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璘出生時,唐玄宗大喜說:“上天賜朕一麟兒!彼烊∶碍U”。李璘年幼時失去母親,玄宗對璘甚為寵愛,肅宗親自撫養(yǎng)他。四歲封他為永王。李璘幼時聰明好學,等到少年時更是才華橫溢、文武雙全,面貌繼承玄宗英姿。領 荊州大都督 安祿山造反;实鄣 扶風,下詔李璘即日到所鎮(zhèn)的地區(qū)。不久又領 山南、 江西、 嶺南、黔中四道 節(jié)度使,以 少府監(jiān)竇昭為副。李璘到 江陵,招募士兵好幾萬,補署 郎官、御史。
當時,江淮間租賦上億萬,堆積如山。李璘生長于宮中,于世事不通曉。見到這么富庶的地方,于是有割據(jù)的意圖。以薛镠、李臺卿、韋子春、 劉巨鱗等為謀主。 肅宗聽說后,詔令璘回到蜀中 太上皇的身邊。李璘不聽從。他的兒子 襄陽王李玚,剛勇卻缺乏謀略,也喜歡作亂。勸李璘攻取 金陵。于是引舟師向東,率甲士五千到達 廣陵,以深惟明、 季廣琛、高仙琦為將領。然而沒有敢揚言取 江東地區(qū)。
剛好吳郡 采訪使 李希言以平級身份行文到李璘這里,李璘因而發(fā)怒說:“寡人是 太上皇的兒子,現(xiàn)今皇帝的弟弟,地位尊貴。現(xiàn)今希言按平級行文來對抗我,這是為什么?”于是派深惟明襲擊 李希言,又令 季廣琛到 廣陵,攻擊 采訪使 李成式。李璘至 當涂( 李白后半生住在當涂,眾所周知,然而據(jù)稱 李白是在 廬山由李璘三次相招,這才下山相從。并高唱:“但用東山 謝安石,為君談笑靜 胡沙!薄队劳鯑|巡歌》,想一展平生抱負。), 李希言此時屯兵丹揚,派將領元 景曜等人拒戰(zhàn),戰(zhàn)敗。于是投降李璘,江淮間震動。
第二年, 肅宗派 宦官啖廷瑤等人與成式籌謀招撫,曉喻李璘。當時 河北招討官皇甫銑在 廣陵,有兵一千多人,啖廷瑤邀請皇甫銑屯兵揚子,李成式又派人以廣陵兵三千戍守伊婁埭, 張揚旗幟,大閱士兵。李璘與李玚登城陴遙望,面有懼色,季廣琛知道大勢已去,對諸將說:“與公等跟從永王,難道是想造反? 太上皇現(xiàn)今流亡在蜀中,道路不通。而諸王子中沒有比永 王賢良的,如果總集江淮精銳兵士,長驅雍、洛,大功可告成,F(xiàn)今則不然,讓我們這些人背上叛逆的罪名,怎么對后世作交代?”大眾都同意。于是割臂盟誓之后,深惟明奔 江寧,馮秀康奔 白沙,季廣琛以兵六千奔 廣陵,李璘派兵追他,季廣琛回頭說:“我記得永王的恩德,所以不忍心決戰(zhàn),只有逃命回去了。如果你逼迫我,我將決一死戰(zhàn)。”追兵于是停止跟蹤。
當晚,皇甫銑布陣 江北,夜晚燃燒一束葦草,有人執(zhí)兩根火炬,影亂于水中。偵察人員以為有人背叛來告,李璘的軍隊也舉火回應。李璘懷疑 王師已經(jīng)渡過 長江,攜帶兒女以及部下逃跑。到天明才察覺是欺詐,又入城,準備好船,派李玚驅使民眾到 晉陵。間諜報告:“永王走了!”李成式派兵進攻,先鋒到 新豐,李璘驅使李玚、高仙琦回頭反擊。皇甫銑合攏兵勢,張開左右兩翼,射中李玚肩膀,大軍潰敗。高仙琦與李玚奔向鄱陽,司馬閉城抗拒,李璘發(fā)怒。焚燒城門進入,收拾府庫,兵將搶掠 余干,將南逃 嶺南;矢︺娐时飞纤麄儯瑧(zhàn)于大庾嶺,李璘中箭被俘,后被皇甫銑殺害。李玚為亂兵所殺,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敗時, 太上皇( 唐玄宗)還是心疼這個兒子的,于是下詔:“李璘降為庶人,遷置 房陵!钡鹊嚼瞽U被殺后,皇甫銑將李璘妻兒送到蜀中。 太上皇傷心不已, 肅宗因為李璘是從小撫養(yǎng),所以不宣李璘之罪。對左右說:“皇甫銑擒拿我弟弟,不送到蜀中而擅自殺害,這是為什么?”因此不再重用皇甫銑,薛镠等謀士都被殺。(然而 李白在這場變亂中起了些什么作用?從其《上留田》詩中引用漢民謠:“ 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笨磥,他還是傾向李璘的。并不像后來文書中辯解,是“陷于賊中”。 李白是如何從危機中逃脫的,這些都是一個謎。)
李璘謀士薛镠、李臺卿、蔡坰等勸李璘割據(jù) 江陵。李璘遂于江陵召募 死士數(shù)萬,并隨意署命地方官員(正常程序須奏報 朝廷),為謀反作準備;并利用地利截留江淮 稅金租賦,每日花費不可勝計,史載“破用巨億”。 肅宗李亨知道這個情況,于是命他到 蜀中覲見,但李璘沒有理會。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朝廷以 高適為 淮南節(jié)度使, 來瑱任 淮西節(jié)度使,與江東節(jié)度使 韋陟牽制李璘。二十五日,李璘未經(jīng)批準帶領兵馬戰(zhàn)船東巡,以 季廣琛、渾惟明、高仙琦為將。這時大詩人 李白投李璘 幕府,寫下《 永王東巡歌》:“長風一掃胡塵凈,西入長安到日邊”。
朝廷在 江陵周邊 方鎮(zhèn)部署完畢后,要設法使李璘露出 謀反情狀。 吳郡(今 江蘇省 吳縣一帶) 太守兼江南東路采訪使 李希言對李璘發(fā)出 平牒,平牒指古代職銜相等的 方鎮(zhèn)對等的互通公文,李璘身為 宗室 親王,感到被下級官員侮辱,大怒回信說:“ 寡人是 太上皇的兒子,當今 皇帝的兄弟,地位居于王侯之尊,待遇遠超過你們一般官員;就算是書信章簡也應該注重禮節(jié),現(xiàn)在居然發(fā)對等的文書給我,直接落筆 簽字!自 漢代有 叔孫通制定的官吏禮儀,如今竟然敗壞成這種樣子!”,于是造反。
李璘下令渾惟明率軍進攻李希言。李希言得知永王來襲,疾速遣使馳報彭原,又命令將軍元景曜及丹陽太守閻敬之率兵抵抗。閻敬之戰(zhàn)敗被殺,元景曜、李承慶等皆投降,李希言欲棄城而逃奔余杭,與 度支 郎中 劉晏鎮(zhèn)守 余杭,率眾抵抗。這時 江淮大震。 高適與 來瑱、 韋陟會師于 安陸,決定討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河北招討判官 李銑以數(shù)千兵馬駐營 揚子縣。李成式派判官 裴茂率兵三千人在 長江的瓜步洲伊婁埭駐營。李璘有懼色,其部下 季廣琛逃亡 廣陵,渾惟明逃亡 金陵。當晚長江對岸火光一片,李璘以為官軍已渡長江,下令開戰(zhàn)迎擊。 大庾嶺一戰(zhàn),李玚死于亂軍之中,李璘中箭,被江西采訪使皇甫銑捉拿。
二月二十日處決,其黨人薛镠亦被殺。李璘的妻兒被送到蜀中。在李璘幕府的 李白則因為 兵部尚書、 同平章事 郭子儀力保方免死,流放 夜郎,中途被 赦免。
趣聞軼事
野史—李璘結局
有史稱李璘還未起兵之時,其部下以李璘為玄宗之子, 肅宗之弟,而常受擁戴。李璘年幼聰穎,在所有皇子中顯得突出,并且李璘大量招募兵力,使得剛登基半年不到的 肅宗有很大危機感,遂下令曰:“倘若李璘有起兵之勢,誅殺不赦!碑敶嗽拏鞯叫诙,玄宗大怒,對李亨說:“李璘乃寡人之愛子,汝之愛弟。又與親身撫養(yǎng),豈能誅而不赦!”李亨遂應允,若李璘不犯大錯,則可赦免。李亨顧及玄宗和胞弟之情分,只派幾名官員密切監(jiān)視李璘之舉動。
李璘起兵后,李亨曾秘密召集皇甫銑,示意皇甫銑必殺李璘,但需避開玄宗等部分朝臣耳目,等事平復,官拜一品。
待李璘兵敗后,并未被皇甫銑所殺,而是被俘后逃走了;矢︺姙樘用撁C宗責罰,便說李璘已被殺死。肅宗為掩蓋皇甫銑受命之事,便終生不再任用皇甫銑,還將所知此事之人全部殺死。至于李璘最后逃往哪里,并未詳細記載。
歷史評價
劉昫等《 舊唐書》:“少聰敏好學,貌陋,視物不正!
歐陽修《 新唐書》:“長聰敏好學。貌陋甚,不能正視。”
史籍參考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
《新唐書·卷八十二·列傳第七》
人物爭議
李璘的出生年月史籍無載,但根據(jù)其異母兄弟 李敏和 李瑁生年推測,應在719年到721年之間。
家庭成員
父親:唐玄宗 李隆基。
母親:郭順儀,劍南節(jié)度使、尚書郭虛己之妹。
李偒,封襄城王。
李儹,封余姚王。
李偵,封莒國公。
李儇,封郕國公。
李伶,官至國子祭酒,娶益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 宇文鼎之女河東郡夫人。
李儀,官至國子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