碧私通、謀殺王莽,被逼令自殺。
長女孝平皇后王嬿(公元前4年-公元23年),漢平帝的皇后,也稱為孝平王皇后、王皇后。王莽稱帝以后,改封為黃皇室主。公元23年10月6日,綠林軍攻入新朝都城長安,遂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