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廖鴻章 (清雍正、乾隆年間人),字羽明,號南崖,福建省永定縣 坎市鎮(zhèn)青坑村人。父冀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舉人,曾任江蘇吳縣知縣,善決獄,有政聲,尤其是督教子孫甚嚴。鴻章從小聰敏,勤奮好學,在父親的督教下,課業(yè)日進,乾隆元年(1736年)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第二年與侄 廖瑛一起到北京參加廷試,兩人同時得中進士。接著參加朝考,成績優(yōu)良,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內(nèi)的教習館肄業(yè)三年,散館后授檢討。不久,經(jīng)在籍禮部侍郎、著名文學家 沈德潛的推薦,出任蘇州紫陽書院掌教。蘇州向稱人文昌盛之地,但是,那里的碩儒耆宿、青年學子,對鴻章的博聞洽識,循循善誘,無不欽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高宗南巡,曾到紫陽書院視察,特賜詩表彰,時人視為殊榮。晚年定居蘇州,誥授朝議大夫、南陽府知府。
鴻章繼承父風,善于教育兒孫。他傳下的四代中,出了4個翰林,3個舉人,即:子守謙舉人;孫文錦翰林,文耀舉人;曾孫維勛翰林,維嶸舉人;玄孫壽恒、壽豐都是翰林。這個“科第世家”加上鴻章侄輩及其后人中的2進士、4舉人,構成了永定俗語“獨中青坑”所由來的清代科舉奇跡。
文學書畫頗有造詣。畫作有《歷代帝王巡幸圖》,文學著作有《南云書屋文集》、《黎余詩草》、《紫陽課藝》、《勉學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