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調元

    陳調元

    陳調元(1886-1943),字雪喧,河北安新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國民革命軍上將,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3年入北洋軍,在直系馮國璋部下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后歷任憲兵營長、第47旅旅長、江蘇第五混成旅旅長、徐海鎮(zhèn)守使等職。1923年任安徽督軍,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投靠奉系,任第六師師長,1925年升皖軍總司令、安徽督辦。1943年(民國32年)12月18日,陳調元在重慶市北碚病逝。享年58歲。1944年2月2日,國民政府追晉為一級上將。

    早年經歷

    陳調元(1886年—1943年),字雪暄。河北省安新縣同口鎮(zhèn)同口村人。1886年11月12日生于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其父去世,家道甚為貧寒,家離白洋淀不遠,沼澤地里蘆葦叢生,家中三口人的生活僅靠母親楊氏和妹妹織葦席的微薄收入維持,全家把光大門庭的希望,寄托在陳調元身上,送他入私塾讀書,發(fā)憤攻讀,目的是為了擺脫貧困,光耀門楣,數(shù)年之間,對于文理已粗通門徑。

    棄文從武

    1900年夏“庚子事變”時,陳調元目睹國是日非,乃萌棄文從武之心,另謀出路。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秋,直隸總督袁世凱在保定城里開辦參謀學堂(段祺瑞任總辦、靳云鵬任提調),次年陳調元前往報考,被錄取。1904年陳調元期滿畢業(yè),被派在新軍某鎮(zhèn)任哨官。1906年5月被保送進入保定軍官學堂深造科(后改陸軍大學第一期)學習。1907年11月畢業(yè),回原部隊升充隊官。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清政府陸軍部在湖北南湖設立陸軍第三中學堂,李鐘岳為總辦,范尚品為監(jiān)督,陳調元任地理教官,唐生智、何應欽、白崇禧等高級將領早年均曾在湖北陸軍中學學習,故后來都尊稱陳調元為老師,關系密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時,陸軍第三中學不少師生積極響應,陳調元則只身離開武昌回到北京觀望,住在陸軍學堂同學李炳之(時任陸軍部軍咨府科長)家中。11月北洋清軍南下鎮(zhèn)壓起義,招攬參謀人才,陳調元自薦任北洋第二軍(總統(tǒng)官馮國璋)參謀,南下與革命軍作戰(zhàn)。1912年1月陳調元隨馮國璋北返,在清禁衛(wèi)軍(統(tǒng)領馮國璋)中任職,3月北洋政府成立后任陸軍軍事學堂的隊長。1913年4月18日授為陸軍步兵上校。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fā),陳調元任北洋第二軍(軍長馮國璋)高級參謀,南下鎮(zhèn)壓“二次革命”。9月14日授陸軍少將,任第二軍憲兵營長,負責維持南京治安及軍紀,卻難以制止張勛部官兵肆意燒殺,建議馮國璋收編了張宗昌所部,陳、張結為金蘭。12月改任江蘇憲兵司令,江蘇都督馮國璋頗喜陳調元才具,故常以他為代表赴南昌、武昌與李純、王占元二督商洽公事,被稱為軍人政客,由于他面相憨厚,又有“陳傻子”之稱。1916年11月14日加陸軍中將銜。1917年12月27日,陳調元被江蘇督軍李純任命為江蘇第七十四混成旅(原江蘇第三師改編)旅長。1918年4月,山東魯南土匪流竄到江蘇,李純令陳調元負責清剿宿遷、邳縣、雎寧三縣土匪,8月淮、海、宿各區(qū)土匪次第肅清,陳調元改任江蘇陸軍第五旅旅長。1920年9月25日署徐海鎮(zhèn)守使,駐扎徐州重地,由于他對長江各省的人事熟悉,仍有時充任江蘇代表,往返于贛、鄂諸省間。10月12日江蘇督軍李純自殺身亡,陳調元為維持江蘇將領利益,與北京政府接洽,按李純遺囑推齊燮元繼任督軍,齊燮元對陳調元更為倚重。

    臨城劫車案

    1923年5月6日,以孫美瑤為首的魯南匪眾襲擊了津浦路上的國際列車,將以克萊爾為首的包括英、美、法、德、意、西班牙、葡萄牙人及在內的西方軍事顧問團劫為人質,扣押在抱犢崮山上,中外震驚,北京政府感到非常棘手。5月12日始,陳調元自告奮勇,數(shù)次與匪方談判,參與解決“臨城劫車案”,陳調元以其平素接近幫會的知識,使出渾身解數(shù),極力游說。5月31日,徐州鎮(zhèn)守使陳調元,江蘇交涉員溫世珍,上海商會代表黃金榮(法租界巡捕房總探長)等與匪方代表郭其才、劉武剛會談。6月1日陳調元親入抱犢崮,與孫美瑤商談,2日孫美瑤隨陳調元下山接受招安改編,12日陳調元最后一次上山,13日所有人質被釋放,事件解決,此案之解決使陳調元名聲大振,一時中外聞名,被人稱為“治匪能手”、“黃天霸式的英雄”。8月30日北京攝政內閣派陳調元為皖、蘇、魯、豫四省剿匪總司令,成為江蘇軍隊中的實力派。

    陳調元

    江浙戰(zhàn)爭

    1924年9月3日,江蘇督軍齊燮元發(fā)起江浙戰(zhàn)爭,陳調元任蘇軍第二路司令,下轄中央第二十四師、江蘇第一師、江蘇第二混成旅、江蘇第五混成旅和河南第三混成旅,在宜興一帶與浙軍作戰(zhàn),陳軍在浙軍的進攻下有不支之勢,幸賴魯豫鄂援蘇軍兩萬到來,歸陳調元指揮,浙軍遂敗,盧永祥敗逃。9月25日孫傳芳軍入杭州,即赴嘉興,陳調元亦率師來會,進攻松江。10月23日北京發(fā)生“首都革命”,吳佩孚在直奉前線的軍隊大潰,11月7日陳調元升任江蘇暫編第四師師長,奉齊燮元之命北上援助吳佩孚,因山東督軍鄭士琦宣布中立,不予假道而阻于半路。11月27日齊燮元因奉系壓迫宣布下野,為反對奉軍南下,令陳調元署理江蘇督辦,節(jié)制軍隊抵抗奉軍,但齊燮元留戀權位,并不離開。12月18日,浙江督軍盧永祥派代表到徐州于陳調元談判,勸陳撤軍。12月20日陳調元到南京參加軍事會議,提出放棄徐州退守長江,被齊燮元否決,但齊燮元仍對他宣慰備至,著其回徐州部署作戰(zhàn)。12月23日,山東督軍鄭士琦以密商對付奉軍為由設計誘騙,電邀陳調元到濟南,被迫與張宗昌、吳光新合流倒戈反齊燮元,答應讓開徐州,24日赴北京面見段祺瑞,被許以江蘇軍務幫辦。12月26日陳調元回徐州,令部下讓開徐州,齊燮元眾叛親離,只好宣布下野,陳調元未隨去,反投奉軍,任蘇皖宣撫軍第三路總指揮,率部至南京與齊燮元殘部作戰(zhàn),江蘇遂被奉軍占領。

    江蘇軍務幫辦

    1925年1月13日,陳調元任江蘇軍務幫辦兼第四師師長,14日任宣撫軍第三軍軍長,此時駐江蘇奉軍有丁春喜、臧式毅、邢士廉等師,奉軍將領對陳調元等降將極為鄙視,陳則對奉軍曲意逢迎,隱忍不發(fā),關系日漸“親近”。8月29日段祺瑞以奉系楊宇霆督辦江蘇軍務,楊宇霆赴任后對陳調元極為冷淡,二人之間矛盾日深,秘密與孫傳芳聯(lián)系準備反奉。10月15日孫傳芳進攻上海,奉軍大敗,楊宇霆急忙下令撤軍,是時陳調元的軍隊早在南京城內外及江北浦口、烏衣一帶布置妥當,意欲活捉楊宇霆,17日陳調元設宴招待奉軍將領,楊宇霆發(fā)覺不妙急速逃離南京,奉軍其他將領則被陳調元拘捕,同時派人迅速占領電報局,宣布“響應浙軍,會師寧鎮(zhèn),驅逐奉軍”,奉軍退至南京附近和江北之際,分別被陳調元軍繳械。10月20日孫傳芳進抵南京城,21日陳調元與蘇軍將領及孫傳芳聯(lián)名通電,擁吳佩孚討奉,孫傳芳即渡江沿津浦路北進,南京城內治安完全交由陳調元負責。10月23日孫傳芳由蚌埠回到南京,27日奉孫傳芳令代理江蘇軍總司令,兼討賊聯(lián)軍第九軍司令。10月28日,張宗昌東路軍及奉軍邢士廉占江蘇海州,孫傳芳調陳調元、鄭俊彥等赴援。11月1日孫傳芳和張宗昌大軍開始激戰(zhàn),2日將施從濱殺害,6日孫傳芳軍東路陳調元等占海州,8日占領徐州,張宗昌逃回濟南。12月1日任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孫傳芳)安徽軍總司令兼第六師師長,陳立即謝委,8日率部抵蚌埠就職,轄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營、一個衛(wèi)隊營,觀察政局的變化,與各方面實力派保持密切聯(lián)絡,與南方政府、奉軍和西北軍都建立了聯(lián)系,并增編了機關槍團、炮兵團、警備團各一個。

    1926年1月5日,陳調元派兵驅逐占據亳州之豫匪孫殿英,槍斃勾通孫匪的軍官。1月8日,孫傳芳和陳調元聯(lián)名發(fā)電,責問執(zhí)政府公布一年來一萬三千余萬收入賬目,長江各省都隨聲附和,使段祺瑞非常難堪。7月9日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陳調元積極制定對北伐軍的作戰(zhàn)方略,但孫傳芳并不支持,陳調元很不滿。8月30日北伐軍在賀勝橋擊潰吳佩孚主力,9月1日矛頭指向孫傳芳的五省聯(lián)軍,孫傳芳急忙準備迎戰(zhàn),將十萬人編為五個方面軍。9月6日李宗仁的第七軍自武昌調赴鄂東,迎擊陳調元部。9月8日陳調元任第五方面軍(皖軍)總指揮,轄三個師三萬四千人,進駐武穴,全力阻擊北伐軍,26日第五方面軍陳調元、王普部由武穴向黃州前進,駐陽新之第七軍李宗仁部不加抵抗,避開兵鋒折往贛北。10月1日孫傳芳調鄂東陳調元、王普、馬登瀛部向贛北出動,擬截斷革命軍后路,5日派劉鳳圖、畢化東兩旅在瑞昌迫李宗仁第七軍,致使第七軍退出,8日第七軍再次進攻,在王家鋪與陳調元部劉鳳圖、畢化東兩旅激戰(zhàn)。10月9日陳調元被北洋政府晉授陸軍上將。10月9日,周蔭人、盧香亭、陳調元、鄭俊彥、陳儀、周鳳岐復汪榮寶等十三公使電,贊成停止戰(zhàn)爭,召集國民會議。10月12日陳調元部劉鳳圖、畢化東兩旅在王家鋪被第七軍殲滅。10月13日蔣介石攻南昌不克退走,時盛傳蔣介石重傷斃命,孫傳芳亦赴武穴查防,并促陳調元、王普向武漢進攻,陳調元在陸軍學堂之舊相識唐生智已是北伐軍軍長,通過唐的撮合,陳調元已與蔣介石達成默契,陳調元乃旁視蔣軍直攻南昌、修水一線,盧香亭、鄭俊彥等部基本被全殲。11月2日北伐軍向江西發(fā)動第三次進攻,五省聯(lián)軍呈崩潰之勢,8日被法軍攻占南昌,武穴一帶之皖軍因孫傳芳戰(zhàn)敗,向安徽撤退,陳調元、王普均先后回安慶。11月15日孫傳芳失守九江,奔回南京,陳調元仍以安然無事的態(tài)度回到南京,孫傳芳對之慰勉,并給軍費二十萬元,使之安心整理部隊,準備反攻。11月19日盧香亭、陳調元、陳儀、白寶山等在南京會議,不贊成直魯軍南下。11月30日列名推戴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電文。12月21日孫傳芳和張宗昌商定防務,決定陳調元和張宗昌共防安徽。

    共防安徽

    1927年1月3日,蕪湖陳調元軍大肆搶掠,人民死傷十余人,任孫傳芳部第一方面軍總司令,自皖西向江西出動,內部不斷出現(xiàn)動亂。2月19日,安慶陳調元等密謀與革命軍合作,暗中接受了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軍軍長兼北路軍總指揮的任命。3月1日,張宗昌、孫傳芳因陳調元態(tài)度不明,將陳部在蚌埠、浦口部隊繳械,陳部旅長孫東云逃往徐州。3月4日,陳調元自安慶到蕪湖,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軍(轄岳盛宣、丁瀚東、安樹珊三個師,另一個教導旅)軍長兼北路軍總指揮,致使孫傳芳部隊最后分崩離析,北伐軍第七軍等順利占領安徽。3月11日被選為武漢國民政府委員。3月20日蔣介石自九江前往安慶,陳調元親乘兵艦前往迎接,并贈送十二門野炮和十六門山炮,3月底被蔣介石任命為安徽省政務委員會主席,招降納叛,繼續(xù)為北伐軍立功。

    1927年5月1日,陳調元部歸第二路軍(代理總指揮白崇禧)指揮,并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沿運河兩岸繼續(xù)北伐,12日陳調元部自東梁山渡江,攻占和縣,敗直魯軍第十軍杜鳳舉部,13日克含山,17日攻占全椒。6月12日第二路(葉開鑫、陳調元軍)連日攻山東郯城,為孫傳芳、李寶璋所拒退;6月23日蔣介石下進攻魯南作戰(zhàn)令,命第二路軍第一軍之鄧振銓、顧祝同師、第三十七軍陳調元、第四十四軍葉開鑫攻臨沂,25日陳調元攻占費縣。7月3日蔣介石因武漢軍東迫而下令北伐軍大部撤退,令第三十七軍暫守郯城,5日陳調元攻占蒙陰,6日陳調元成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7月25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員。7月31日蔣介石指揮陳調元、王天培等軍反攻徐州,8月3日反攻失敗,各軍撤退。8月5日武漢軍事委員會加委陳調元為軍長。8月上旬蔣介石因唐生智東征,抽調兵力回救南京,孫傳芳張宗昌乘機奪取徐州,陳調元的第三十七軍遭到猛攻,損失慘重。8月13日蔣介石下野,陳調元斷定蔣勢必再起,寫信向蔣表示“忠心”。8月24日,譚延闿、孫科等偕李宗仁自九江乘軍艦到南京,過和縣大勝關時,適孫傳芳軍鄭俊彥部偷渡,李宗仁下令軍艦開炮,陳調元正乘輪自南京回蕪湖,即令船上軍隊參加作戰(zhàn),將鄭俊彥軍擊退。9月6日武漢唐生智部江右軍劉興率第三十六軍入蕪湖,陳調元部第三十七軍東退。9月17日再次推為軍事委員會委員。10月15日國民政府決定西征(討唐生智)、北伐并進,由李宗仁統(tǒng)率第七軍夏威、第十九軍胡宗鐸、第三十七軍陳調元,出皖北,攻唐生智之江左軍何鍵部,19日西征軍第三十七軍陳調元及海軍占領蕪湖,21日國民政府任命安徽省政府委員,以陳調元為主席。11月11日唐生智抵擋不住西征君下野逃走,15日第三十七軍陳調元部回皖參加北伐。12月20日任第二路軍(總指揮白崇禧)前敵總指揮。

    鎮(zhèn)壓起義

    1928年1月15日,白沙圩農民準備武裝暴動,蕪湖、南陵兩縣政府聯(lián)合電告陳調元,電文夸大其詞:“共匪猖獗,一片焦土,尸積如山,血流成河”,陳調元接此電文后,即令駐扎在蕪湖的王普軍,派一個營前來清剿,致使暴動夭折。2月7日被指定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3日任第一集團軍第二縱隊總指揮兼第三十七軍軍長,15日就第二縱隊總指揮,轄轄第十七軍(軍長曹萬順)、第二十六軍(軍長陳卓)、第三十七軍(軍長陳調元兼)。3月2日國民政府重行任命安徽省政府委員,仍以陳調元為主席。4月6日改為第二軍團總指揮,仍第十七軍、二十六軍、三十七軍,揮軍北進繼續(xù)參加北伐,沿津浦路以東向北作戰(zhàn),9日第二十六軍陳焯占郯城,敗直魯軍張宗輔部,28日陳調元截斷明水鎮(zhèn)膠濟鐵路,29日第二十六軍陳焯攻占膠濟線龍山鎮(zhèn),擊斃敵旅長任德福,張宗昌、孫傳芳、褚玉璞等狼狽渡過黃河北逃。4月30日夜陳調元部第三十七軍進入濟南地區(qū),5月3日欲通過膠濟路時與日軍發(fā)生沖突,日本駐軍司令福田堅持將陳調元、方振武、王均部繳械,陳調元奉令率部退出濟南市,移駐濟南東郊之大辛莊,5月8日奉令渡河,經濼口黃河鐵橋北進,三十七軍軍部行近鐵路線時,鐵甲車上的日軍即向陳部開火,陳部死傷30余人,陳調元不得已西行,改經齊河渡河北伐。6月初克滄州、天津,25日兼任北平臨時政治分會(主席李煜瀛)委員,陳調元即派參謀多人分赴孫傳芳、張宗昌各垮散隊伍所在地,大部分孫傳芳部隊被陳調元收編,張宗昌的部隊也有一些散兵被陳調元收編,陳調元聲威大振。7月6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8月白崇禧在冀東清掃關內的殘余北洋軍,陳調元任白崇禧的總預備軍總指揮,策應左右兩路軍。10月兼任陸軍第四十六師師長,轄第一三九旅(旅長李寶章)、第—四〇旅(旅長馬寶珩)、第一四一旅(旅長上官云相)。11月6日,全國禁煙會議請中央查辦陳調元運土。

    1929年1月23日任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3月22日任津浦路警備司令,蔣桂戰(zhàn)爭期間任討逆軍總預備隊總指揮。5月3日任接收青濟特派員兼代理山東省主席,7日到濟南,負責與日本人辦理接收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10日濟南商埠完全接收,13日濟南日軍完全撤退,向青島集中,膠濟路已由范熙績師接防。5月15日中央政治會議決議任命陳調元等為山東省政府委員,陳為主席,意在使他居間聯(lián)系北方馮、閻各軍,以謀緩沖。5月17日山東省政府自泰安移濟南,25日陳調元就山東省政府主席,辭第四十六師長兼職,政令所及只在山東的中部以西。8月1日出席編遣實施會議。9月第六路總指揮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約陳調元參與反蔣,陳調元密告于蔣,19日方振武在南京被監(jiān)視,幾乎被殺害,23日陳調元宣稱擁護中央,否認辭職。10月10日西北軍宋哲元、孫良誠、石敬亭等通電反蔣,13日陳調元、石友三等電討宋哲元等,同時尖銳地提出,在內外交煎時,國民政府應如何于“攘外”、“安內”間作出抉擇。12月5日唐生智在河南起兵反蔣,9日陳調元表示服從中央,任總預備隊總指揮,蔣介石任陳部阮肇昌為第五十五師師長,防守魯南,16日陳調元通電討唐,20日閻錫山、張學良、劉鎮(zhèn)華、陳調元等十人通電,擁護中央,消滅改組派。

    鎮(zhèn)壓反軍

    1930年1月20日陳調元部自山東南下,迫反蔣的石友三軍就范。2月15日,駐山東沂州之新編第十九師高桂滋部向津浦線出動,并通電反對蔣介石、陳調元,17日陳調元聲稱服從中央,20日陳調元部第五十五師阮肇昌、第四十六師范熙績會合新編第二十六師陳耀漢圍攻棗莊、臨、諸城等處,高桂滋新編第十九師被繳械。2月21日蔣介石、閻錫山矛盾公開化,陳調元表示擁蔣,并派所部阮肇昌師南下,與駐徐州劉峙部聯(lián)絡解決擁閻的高桂滋、任應岐所部。3月4日晉軍傅作義師占德州,魯軍退平原、禹城,6日蔣介石任命陳調元為第一預備隊總指揮,12日在濟南就任。3月21日被蔣介石任命為討逆軍第一路軍總指揮,轄第二十六師、山東警備第一、第二旅和臨時改編的各師,31日晉軍李生達軍入山東平原,魯軍退禹城。4月1日,陳調元、韓復榘、顧祝同、馬鴻逵會于兗州,商山東防務,3日陳調元下令將濟南黃河鐵橋拆毀,準備必要時將省府遷兗州,9日蔣介石到徐州,陳調元、韓復榘、馬鴻逵、顧祝同、劉峙等均到徐州參加軍事會議,10日徐州軍事會議畢,陳調元等均回防,11日陳調元改任蔣軍預備軍團總指揮,與馬鴻逵部防守濟寧、曹州地區(qū)。4月12日駐魯西之韓復榘部與魯北陳調元部換防,參加中原大戰(zhàn),16日陳調元、韓復榘抵鄆城視察防務,18日陳調元、韓復榘及馬鴻逵將進攻魯西菏澤的石友三軍擊退。5月上旬率部往魯西濟寧、曹縣一帶布防拒石友三。6月27日,石友三部自考城側擊歸德,陳調元部失利。7月5日反蔣第四方面軍石友三逼近柳河,為顧祝同、陳調元部所敗。7月中旬在油菜坊抵抗馮玉祥軍隊猛烈進攻,30日蔣介石令隴海線戰(zhàn)事由陳調元、顧祝同、朱紹良分別指揮,此時隴海線中央軍采守勢,津浦線取攻勢。8月馮玉祥發(fā)動攻勢,蔣軍不利,欲縮短戰(zhàn)線,陳調元自告奮勇,從右翼對馮軍反攻,為蔣軍穩(wěn)住了陣角,從而轉危為安。8月31日任隴海路預備軍團總指揮,約共七個師,從左翼反攻西北軍,陳調元奉蔣命攜款100萬元給上官云相軍,督促該部向馮、閻軍猛攻,閻、馮終于失敗。9月5日國務會議決定改組安徽省政府,陳調元為主席,并兼安徽黨務整理委員會委員,指揮部隊與紅軍作戰(zhàn)。12月18日,陳調元部第四十六師范熙績在皖西六安蘇家埠為紅軍第一軍許繼慎所敗,損失二千余人,紅軍進圍六安,21日退走,30日陳調元部第四十六師一團在皖西六安附近為紅軍第一軍許繼慎所敗,傷亡殆盡。

    參與工作

    1931年1月1日國民政府授陳調元寶鼎勛章。3月2日,懷遠碼頭被米捐局扣留的船只達一千多艘,武裝稽查將請愿船民團團包圍,開槍平射,打死打傷船民多人,制造了震驚江淮的米船慘案,3日蚌埠工商各界和船民千余人上街游行,4日憤怒的民眾手執(zhí)彩旗標語,高呼“打倒陳調元”。3月7日,安徽省公民救省請愿團赴南黨中央監(jiān)察院,3月22日,皖旅滬同鄉(xiāng)團在滬召開聯(lián)合大會,決議呈請國民黨中央,要求撤懲縱兵搶劫及慘殺懷遠船民的陳調元,并明令皖省政府從速取消鹽米附捐,退還非法征收的鹽米捐款,3月27日陳調元召開安徽省政務委員會議,決議撤銷輪船、帆船米照稽查總、分各處。4月25日中央監(jiān)察院監(jiān)委根據陳調元擅用兵力、無視國法、強行勒征米照捐、打死船民、公開販賣鴉片等事實,決定彈劾陳調元,陳調元親赴南京向蔣介石申辯其被彈劾各節(jié)并非事實,27日中央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正式公布彈劾陳調元案公文,指責他“苛征捐稅、槍殺人命、擅開煙禁、勒索自肥、縱兵禍皖”等。5月上旬陳調元作為軍隊特別黨部代表赴南京出席國民會議時提出辭職,被蔣介石慰留,13日陳調元及所屬軍師長范熙績、岳盛宣等通電擁護和平統(tǒng)一。6月15日被國民黨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選為國民政府委員。

    失去軍權

    1932年5月,陳調元所部第一路軍第四十六師和第五十五師在蘇家埠被紅四方面軍擊潰,7月3日陳調元部移江北,提出辭職被批準,僅保留“國民政府委員”空銜,從此失去軍權。1933年1月,由陳調元聯(lián)絡,蔣介石迎接段祺瑞到上海居住,一直到段祺瑞逝世,其用費全由皖系舊部供給,陳調元也每月供兩千元。

    1934年1月28日蔣介石任陳調元為“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預備軍”總司令,3月23日國府特派陳調元為“湘鄂贛粵閩五省剿匪軍預備軍總司令”,4月參加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五次“圍剿”,率部堵截紅軍入皖。11月15日(農歷十月初九日)是陳調元的老太太八旬晉五的壽辰,蔣介石親臨壽堂拜壽,連段祺瑞也親來拜見陳調元之母,真可謂盛極一時。12月5日,中央政治會議特任陳調元為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并為軍事委員會當然委員。1935年春任華北宣撫使,在表面上是代表蔣介石授予國民軍各團團旗,實際上是向宋哲元傳達蔣對日本應付的策略。4月3日,國民政府令陳調元任為陸軍上將,敘第二級。11月22日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6年6月6日,軍事參議院長陳調元到北平,代表軍事委員會向各軍授旗,26日陳調元電勸發(fā)動“兩廣事變”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退兵。7月13日任國防會議委員。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準備在西安召開西北“剿共”軍事會議,部署西“剿共”,10日陳調元也到西安,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陳調元被張學良、楊虎城扣于西安,被扣押期間,他居然還意圖調戲第二十五軍軍長萬耀煌的姨娘,張學良曾在被審判時斥責他“老而好淫”。

    抗戰(zhàn)爆發(fā)

    1937年7月抗戰(zhàn)爆發(fā),陳調元一直擔任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負責傷員歸隊工作。1938年1月17日,為適應抗戰(zhàn)的需要,軍事參議院由直隸于國民政府改為隸于軍事委員會,為軍事研究及建議機關,院長陳調元為軍事委員會當然委員。8月在軍事委員會下設撫恤委員會,陳調元任主任委員。9月點驗委員會成立,隸屬軍事委員會,掌理各部隊點驗事宜,陳調元兼任主任委員,負責各戰(zhàn)區(qū)點驗兵員。11月26日,軍委會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在軍事會議上發(fā)言,指責川軍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的部隊在武漢會戰(zhàn)中作戰(zhàn)不力,影響了第五戰(zhàn)區(qū)戰(zhàn)局,接著又指責川軍第三十集團軍王陵基的部隊作戰(zhàn)不力,影響了第九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

    12月18日,陳調元在重慶病逝,終年五十八歲。1944年2月2日,國民政府追晉陳調元為陸軍一級上將。

    人物評價

    陳調元給人以忠厚熱情的表象,其實頗善營謀,為人慷慨,好應酬,尤善聯(lián)絡,足智多謀,工于趨附,籠絡各派系軍閥,且能見風使舵,善于估計政局的變化,是一個縱橫捭闔的軍人政客,故為蔣介石所器重,而其為人低下,以處事圓滑著稱,軍事才略平平。

    TAGS: 政治 民國 國民黨 共產黨
    名人推薦
    • 孟慶樹
      孟慶樹(1911年12月2日-1983年9月5日),安徽壽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王明之妻。孟慶樹曾任中共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兼資料室主任。經中共中...
    • 于敬山
      (1919—1996)安徽省宿州市人。一九三八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營政治教導員,教導第五旅十四團營政治...
    • 王萬齡
      王萬齡 學 籍: 黃埔軍校一期字 號: 松崖 黨 派: 中國國民黨籍 貫: 云南省騰起(騰沖) 軍 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生 卒: 1900-1992 軍 職: ...
    • 王會悟
      王會悟,女,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人,李達的夫人。1993年10月20日,王會悟在北京病逝,享年96歲。
    • 高先貴
      高先貴(1912年-2018年3月19日),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
    • 米思翰
      米思翰(1633—1675年),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將門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fā),米思翰上疏進呈剿賊方略,獎奉職恪...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