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抗日
從“九一八”到“塘沽協(xié)定”,特別是到“何梅協(xié)定”,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也是處于一個大動蕩的時期,階級關(guān)系有了重大變化。在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學擔任校長的孫蓀荃,因為她積極支持“九一八”后的抗日救國學生運動,而被國民黨排擠掉了校長的職位。她是北平女師大畢業(yè)的,因為她有學問,在群眾中有威望,所以好些人支持她,師大有些學生支持她,就連師大為謀職業(yè)――教書吃飯的人,也支持她。她被排擠后,改教高中語文和歷史,一九三五年的下半年,孫蓀荃在學校先后公開講李大釗同志的生平、《縱與橫》、《唯物史觀》;她向同學們宣傳:女一中的校址――北京北長街,就是李大釗同志找的,而且創(chuàng)辦女一中,就是為了爭女權(quán),反對北洋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期間,與當時社會名流愛國人士張申府關(guān)系親密,成為志同道合的情侶。孫蓀荃雖然沒有進共產(chǎn)黨,但她對共產(chǎn)黨有過相當大的幫助,表現(xiàn)在對“九一八”以后和“一二·九”的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方面。孫蓀荃當時還明白地提到八一宣言,并且說“共產(chǎn)黨要和我們合作了”。
和詞事件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在美國大使赫爾利、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將軍的陪同下,乘飛機飛抵重慶,開始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并應闊別多年的老朋友柳亞子之請,發(fā)表了《沁園春·雪》,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立即召開會議,要求他們控制的報刊以和詞的方式對毛詞予以批駁,一時間呈現(xiàn)出烏云密布、烏煙瘴氣和群魔亂舞的局面。針對國民黨反動文人的圍攻,國統(tǒng)區(qū)的進步知識分子柳亞子、郭沫若、聶紺弩等人或唱和,或撰文,紛紛奮起回擊。孫蓀荃也參加了這場反擊,并且她的和詞受到毛主席的重視。
毛澤東于1945年10月11日返回延安后,對重慶的文壇的這場筆戰(zhàn)亦十分關(guān)注。
1946年1月28日,毛澤東在致柳亞子的信中,談了感受:“先生的和詞及孫女士(即孫蓀荃)的和詞,均拜受了;u2018心上溫馨生感受,歸來絮語告山妻u2019,我也要這樣說了。總之是感謝你,相期為國努力!
對于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的這場圍剿,我黨以大局為重,未予理睬。按照毛澤東的指示,重慶的新華日報既未另發(fā)和詞,也未發(fā)反駁文章。
人物詞作
沁園春
孫蓀荃 1945年12月
三楚興師,北進長征,救國旗飄。指扶桑日落,寇降累累;神州陸起,獨挽滔滔。掃盡倭氛,歸還漢土,保障和平武力高。千秋事,看江山重整,景物妖嬈。
文壇革命詞嬌,有鋤惡生花筆若腰。譜心聲萬里,直通群眾;凱歌一闋,上薄風騷。誰是吾仇,惟其民賊,取彼兇頑射作雕。同懷抱,把乾坤洗滌,解放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