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989年9月6日,空軍航空兵第49師145團2大隊飛行員蔣文浩中尉(時年尚不滿24歲)駕駛40307號殲-6型戰(zhàn)斗機從福建漳州龍溪機場起飛叛逃,降落在金門尚義機場。
蔣文浩叛逃的原因是“長期受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影響”,對臺灣的經(jīng)濟成就感到羨慕,對大陸的暫時落后感到失望,感到差距太大。叛逃到臺灣的念頭一兩年前就已產(chǎn)生,而最后促成他做出決定的轉折點則廣為人知了。
蔣文浩于9月6日下午14點04分在福建漳州機場駕駛40307號殲-6型戰(zhàn)斗機,執(zhí)行高級特技訓練科目起飛后,當爬升至300米高度,即突然右轉45度,急速俯沖至超低空,航向130飛行。當蔣文浩飛近海岸時,航向右轉,貼海飛至金門邊緣,再將機首拉升到300米。
據(jù)蔣文浩說,當他脫離僚機單獨往金門方向飛行時,并未被僚機或雷達發(fā)現(xiàn),因為當他降落時,座機上與塔臺的電信聯(lián)絡一切仍是正常,并沒有被察覺、制止或警告。
當天晴空萬里,云淡風輕,能見度相當良好,蔣文浩駕機到金門上空時,金門?毡O(jiān)視觀測所觀測兵甘霖首先目視發(fā)現(xiàn),并立即呈報情報,而尚義、料羅外圍的臺軍部隊,也迅速實施對空射擊,計發(fā)射40毫米高射炮彈5發(fā),12.7毫米機槍彈56發(fā)。蔣文浩立即大幅搖擺機翼并放下起落架,駐軍才暫時停止射擊,但仍繼續(xù)監(jiān)視追瞄。蔣文浩隨即發(fā)現(xiàn)尚義機場,下滑進場落地,一共費時14分鐘。
蔣文浩選擇降落金門尚義機場,是擔心防逃系統(tǒng)發(fā)生作用,難以飛越海峽。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自劉志遠叛逃以后,大陸空軍除了全面進行內(nèi)部整頓外,并開始將東南沿海各基地的軍用飛機加裝“電子防逃系統(tǒng)”,臺灣空軍聲稱,在檢查這架殲-6型戰(zhàn)斗機時,確實發(fā)現(xiàn)了電子防逃系統(tǒng)。臺灣軍方技術人員表示,這套防逃系統(tǒng)與汽車防盜/防搶器的原理類似,一旦軍機飛至設定的方位與距離外,座艙內(nèi)的紅色警示燈即亮起,飛行員耳機會發(fā)出警告聲音,同時將信息傳達至地面管制站及空中其它飛機。如果該機不立即轉向返航,防逃電子系統(tǒng)會自動放下機側減速板降低速度;若飛行員三十秒內(nèi)仍不回頭,該裝置即自動鎖定油閥,減少供油量,使飛機無法加速直飛,必要時甚至將切斷油路。因此蔣文浩只能選擇距大陸最近的金門降落,飛不過海峽。
為防止1967年吳文獻事件重演,7日晚上,蔣文浩換穿臺灣海軍少校制服,搭乘臺海軍例行補給船從金門出發(fā),于凌晨駛抵澎湖馬公港,隨即由澎防部人員接至司令部休息;臺空軍在8日早晨7時30分派一架BH-1900小型運輸機起飛前往澎湖,10時左右載蔣文浩抵達臺北。下午3時半,舉行記者招待會。
中國大陸方面對此事作出低調反應,外交部發(fā)言人李肇星7日在每周例行簡報中回答記者提問時簡單的說:“有關該架飛機的新聞報導,正由有關部門調查中。”
29日,蔣文浩公開聲明脫離中國共產(chǎn)黨,加入臺灣空軍!皡⒅\總長”郝柏村上將頒授其空軍中尉官階、干城乙種二等獎章及二千兩黃金支付憑證。
1988年9月11日,大陸鑒于兩岸關系的緩和,宣布停止執(zhí)行1962年頒布的對駕機起義的獎勵方法。1988年9月15日,作為9月11日大陸宣布停止執(zhí)行1962年頒布的對駕機起義的獎勵方法的回應,臺灣也宣布大幅度降低對駕機、駕艇來歸人員的獎金。
所以蔣文浩獲得的獎金由原先的五千兩減為二千兩,加之國際金價持續(xù)下跌,換算成當時市值,約折合臺幣2240萬元,尚不足在臺北市東區(qū)購置一棟高級住宅。至于所獲頒的獎章,也由“干城甲種二等獎章”改為“干城乙種二等獎章”。加入臺灣空軍后也未能晉升一級職別軍銜,仍以空軍中尉任命。
在當時兩岸緩和的大環(huán)境下,蔣文浩的叛逃和林賢順的起義,都被兩岸官方刻意淡化處理。根據(jù)臺灣當時一項快速民意調查,在658名有效樣本中,26%認為應淡化處理這次投誠事件,21%覺得應予強調;也有百分之七的人希望政府以「平常心」處理,不特別強調,也不必淡化。25%認為應再減少獎金,24%的人主張廢止獎勵;17%贊成繼續(xù)維持。甚至有激進的民進黨人認為,應該依據(jù)“國安條例”判蔣文浩“非法入境”,應予遣返。
隨著兩岸局勢、國際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90年代以后,再無80年代兩岸對飛的“盛況”,蔣文浩成為迄今最后一位叛逃臺灣的大陸軍方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