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8年1月5日,自稱“海歸派”的李慶龍與 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 2003年, 神舟五號作為我國第一艘 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任務;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也遨游太空,并執(zhí)行了“多人多天”的任務,成為 中國航天史上的奇跡。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航天員教練李慶龍的努力。雖然自己并沒有被選中成為航天員遨游太空,可李慶龍依然表示:“我是軍人,國家讓我 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性格
李慶龍外表樸實溫和,舉止穩(wěn)健卻不古板,善談而有分寸,自信、內(nèi)斂而不張揚,話語間充滿了堅毅和不容置疑的果敢,說到開心處時眉宇間經(jīng)常浮出笑意,令人備感親近。
經(jīng)歷
做人一向低調(diào)的李慶龍在人生路上有幾處不斷改變著其人生軌跡的坐標:1980年9月,18歲的他歷盡千辛萬苦考取了大學;1984年,一畢業(yè)即被招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6年11月,萬里挑一地成為 中國首批航天員,隨后的一年里在 俄羅斯 加加林宇航中心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的奇跡;1998年1月5日,自稱“海歸派”的他與 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當然還有一個坐標不僅磨練了李慶龍的意志與心態(tài),更完善了他的寵辱不驚的人格:那就是與“神舟”五號一起遨游太空擦肩而過。
那種滋味確實不好受。作為一個航天員,必須做好兩種準備,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心理上的,更要承受一種歷史和文化的重量。這位堅強的男人經(jīng)歷了最刻骨銘心的考驗!爱斘荫雎犃撕\濤總書記關于用 中國人自己培養(yǎng)的宇航員乘坐中國人自己研制的飛船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的講話,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了下來!崩顟c龍回憶當時的心境時感慨萬分。他明白,第一個遨游九天的 中國人的每一個舉動都將牽動世界的目光,由他和其他 中國教練培養(yǎng)出來的 楊利偉無疑是最好、最合適的人選。
職責
俄羅斯一位教練說過這樣一句話:航天員經(jīng)過大量的訓練,最后機會總是少數(shù)人,這本身就是航天員的生活之一。李慶龍說:“我是軍人,國家讓我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 李慶龍一家 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神舟”五號勝利返回后,李慶龍無比興奮。他的驕傲和那份不需要鮮花和掌聲的自豪,都證明在這個偉大的驚世成功中,他也是一分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親屬評價
在表妹的心目中,表哥永遠是最出色的:表哥在我們這一輩中排行最長,我們都喊他“老大”。當年,他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一年,靠在工地做小工湊足學費讀到高二,并一舉考取了空軍第二空射炮兵學院,在我們居住的 皖東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特別是畢業(yè)后他又成為一名出色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更是為我們這幫弟妹樹立了榜樣。
表哥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鐵一般的紀律性和平和處事的作風。記得在那個凄冷的深秋,姨父身患絕癥已到晚期,醫(yī)生已回天無力,家人提前好幾天拍電報給在 連云港部隊的表哥,要他盡快返家?蓮浟糁H的姨父在對長子一聲聲呼喚中仍不見兒子的蹤跡,最后帶著遺憾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就在所有的人淹沒在悲傷中的時候,一個身影猛然撲向姨父的靈柩,嘶聲哭喊:“爸!兒子回來了!爸!”淚眼朦朧中,我只能看見還穿著飛行服的表哥劇烈聳動的雙肩。后來我們得知,表哥接到電報時,正在執(zhí)行一項任務,為了避免中途換人給國家?guī)頁p失,他就咬牙堅持,直到最后勝利完成任務。
在同學和摯友 張力眼中,來自偏遠山區(qū)的李慶龍無疑是他這位北京大都市人的一面旗幟:1980年9月,這兩位來自天南地北的有緣人成了上下鋪的好朋友。李慶龍這位大哥吃苦耐勞、執(zhí)著的品行深深打動了 張力。為了練喝酒,李慶龍買了一軍用水壺的散裝白酒,每天下課回來喝一大口,終于練成了喝酒高手,可他卻從不貪杯,表現(xiàn)出極強的克制力;大學四年,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李慶龍堅持長跑從不間斷,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在生活上,李慶龍對年輕于自己的 張力呵護有加,無微不至,兩人成為莫逆之交。李慶龍是個十分重情意的人,畢業(yè)這么多年,不管身居何位,始終與 張力保持著聯(lián)系,每有好消息,總是第一個告訴張力。
在1995年當時的宇航員選拔小組看來,李慶龍無疑是最好的人選。那時33歲的他已是一名少校銜的師飛行技術檢查員,屬最高級別的飛行員。從他講述的最驚魂的兩個故事中,其所具備的良好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和精湛的技藝折服了在場所有的人。1986年,剛飛行兩年的李慶龍駕戰(zhàn)斗機執(zhí)行雙機編隊特技訓練任務,返航時突遇大霧,經(jīng)驗甚少的他憑著冷靜的頭腦, 不慌不忙地嚴格按程序操作,平安返航,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汗水打濕了全身。一次,他駕機升空4000米時,一架大型民用機突然從頭頂擦過,驚出一身冷汗。只見他臨危不懼,穩(wěn)操住舵,避免了一次機毀人亡的惡性事故。
同事評價
聶海勝最感謝皖籍航天員李慶龍
聶海勝談到他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時,始終不忘安徽籍的航天員李慶龍。這位隊友及前輩給了聶海勝很大幫助。李慶龍,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他和河南航天員吳杰是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太空訓練的先驅(qū)。作為一名教練員,他幫助培訓了“神五”、“神六”飛天英雄。李慶龍 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6年,李慶龍放棄了晉升飛行副團長的機遇加入航天大隊,告別心愛的戰(zhàn)斗機投入飛船的懷抱并為我國航天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
1997年李慶龍在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訓練,主攻“太空行走”,并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F(xià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兼教練員。
事件
10年前在不經(jīng)意間,只在少年時飛過一次 滑翔傘的李慶龍的飛行天賦被開發(fā)出來,他好像注定要在天上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妻子 蔣虹忘不了:“雙學士”飛行員的丈夫那副團長的提拔任命馬上就到。留,輕車熟路前景可觀;走,前途艱險荊棘密布。一天,電視臺播出一段紀錄片:一位 前蘇聯(lián)航天員搭乘的飛船在返回途中發(fā)生故障,再過兩個小時,飛船就要墜毀。這名航天員掏出懷中的金筆用宇航服包好,對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含笑囑咐:請把金筆作為禮物,轉贈給你未來的丈夫……看到這里, 蔣虹緊緊握住丈夫的手,兩行淚水奪眶而出:“慶龍,非去不可嗎?”李慶龍平靜地說:“我已經(jīng)報名了!”
蔣虹說,飛行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yè),為了讓慶龍安心飛行,結婚15年了從沒有打聽過他工作上的事,我操持家,把女兒養(yǎng)大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李慶龍理解妻子的這份情意,從不把煩惱事帶回家,并要求其絕對信任自己的能力。
俄羅斯 加加林宇航中心主任 克里穆克將軍至今難忘 中國人李慶龍和 吳杰創(chuàng)造的奇跡。1996年3月,這兩位兼具工程學和軍事學學士學位的飛行員,率先走進北京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經(jīng)過8個月的俄語強化學習,他們被派往 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
按計劃,他們要在1年內(nèi)完成原來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這包括:俄語、基礎理論、專業(yè)技術理論和艱巨的任務訓練,還要不降標準地參加考試。
“我們不會為此減少訓練內(nèi)容,也不會降低難度標準,這對你們來說可能會很困難!北M管 克里穆克中將對這兩個還不能熟練聽說俄語的 中國航天員明顯地表示出疑慮,他還是要求兩人上午報到后下午立即上課。
艱澀的俄語和專業(yè)課,抗超重訓練、抗眩暈訓練、抗缺氧訓練、海上救生、陸地傘降、沙漠生存……李慶龍還要再加學太空行走技術!吧咸斓碾A梯”難關重重。
兩個人默默地交換一下眼神,攥緊了拳頭。這一年, 德國、 法國的受訓航天員每周末都要乘飛機回國休假,他倆卻沒有休過一個節(jié)假日。他們和生活老師大練口語,在餐廳,有時甚至在 游泳館和桑拿房與 俄羅斯和外國宇航員詢問登太空經(jīng)驗,回宿舍再筆錄下來。雪地生存訓練,他們來到 北極圈,像愛斯基摩人一樣鉆到雪窩棚里,在零下48攝氏度的嚴寒中靠一塊壓縮餅干堅守48小時,每人體重減了兩公斤。耐熱訓練,90攝氏度的干風往模擬艙里吹,汗水在腳下匯聚成水洼,他們一口氣堅持了52分鐘……
“國家花那么多錢,花那么大代價送我們?nèi),并且(guī)啄甑膬?nèi)容一年要學完,我覺得只有拼命盡量學東西,所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學到12時以后,好多該記的東西必須記住,中午不睡午覺。那時候真正感覺時間就是金錢!崩顟c龍回憶道。
一年之后,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困難的李慶龍終于憑優(yōu)秀的成績拿到了027號國際航天員合格證書。
說起愛徒 楊利偉,李慶龍?zhí)蹛塾屑。而在楊的眼里,李教練既嚴厲又親切。他清楚地記得,在 酒泉等待飛天的日子里,李慶龍千叮嚀萬囑咐:進出艙門的時候一定要慢點,千萬別把頭盔碰裂了。當楊利偉回到 航天城的時候,一見到李慶龍便與他緊緊擁抱,兩個具有鋼鐵意志的男人都留下了激動的眼淚!爸x謝你!” 楊利偉大聲說到。“謝謝你呀!”李慶龍哽咽道!拔覀冞@幫人從空軍來到這里,舍棄自己特別喜愛的飛行事業(yè),就是為了追求上天,但是最后只能有一個人上天。 楊利偉代表我們大家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這么完美的飛行,這么平安地回來了,能不激動嗎?”李慶龍說。
這幾年的 春節(jié),李慶龍和其他航天員共十幾家人,每年都集中到一個人家里過。男人們在飯廳下棋,女人們在臥室聊天,孩子們在客廳玩耍。吃年夜飯的時候,每家做一道菜,在一起聚餐,共祝新年,遙祝遠方的父老鄉(xiāng)親,共同期待著 載人飛船升空的那一天。2004年猴年 春節(jié)依然如故,因為訓練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