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誅討叛亂
蕭孝穆,小字胡獨(dú)堇,淳欽皇后述律平弟阿古只五世孫。父親蕭陶瑰,官居國舅詳穩(wěn)。
蕭孝穆潔身謹(jǐn)慎,謹(jǐn)守禮儀法度。統(tǒng)和二十八年(1010年),累遷至西北路招討都監(jiān)。開泰元年(1012年),遙授建雄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保。同年,術(shù)烈等猝然生變,蕭孝穆攻打并趕走他們。同年冬,進(jìn)軍可敦城。阻卜糾集五群牧長查剌、阿睹等,陰謀內(nèi)外互相策應(yīng),蕭孝穆全部殺死他們,于是嚴(yán)整守備以待,余黨于是潰散。因功遷九水諸部安撫使。不久拜北府宰相,賜為忠穆熙霸功臣,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開泰八年(1019年),回到京師。
平定遼東
太平二年(1022年),主持樞密院事務(wù),充任漢人行宮都部署。太平三年(1023年),封燕王、南京留守,為兵馬都總管。太平九年(1029年),大延琳在東京叛亂,蕭孝穆為都統(tǒng)討伐,接戰(zhàn)于蒲水。中軍向后略退,副部署蕭匹敵、都監(jiān)蕭蒲奴從兩翼夾擊,敵兵潰散,追擊敗之于手山北。大延琳逃入城中,掘深溝自衛(wèi)。蕭孝穆將其包圍,建起重城,修造樓櫓,使城內(nèi)外不得相通,城中撤房屋以燒火做飯。其將楊詳世等擒大延琳而降,遼東全部平定。改為東京留守,賜佐國功臣。為政致力于寬厚簡約,招撫流民,百姓得到安寧。
均稅諫帝
景福元年(1031年),遼興宗耶律宗真即位,徒封蕭孝穆為秦王,不久又任南京留守。重熙六年(1037年),進(jìn)封為吳國王,拜北院樞密使。重熙八年(1039年),上表請登記天下戶口以平均徭役,又陳說諸部及舍利軍的好處和害處。遼興宗同意。由此征收賦稅稍稍平均了一些,眾人大悅。重熙九年(1040年),徒封為楚王。
當(dāng)時(shí)天下無事,人口增殖,遼興宗又青春鼎盛,每每談及后周奪取十縣,總是感慨憤激,有南伐之志。群臣大多順從旨意。蕭孝穆勸諫說:“從前太祖南伐,最終無功。嗣圣皇帝太宗滅唐立晉,后因石重貴叛盟,長驅(qū)直入汴京,皇上剛剛回師,南方反過來突襲我們。從此以后兵連禍結(jié)達(dá)二十余年,剛剛得到和好,百姓安居樂業(yè),南北互通有無,F(xiàn)在國家比起往日,盡管變得富強(qiáng)了,然而功臣、老將往往已經(jīng)過世。何況宋人無罪,陛下不應(yīng)該背棄先帝所訂立的盟約。”當(dāng)時(shí)遼興宗心意已決,奏書上達(dá)沒有回音。蕭孝穆以年老請求辭官回鄉(xiāng),遼興宗不許。重熙十二年(1043年)正月初三日,任南院樞密使。六月二十一日,又任北院樞密使,改封為齊國王。十月初五日,蕭孝穆去世,追贈大丞相、晉國王,謚號貞。
人物評價(jià)
總評
蕭孝穆盡管身為外戚之親,職位越高,越是畏懼小心。太后有賜物,則推辭不受。即使在妻子兒女面前也沒有驕傲之神情。與人交往,始終如一。所薦舉的都是忠直之士。曾經(jīng)對人說:“樞密選拔賢能而進(jìn)用之,何事不能成功?如果親自去處理瑣碎之事,那么大事反而被耽擱了。”自從蕭合卓因?yàn)闉檎胁诺玫竭M(jìn)用,其后遞相效尤而已,不懂得有關(guān)大局的道理。蕭孝穆感嘆說:“不能夠移風(fēng)易俗,身居高位卻茍且偷安,為臣之道竟然是這樣的嗎?”時(shí)人稱蕭孝穆為“國寶臣”,稱所著文集為《寶老集》。
其他評價(jià)
《遼史》論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方其擒延琳,定遼東,一時(shí)諸將之功偉矣。宜其撫劍抵掌,賈余勇以威天下也。蕭孝穆之諫南侵,其意防何其弘遠(yuǎn)歟,是豈瞋目語難者所能知哉!至論移風(fēng)俗為治之本,親煩碎為失大臣體,又何其深切著明也。為u2018國寶臣u2019,宜矣!
《遼史》:“孝穆廉謹(jǐn)有禮法!
史書記載
《遼史·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
家庭成員
蕭陶瑰,官居國舅詳穩(wěn)。
蕭孝先,封王晉,官至南京留守。
蕭孝忠,封楚王,官至北院樞密使。
蕭孝友,封豐國王,官至北府宰相。
長子:蕭阿剌,封陳王,官至東京留守。
次子:蕭撒八,封武寧郡王,官至西北路招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