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姓名:遠藤秀平遠藤秀平性別:男出生年月:1960
國籍:日本
專業(yè):建筑設計
畢業(yè)時間:1986
畢業(yè)院校:京都藝術大學
工作單位:遠藤秀平建筑工作室
個人簡介
個人經歷
1960年 出生在日本滋賀縣
1986年 獲得京都藝術大學碩士學位
1988年 設立遠藤秀平建筑工作室
2004年 任薩爾茨堡國際夏季學院教授,
目前任教于神戶大學研究生院
個人所獲榮譽
2008年 2008年度聯(lián)合建筑設計表彰獎(日本)
大阪總督建筑獎(日本)
2007年 大阪總督建筑獎(日本)
亞洲建筑師協(xié)會獎(韓國)
2006年 2006年度聯(lián)合建筑設計表彰獎(日本)
Chuubu建筑獎(日本)
2005年 2005年青少年建筑設計國際獎(英國)
建筑協(xié)會獎(日本)
建筑師獎(日本)
2004年 第九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建筑表皮”主題獎
人口規(guī)模社區(qū)規(guī)劃獎(兵庫前)
美國木材設計獎(美國)
公立學校教育基金獎(教育設施研究所)
木構建筑設計獎(日本)
日本技術處理學會獎
Chuubu建筑獎(日本)
2003年 獲亞太文化和建筑設計大獎賽
Chuubu建筑獎(日本)
教育部新人藝術鼓勵獎(日本)
2002年 Chuubu建筑獎(日本)
第八屆公共建筑獎(日本)
2001年 第三屆千年國際競爭獎(意大利)
1999年 AACA獎(AACA)
關西建筑師獎(日本)
優(yōu)秀設計獎(日本)
1998年 建筑師獎(日本)
亞洲建筑設計獎(美國)
1997年 商業(yè)空間設計大獎賽(JCD)
福井市視圖規(guī)劃獎(福井)
間內空間設計Sellection大獎賽(日本)
商業(yè)空間設計獎(JCD)
1995年 建筑攝渡邊(大阪獎)
政府統(tǒng)計處1995年修改版(日本)
1994年 政府統(tǒng)計處1994年修改版(日本)
1993年 Andrea Palladio的國際建筑獎
個人概況
提出了“非組合性建筑”概念,而“組合性建筑”,是他對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定義。 遠藤追求的不僅是建筑外觀上的醒人耳目,他所嘗試的,更是對設計理念的全新演繹。他所定義的新詞匯,用以命名與界定他所理解和探討的建筑。在對靈活建筑風格的研究中,開始嘗試新的材料,足夠堅固又易彎曲的波形鋼給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他的建筑創(chuàng)造出了連續(xù)不斷的空間,這種結構既讓室內外空間渾然一體,這是他所定義的“半建筑風格(halftecture)”。拋開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原理,他把他的建筑結構設計得靈活而多變,這也已經成為了他遠藤式建筑的個人簽名。他曾在風格上被比成解構主義者,但事實上他更像一位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創(chuàng)意思想家。
遠藤的理想不單是要打破室內外空間之間的區(qū)分,還要打破各個建筑組合構件之間的區(qū)分,讓建筑中所有元素的面目都于混沌曖昧中自己主動浮現(xiàn)出來,該是內,該是外,該是墻,該是地,都由那元素依據(jù)自己所在的位置隨機去決定。由此看來,遠藤追求的可不僅是建筑外觀上的醒人耳目而已,他所嘗試的,是對設計思想的全新演繹。
遠藤發(fā)明了一系列新的詞匯,用以命名與界定他所理解和探討的建筑?梢钥匆姷男旅Q包括:“建筑、“皮筑”(Skintecture I,1996年,兵庫縣魚類研究中心)、“半筑”(Halftecture,多例)、“屋頂筑”(Rooftecture,多例)、“彈性筑”(Springtecture,多例),“慢筑”(Slowtecture,2002年,滋賀縣米原町文化中心)、“生長筑”(Growtecture S,2002年,大阪市內辦公樓),以及最近的新嘗試“泡泡筑”(Bubbletecture M,2002年,滋賀縣米原町,幼兒園)。
波紋鋼板是遠藤先生最擅長使用的一種建筑材料,通過這種廉價工業(yè)材料所具有的結構強度和可塑性,來實現(xiàn)建筑空間的連續(xù),打破室內外空間以及建筑組合構件之間的區(qū)分,讓建筑中所有元素的面目都于混沌曖昧中自己主動浮現(xiàn)出來,以此來顛覆現(xiàn)代主義建筑所固有的某些特性。遠藤將它稱之為“超現(xiàn)代主義”。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設計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大到辦公樓、博物館,小到自行車棚、公共廁所等。最難等可貴的是,他從不因“物小”而不為,而是件件用心設計。主要代表作品:自行車站M、兵庫縣魚類研究中心、滋賀縣米原町文化中心、滋賀縣米原町幼兒園等。[1]
作品展示
泡泡游客中心M幼兒園S住宅廣州文化中心gravitectuO車站建筑生長公園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