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居寀 cǎi (933—993后)〔五代〕字伯鸞,成都(今屬四川)人,五代十國名畫家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于勾勒,用筆勁挺工穩(wěn),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后蜀,為翰林待詔。嘗合作殿廷墻壁,宮闈屏幛,不可勝記。
入宋仍任翰林待詔,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祿丞,委以搜訪名畫,鑒定品目,一時儕輩莫不斂袵。居寀與其父畫格均富麗濃艷,適合宮廷需要,故黃氏在畫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畫家要入畫院,一時俱以黃氏畫風(fēng)為優(yōu)劣取舍標(biāo)準(zhǔn)。淳化四年(993) 出使成都府,時年六十一,在圣興寺畫有《龍水》《天臺山》《水石》等壁畫!缎彤嬜V》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傳世作品有《竹石錦鳩圖》冊頁,《山鷓棘雀圖》軸,絹本,設(shè)色,縱99厘米,橫53.6厘米,上方有宋趙佶題“黃居寀山鷓棘雀圖”8字,橫書,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兄居實、居寶都有畫名,但英年早逝,名聲不及居寀大。
代表畫作
山鷓棘雀圖
絹本,立軸,設(shè)色,尺幅:97 x 53.6 cm。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黃居寀畫山鷓、山麻雀表現(xiàn)出他對觀察與描寫更為詳細(xì)生動,且對動植物生態(tài)有較深入的研究。因為山麻雀 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臉頰無黑色斑點,習(xí)性上不像麻雀喜歡棲息在人類房舍附近,或開發(fā)區(qū)周邊。故山鷓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態(tài),也有遠(yuǎn)離塵囂的寓意。山石、棘條、竹葉等皆工筆勻皴,然后著色,繼承、發(fā)展了“黃家富貴”風(fēng)格,有“畫藝敏瞻,不讓其父”之譽(見《益州名畫錄》)。
本幅描繪巨石土坡尚無皴紋,畫荊棘以赭墨涂染近似沒骨法。蕨之羽狀葉片、山鷓之喙、爪都填染以朱砂,其技法近似顧愷之(346--407)《女史箴圖》衣紋陰陽之表現(xiàn)法,皆帶有樸拙之古意。畫山鷓、山麻雀則流露出詳實生動的寫生新意,尤其是山麻雀傳神之種種情態(tài)。
北宋初期名家之真跡非常稀少,《山鷓棘雀圖》在繪畫方面,上承唐朝之傳統(tǒng),下開寫生之先例。在收傳方面,曾經(jīng)宋徽宗之珍藏,不但在《宣和畫譜》能查到記錄,畫幅上鈐有:雙螭、宣和、政和、睿思東閣等徽宗藏印,前三印與徽宗題簽“黃居寀山鷓棘雀”之組合,正是“宣和裝”古老裝裱的遺制。還有緝熙殿寶(宋理宗)、司印半。魈妫⑶鍖m印璽等,增強其流傳有緒之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