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姚馥春,名蘭,字馥春,河北省遵化縣人,生于1879年,卒于1941年,民國年間著名武術(shù)家,為河北形意名家張兆東先生高足弟子,精綿掌、太極、形意、八卦。
1928年受李景林先生之邀,姚馥春赴上海,作為發(fā)起人之一,在上海成立了“中華國技學會”,后又與其師弟姜容樵等人成立了“上海尚武進德會”,并任原中央國術(shù)館教員;1929年浙江省游藝大會任監(jiān)察委員,同年與其師弟姜容樵合著《太極拳講義》一書,并于1930年由上海、南京兩版印刷發(fā)行,南京版為插圖,上海版為姚先生照片,個別拳照由姜先生增補,推手與其子姚士余合演。《太極拳講義》出版時武術(shù)名家、社會名流及當時的黨政要員為該書題詞作序,蔣介石為該書作了“自強之道”的題詞,可見該書在當時之影響!短珮O拳講義》今已由山西(南京版)、臺灣(上海版)再版。
姚馥春一生為武,嗜技如命,少時從本鄉(xiāng)武術(shù)名家有“大槍徐四”之稱的徐明德先生習少林綿掌(后徐先生移居北京,并在北京匯文中學任武術(shù)教師傳拳,傳人甚眾),后又遇河間人劉曉蘭學得形意(今考劉亦李老能之弟子,由郭云深介紹入室,在遵多不知,曾被誤為是劉的同鄉(xiāng)師兄弟劉奇蘭,所以姚先生到津后才有張兆東不納,并與李存義先生朝夕研練之事發(fā)生), 1909年在鄉(xiāng)與好友姜容樵先生同學太極于保定清苑人湯士林先生,湯為許占鰲先生高足弟子,于太極、形意、八卦皆有獨到,許有“賽羽毛”之稱,為郭云深先生之高徒。湯十一歲被太白山道人攜往山中,傳授太極拳及太上道訣,在山修藝八年技藝大成,下山后又拜許占鰲為師技藝乃精,《國術(shù)名人錄》有傳。湯1909年作為遵化新任知州葉嗣高的侍衛(wèi)隨行上任,在遵將太極拳(包括太極長拳一套)及乾隆年間的手抄本太極拳古拳譜悉傳姚姜二先生,并結(jié)為金蘭。后湯、姜二先生先后離遵,姚先生亦往天津求藝,與“閃電手”張兆東和“單刀”李存義交誼甚深,并與李存義先生朝夕研練,間得韓慕俠、劉錦卿諸先生指導,十年后列為張兆東先生門墻(據(jù)《太極拳講義》姚先生自序)。1928年姚先生到上海后遍謁大江以南諸老名宿,藝之亦精,姜容樵先生在其所著《形意之母拳》一書中說:能混元力達雙臂者,惟我?guī)熜忠ゴ骸?/p>
姚馥春在鄉(xiāng)傳人甚多,著名者有汪氏兄弟汪廣生、汪廣德、姚士余、孫云普、劉敬元、李久如(道號敬一,后定居唐山東礦,傳王亞明等人)、范老道等。姚先生出游后,遵化由其徒汪廣生代師授徒教拳,今遵化姚氏拳一門大部分由汪廣生先生所傳,且二代傳人多已作古,太極、形意、八卦得全者甚少,大部分皆單練為主,以練太極拳者居多,在遵化太極拳包括太極長拳和太極短拳(現(xiàn)今大眾所練太極拳為短拳).然今之人能太極、形意、八卦全成者則寥寥無幾。姚先生在外游歷多年,由天津而上海,后又南京、南昌、九江等,由于歷史原因,姚先生在鄉(xiāng)外傳人知之甚少,為光大姚氏拳學,團結(jié)各門派友人,宏揚民族傳統(tǒng)武學文化,望姚先生在鄉(xiāng)外傳人和同門傳人相互加強聯(lián)系,共同探研傳統(tǒng)拳學,為傳統(tǒng)拳學的復興,增進人們的健康,促進中華傳統(tǒng)拳學發(fā)展做出貢獻。
(正文來源:遵化黨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