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韓武子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逝世年月:前409年
朝代:戰(zhàn)國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個(gè)人簡介
韓萬,中國春秋時(shí)代初期晉國的公子、政治家。姬姓,因封地名為韓氏,諱萬,謚號武。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莊伯的異母弟。人稱韓武子。戰(zhàn)國七雄的韓國的先祖。
為曲沃武公駕御戰(zhàn)車,協(xié)助武公殺死了晉哀侯,奪去了晉國政權(quán)。曲沃武公成為晉武公,將韓地封給了韓萬。
后來,韓萬的子孫韓厥、韓起都成了晉國的正卿。韓氏勢力擴(kuò)大,前403年,三家分晉,建立戰(zhàn)國七雄的韓國。
原文出處
《左傳》原文
桓公三年【傳】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陘庭,韓萬御戎,梁弘為右,逐翼侯于汾隰,驂?掛)而止。夜獲之,及欒共叔。
會于嬴,成昏于齊也。
《左傳》譯文
三年春季,曲沃武公進(jìn)攻翼城,軍隊(duì)駐扎在陘庭。韓萬為武公駕車,梁弘作為車右。在汾水邊的低洼地追趕晉哀侯,由于驂馬被絆住才停下來。夜里,俘獲了晉哀侯和欒共叔。
桓公和齊僖公在嬴地會見,這是由于和齊女訂婚。
《史記》原文
韓世家第十五
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晉,得封于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韓厥止賈,賈不聽。厥告趙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絕趙祀,死不恨矣。”韓厥許之。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與郤克將兵八百乘伐齊,敗齊頃公于鞍,獲逢丑父。于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為獻(xiàn)子。
《史記》譯文
韓國的祖先和周天子同姓,姓姬氏。以后他的后代待奉晉國,被封在韓原,稱為韓武子。韓武子之后再傳三代有了韓厥,他隨封地的名稱為韓為氏。
韓厥在晉景公三年(前597)的時(shí)候,晉國司寇屠岸賈將要作亂,說是誅殺靈公的賊臣趙盾。趙盾早已經(jīng)死了,就要?dú)⑺膬鹤于w朔。韓厥阻止屠岸賈,屠岸賈不聽。韓厥就去告訴趙朔,讓他逃走。趙朔說:“您一定能不使趙氏的后代斷絕,我死后也就沒有遺恨了!表n厥答應(yīng)了他。等到屠岸賈誅滅趙氏的時(shí)候,韓厥稱病不出家門。程嬰、公孫臼把趙氏孤兒趙武藏了起來,韓厥是知道這件事的。
晉景公十一年(前589),韓厥和郤克率領(lǐng)八百輛戰(zhàn)車的兵力征討齊國,在鞍打敗了齊頃公,俘虜了逢丑父。從這時(shí)候起,晉國設(shè)置了六卿,韓厥位居一卿,號為獻(xiàn)子。
韓萬后裔
文公即位,韓氏不旺,為趙氏家臣。至悼公即位,任韓厥為正卿,韓氏復(fù)興。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虔為諸侯,韓國建立。
第一代:韓簡
第二代:韓子輿
第三代:韓厥、韓穿
第四代:韓起、韓無忌
第五代:韓須、箕襄
第六代:韓不信、韓固、韓康
第七代:韓庚
第八代:韓虎
第九代:韓啟章
第十代:韓虔
韓姓起源
司馬遷在《史記·韓世家》里記載,韓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們繼續(xù)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屬于黃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許多譜系也都是把他們的祖先追尋到黃帝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華夏子孫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所在。具體說來,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韓原(現(xiàn)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1一帶)這個(gè)地方,說是讓他侍奉晉國。此人世稱“韓武子”,名韓萬,其實(shí),他并不姓韓,之所以稱之為韓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韓姓的得來,是在韓武子后代三世的時(shí)候,韓武子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韓姓了。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該是天下何氏第一人。韓姓始祖3000年歷史
今日姓氏:韓
姓氏發(fā)源地:陜西省韓城市
老百家姓排名:15
新百家姓排名:26
初步統(tǒng)計(jì)全國韓姓人口約有人口884萬,占全國總?cè)丝诘?.68u2030
韓姓始祖,是3000年前周室諸侯之一的韓國。
公元前11世紀(jì)中葉,西周滅商后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韓,為姬姓之國。因韓國國力太弱,后被晉國所滅。韓亡后,國人便以韓為姓,出了一位韓武子,其名萬,字武子,他因侍奉晉獻(xiàn)公立下大功,被晉獻(xiàn)公封于韓原(今陜西韓城)西南。韓武子的子孫便以韓為姓氏。
北魏孝文帝實(shí)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大汗氏改為韓。
歷史名人:韓非、韓信、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