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jīng)歷
親王時期
弘歷為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實際上的第五個兒子),幼名“元壽”,其父胤禛在潛邸時稱號為雍親王,生母鈕祜祿氏為親王妾室(低階格格),生于雍王府東書院“如意室”。他是雍正帝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帝與父親喜愛。雖然祖孫相處時間并不長,但圣祖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在許多記載中也顯示康熙對這個孫子十分疼愛,一些清史學家認為,正因為康熙帝認為弘歷在為人處事的方式上與自己極為相像,在十數(shù)歲時就精于武術(shù),并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十分著迷,所以才傳位于其父。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秘密冊立弘歷為太子。當時,其父共有四子——弘時、弘歷、弘晝、;荨:霘v既非嫡子亦非長子。據(jù)傳由于雍正帝并不希望其子陷入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奪儲之爭,將傳位詔書置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后,直到自己駕崩后方可打開。由于弘歷行事恩威并施,手段寬猛相濟,雍正帝時常指派他作為自己的欽差出京辦事。政治上的能力,使其逐漸得到了父親的恩寵。
雍正五年,娶妻富察氏,此前已有妾室。六年,他的一位妾室富察氏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長子永璜。十一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即位前期
乾隆帝即位后,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xù)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在乾隆末年時突破了三億大關(guān),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tǒng)治期間與康熙、雍正三朝合稱“康雍乾盛世”(或稱康乾盛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乾隆為加強對漢人的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并借此焚書箝制漢人反清思想的傳播。
中后期
中年以后,乾隆帝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貪污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后期由盛轉(zhuǎn)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爆發(fā)甘肅冒賑案可視為清朝盛世的分水嶺,此案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已經(jīng)發(fā)生,牽連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縣官員113人,震動全國。乾隆四十六年,又有甘肅人蘇四十三率回民起義。而乾隆的寵臣,即為后人所熟知的貪官和珅,在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帝下諭宣布將其革職,下獄問罪之后,抄沒的家產(chǎn)相當于當時清王朝國庫十五年收入,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貪。乾隆晚年精力不濟、“多從寬厚”,帶頭腐化,大家對腐敗習以為常。乾隆帝也承認:“各省督撫中廉潔自愛者,不過十之二三。”。
國家封閉而排斥外來文化,并持續(xù)對天主教實行禁教政策。1793年英國遣使喬治·馬戛爾尼于乾隆83歲時到中國尋求駐節(jié),但雙方出現(xiàn)與乾隆皇帝會面采“單膝下跪”(英方主張)或“三跪九叩”(中方主張)的禮儀之爭,最后以“單膝下跪”而為禮。
喬治·馬戛爾尼在中國停留的5個月內(nèi),對中國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調(diào)查;貒螅R戛爾尼向英國議會寫出報告說:“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隨時就可能沉沒。中國根本就沒有現(xiàn)代的軍事工業(yè),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英國差三到四個世紀!
人物晚年
乾隆五十年之后,睡眠減少,“寅初已懶睡,寅正無不醒。”,左眼視力下降,年過七十之后,“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鼻×辏1795年)傳位予十五子颙琰(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但軍國大事及用人皆由乾隆躬親指教,嘉慶帝朝夕敬聆訓聽。宮中仍用乾隆年號”。至嘉慶四年駕崩(1799年)。
藝術(shù)愛好
乾隆帝好詩、書、畫,作品極多,作詩曾多達四萬首。其作品多采用“御題”做題跋。紫禁城宮殿內(nèi)絕大部份的匾額,楹聯(lián),亦是出自其御筆。
但后世對乾隆的詩、畫,普遍評價不高,乾隆喜好在宮中收藏的名家書畫上題詩用印的嗜好,雖然被認為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同時也對藝術(shù)品本身造成了破壞與減損。
十全老人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親自撰寫成《十全武功記》,自詡“十全老人”。命人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但總體來說,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zhì)各異:有鎮(zhèn)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平定廓爾喀用兵、平定大小金川用兵,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tǒng)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相關(guān)傳說
出生血統(tǒng)
坊間野史指乾隆之母為漢人,甚至有出自漢人之家(海寧陳家),并非雍正帝親生子之說,故認為乾隆帶有漢族血統(tǒng),但未被完全證實。乾隆帝的六次南巡亦被認為是去浙江海寧探望親生父母陳世倌夫婦。
其中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正是以此傳說為藍本而書寫。
另外,關(guān)于乾隆出生之處也有爭議,一說在雍親王府(雍和宮),另一說則是在承德避暑山莊,這也是野史會傳出乾隆是由避暑山莊漢人宮女所生的原因。
風流天子
在各種民間傳說中,乾隆帝被描繪成風流天子。民國初年,就盛行香妃的傳說。而?蛋惨啾谎堇[成其與傅恒夫人所生的私生子。
做詩
乾隆一生酷愛作詩于他人成名作品上,到處留詩搞破壞,保留至今的超過四萬首,比南宋詩人陸游還多。然而乾隆一生所“做”詩詞很多由其御用團隊作刀而成且詩作的質(zhì)量不敢恭維,即使一些突出者也經(jīng)過其文臣潤色與加工。乾隆自己也說:“風昔典學所心得,不忍棄置。后雖有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鼻〉挠脠F隊中比較突出的有大學士沈德潛,生前受到乾隆的寵愛;然而沈德潛死后遭文字獄牽連;民間傳說是因為其門生將他為乾隆所做的作品也編入其個人詩集之中。乾隆惱羞成怒之余下令抄家并將沈德潛的尸骨挖出來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