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南往耶(Nail wangx vib)男,短裙苗族。詩人,記者,批評家。八十年代出生于黔東南一個叫獨南村的苗寨,農(nóng)民家庭出身;母語是短裙苗話。曾供職于《貴州民族報》社,擔任文化版記者、編輯,F(xià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國家級文化類核心期刊《文化月刊》雜志社工作,擔任記者、編輯。其策劃并主持的“南往耶對話中國100位作家詩人學者”系列訪談,以及業(yè)余編輯的大型民間詩歌刊物《雷公山詩刊》,在全國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引起文化界的強烈關(guān)注。他是中國第一個與國內(nèi)外眾多高端文化人物對話的少數(shù)民族記者,也是中國第一位用漢語寫作的短裙苗族詩人。熱愛繪畫和寫作。有小說、隨筆、評論、訪談散見各類報刊。創(chuàng)作有《南往耶的刀鋒》系列長篇雜文隨筆等。
2011年底至2012年初,由于南往耶在其博客撰文批評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領(lǐng)導的文學作品和片面揭露他們中某些人利用手頭權(quán)利謀賺情色勾當,及極力肯定作協(xié)外作家而不是作協(xié)里的人,筆觸老辣,刀鋒犀利,因此貴州省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于2012年1月29日向貴州省省委宣傳部提交文件“舉報”南往耶,貴州省副省長諶貽琴接手審閱簽署。罪名上聲稱南往耶已經(jīng)“被境外勢力所利用”,屬于“反華勢力”,使之從普普通通的文化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成為貴州作家協(xié)會自1953年成立以來首次公開打壓本土青年作家的事件,也是貴州方面繼文化大革命時期貴州詩群所受迫害以來最黑暗的文化事件。而一直追求真理的南往耶,不畏強權(quán),事件之后于2012年5月13日發(fā)博《放虎歸山,后患無窮:南往耶正面挑戰(zhàn)貴州作協(xié)主席團》一文公然曝光貴州作家協(xié)會的這一丑態(tài),使全國上下為之震驚,一片嘩然。至此,一系列深度的文化訪談塑造了一代個性鮮明的少數(shù)民族記者形象,加之鐵骨錚錚,有“鐵腕記者”之范。
人物近照
南往耶照片
人物言論
詩人論
如果你不是寫詩歌的這塊料,南往耶一眼可以看出,我奉勸你立即改行,F(xiàn)在有些人說到詩歌的時候,好像總是說詩歌是文學所有文體中的最高的藝術(shù),是最能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每每聽到這些,南往耶想說的是,這些人在不承認其它文體價值的時候來寫詩歌是要不得的,是不配寫詩歌的。而若是說詩歌才是最能直抒胸臆的話,我想散文隨筆這種文體更能更好地道出心里話。所以我覺得這些人不應該擠到詩歌這里來送死或者裝才華,以及在這里搗亂。才華不是詩人的專利。為此我順便嘮叨幾句,真正的詩人是有疼痛愛好和悲憫情結(jié)的怪物,是歷經(jīng)萬難而不倒的梟雄,而不是那種實際上也的確著作等身的詩歌機器人。在中國,能稱得上詩人的當推司馬遷、曹操、魯迅和李敖,以及毛澤東、蔣介石和朱镕基,因為這些人用復仇式的大恨大悲去愛,用孤獨和痛苦去思考。而屈原、海子、顧城之流者,我認為不完全是詩人,抵多只是生活現(xiàn)實中物欲的叛逆者,因為他們過早地選擇了死亡。死亡在大詩人真詩人這里是一種逃避,一種對生命對歷史現(xiàn)實的不負責任。這不是說詩人不可以死,而是他們的死未免太過浪漫了一些。今天我們對這些有自殺天賦的文人墨客的懷念,應該是一種對文化天才的懷念,而不應該是對詩人的懷念。認清楚了這一點,中國詩歌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有救了。
書生論
讀書而只能悟道明理,作文而只能修身養(yǎng)性,這于雄才厚積的奇人實在是天大的浪費和侮辱,是對萬類眾生的不負責任,是茍且偷生,加之中國的文學界正進入了清朝后期,因此南往耶必須出山。但話又說回來,這里有一個條件,倘使一個人生來而在世上卻沒有歷經(jīng)什么大苦大難,不具備大恨大悲,那么這個人就算有萬千的知識也不過是絢麗多彩的才華而已,而不是奇崛險峻的智慧,這樣他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傳奇。這經(jīng)歷南往耶又到底有沒有呢?這個我就沒有時間也沒有紙張更沒有興趣告訴大家了。行家一出手,你就知道有沒有。天造萬物,我創(chuàng)唯一,對《雷公山詩刊》能否孤絕奇駿我充滿了信心。差不多了,還是回到詩歌或者詩人這里來吧,送諸位群雄一句話:我認為,詩人應當必須清高狂傲的。但是若你腹里沒有詩書,那么你的清高就是無知;如果你的胸中到處山水,這樣你的狂傲才是境界。我的意思是,詩人作家應該首先是英雄好漢,然后才是文人墨客。有不知道這個的,大家應該向南往耶學習。
詩歌論
詩歌這種高貴的物種本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為了傳授并闡述我的觀點,故而長篇大論了這些廢話。竟然說到了這些,那也應該說說詩歌和詩人這么個行當。有的人生來就只能睜著眼睛說瞎話,說搞詩歌的詩人們都是為了“詩人”這個頭銜而來的,寫些無聊的詩句,然后擁有詩人的身份,以便于騙取文學女青年。在他們眼里,詩歌就是春藥,就是襲擊女人陰蒂的跳蛋。僅就春藥跳蛋論,這原本沒有什么壞,還很風趣地承認了詩歌的價值,但它的不好就在于他們原本是在藐視詩人和詩歌的。世道啊,寫一兩首詩歌就能夠讓女人脫褲子的話,何樂而不為呢?而事實上卻有女人也寫詩歌的,這不會是她們在搔首弄姿袒胸露乳地挑逗同志們吧?豈有此理。
民刊論
這年頭大家吃飽了沒事做就流行起做民間刊物來,而詩歌這一類東東的又得天獨厚,所謂詩歌嘛就是把一句很像話的話說得不像話便就是了,這給有“主編病”卻只有小學生水平的眾兄弟們有了絕佳的機會,詩刊因此雨后春筍起來,并像被侮辱了多次的三陪小姐一樣厚著臉皮光明正大地招搖過市。雖然這些三陪民間詩刊算不上有艾滋病,但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jié)里,多少還是有點陰部瘙癢的。南往耶是不喜歡有了性病的感情交易的。我的意思是,現(xiàn)在太多的這種有性病的民間詩刊甚至官方詩刊成全了越來越多的偽詩歌偽詩人,并成大勢,真正的詩歌和詩人被它們給混淆了攪亂了,毫無容身之所和立說之地,因而被那些沒有眼睛只有屁眼的世人錯看至于唾棄了,實在可悲。因此南往耶不得不挺身而出,親自操刀,刀鋒直指中國詩歌。
貴州論
我是黔驢技窮的“黔”這里的人。在此先不說驢技是否真的窮了,先說物質(zhì)上的窮吧。必須承認,貴州是一塊貧窮落后的地方。而貴州為什么貧窮呢?有人幫我們回答了問題,說是山高水遠交通不方便,這樣就不利于走出去和走進來而致使的。這的確是個問題。果然,西部大開發(fā)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還挺熱鬧。近年來,貴州的山村相繼通上了公路,有的山村還通了縣道的,被大路穿村而過。在黔東南,這無疑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身居山野的苗族侗族兒女終于看見公路修到家門口了,終于看見車子了,終于有了城里人的感覺了,終于可以呵呵哈哈嘻嘻了,終于了了了,實在是很終于的。只是沒有人去想,修通了公路該怎么用。我本才疏學淺孤陋寡聞,其它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只說我家鄉(xiāng)黔東南吧。國家撥下來的巨款把很多山村里的泥土小徑鋪成了水泥路,把原本土木結(jié)構(gòu)的茅房變成了磚頭和地板磚砌成的新型廁所,把老朽的吊腳木樓換成新的,等等等等,我覺得這些都沒有什么多大的意思,稍微還有點意思的是,偏僻的山村里終于有了鋼筋水泥筑就的有四五層樓高的磚房學校了,這多好啊。但請恕我直言吧,這些不過是地方政府為了應付國家指標而所為的,因為在所有的西部大開發(fā)中,在所有的基金會中,在所有的舊顏換新貌中,竟沒有在任何一座山村建立一個圖書室。我南往耶的意思是,如果沒有給久居山野的他們足夠的理解、消化和承載外來城市文化的準備,那么,所有向他們送上去的文明和進步都是墮落的副產(chǎn)品,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是謀殺和摧殘,是犯了天罪的。因為這種強制性送去的便捷、快感和幸福,所導致的結(jié)果是,讓富人快速地富起來,讓窮人拼命地窮下去,而文化缺失的他們最終忘本,帶著理直氣壯的貴族姿態(tài)狗娘養(yǎng)地活下去。在這里,公路最大的功能不外乎是讓外來文化更好地走進來和不能讓他們有文化地走出去。我們應該知道,外來城市文明的直接潛入,讓他們無法消受而變得世俗和浮躁,同時也有便于那些文化盜賊的順手牽羊和叛變與出賣,這又讓他們惶恐不安而提防起鄰居甚至親人。當鄉(xiāng)村變得如此現(xiàn)實如此城市的時候,他們所浮現(xiàn)出來的富裕其實是表面的,他們骨子里依然還是貧窮甚至墮落。因此我想,應該讓貴州大山里的子民先擁有文化,擁有了文化之后他們才能駕馭財富擁抱文明。
人物評傳
合影·見證
南往耶對話中國100位作家詩人學者系列照片
首都師范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霍俊明評論
盡管南往耶在寫作年齡和被詩歌界認可的程度上肯定是一個“年輕”詩人,他的詩歌寫作在一些方面也存在著不足,但是他的詩歌寫作向度顯然在當下的時代具有某種重要性。他的詩歌有意識或不自覺地呈現(xiàn)出詩歌和生命在文化地理上的對話、摩擦甚至碰撞。由此,詩歌的地理性、差異性以及個性由此產(chǎn)生。而我們已經(jīng)目睹了個體、自由和寫作的個人化、差異性和地方性在這個新的“集體化”“全球化”時代的推土機面前的脆弱和消弭。作為個人的寫作可能會在后社會主義時代仍會延續(xù)下去,因為這個推土機和拆遷隊無比瘋狂的年代同樣制造了大量的“政治話語”。這種詩歌寫作的寓言性和“政治話語”是必備的,但是其前提仍然是個人化和詩歌本體意識的,我們不是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詩歌話語權(quán)力的爭奪者以及在主流美學的規(guī)訓下“思想”和“寫作”一起被征用的流行的“底層詩人”和“現(xiàn)實主義詩人”嗎?盡管南往耶也屬于底層中的“打工”者,他的一部分詩也呈現(xiàn)出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痛苦,但是這些詩歌不是目前流行的“打工詩歌”。因為南往耶能夠基于個人經(jīng)驗和想象力在體現(xiàn)出介入現(xiàn)實能力的同時,更為可貴的是他立足于自己的“出生地”和精神故鄉(xiāng)“雷公山”的展現(xiàn)的既具有個人性又具有時代性的文化鄉(xiāng)愁和精神傳記。但也想提醒南往耶的是,目前看來“底層寫作”、“打工詩歌”、“新農(nóng)村寫作”已經(jīng)成為一種被“官方”和“民間”雙重鼓動的大量復制的流行性寫作。而真正意義上的“打工”者的詩歌寫作在此語境下其挑戰(zhàn)和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當然我知道對于南往耶而言他的生存的語境很大程度上就是最為真實也可能最為殘酷的“打工”生活。而南往耶對“出生地”“獨南村”和“雷公山”的個人記憶和文化鄉(xiāng)愁顯然體現(xiàn)為詩歌寫作中就具有了重要性。在此意義上,南往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fā)著“低燒”的詩人。他以骨刺一般堅硬、疼痛的方式刺向一個時代病困重重的子宮和軀干。
甘肅西北民族大學青年作家范宇評論
他高傲的頭顱不需要懇求任何人的理解,而懂他的任何人都將毫無保留地理解他。
南往耶的狂傲,或許有點夸張,但絕沒有半點虛偽。雷公山下的南往耶是苗家的兒女,他的錚錚傲骨便不難理解。據(jù)說苗族是蚩尤的后代,這一點苗家兒女們一點都不避諱,反而大大方方地承認。傳說蚩尤有八只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戰(zhàn),不死不休,勇猛無比。作為蚩尤后代的南往耶,或許正是流淌著蚩尤的血液,蚩尤的無所畏懼,南往耶毫無半點排斥地繼承下來。蚩尤最后敗給了黃帝,戰(zhàn)敗的他雖飽受種種非議,但似箭如梭的歲月終究抹不掉他的鐵血傲骨。而今天,誰能夠戰(zhàn)勝蚩尤的后代南往耶呢?我想沒有,如果有,那也一定是一種叫做詩歌的東西,南往耶只愿意死在詩歌的劍下,無怨無悔。
寫這篇文字,正是深夜,清冷的西北有些蒼涼的月光。窗外的荒山,有了這些月光的裝飾,滿懷信心,挺直了它們的腰桿。西北的月光,讓人想到的不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而正是像南往耶一樣的豪邁或是狂傲。蘭州離盛唐的長安不遠,打個盹就到了,這不,月光下一位行吟詩酒醉半酣,像是吟誦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盛唐,這是絢麗的盛唐,那個醉酒的詩人,莫非就是萬世景仰的李白。
是的,他就是李白,高歌“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磨墨,他的狂傲不羈,擠不進政治的夾縫。擠不進正好,山山水水,放浪形骸,與朝廷無關(guān),只做一個酒醉的詩人!拔沂翘觳盼遗抡l”,盛唐容不下他,他卻駕馭了一個盛唐。臺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一詩中有這么一小節(jié):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寫得正好,盛唐之外的李白完全有這個氣場駕馭半個盛唐。
而今天的南往耶,真是像極了盛唐的李白,一樣有著“我是天才我怕誰”的凌厲傲氣,一樣有著“仰天長嘯出門去”的飄渺灑脫,一樣有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桀驁不馴;蛟S,南往耶的狂傲終究被逼的四處逃竄,但他一定不會低下他的頭顱,他的頭顱只為詩歌而生。我想,今天的世俗如若容不下南往耶,或許千百年后,南往耶會像李白一樣駕馭半個今天。沒有半點夸張,蚩尤的后代,怎會那么輕易低下他的頭顱?
南往耶,不居廟堂,只持一把長劍行走江湖。相信他的劍氣,像李白,揮袖一舞,便是半個中國。
因為,南往耶手中的劍,有一個超凡脫俗的名字,叫:《雷公山詩刊》。
中國當代著名女詩人安琪評論
貴州這地方要么不出人,要么就出奇人怪人,譬如黃翔,譬如啞默,譬如夢亦非,譬如南鷗,譬如新近鋒芒畢露的南往耶。你只需稍稍翻閱一下南往耶博客和他擔任編輯的《貴州民族報》及擔任主編的《雷公山詩刊》,他毫不遮掩的個性撲面而來。
我天生對張狂的人有同類相惜的親切感,這符合“吾道不孤”的老話。一個人但凡有才華了總像針尖難免要刺出布袋,又像烈火總要燒出包裹它的外物,這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更沒有辦法的是,針尖一刺出總難免要刺到人,烈火一燒大也總難免要燒到人,即便不刺人不燒人人也要躲之乃至拗斷之澆滅之。這就是才華張狂者的宿命。對南往耶,我一直以過來人的身份提醒他既要保持才華又要收斂個性,這當然是中年之人的中庸之語,也是失敗于生活現(xiàn)場的垂暮之將對正在沙場征戰(zhàn)的少年英雄的關(guān)切之情。但我深知,那正馳騁于詩歌疆域的人他堅定的目標只會注視詩歌的一切,他無暇也無心于瑣碎的雜事俗事。這就是當下的南往耶狀態(tài)。
這樣一個熱血與激情共舞的詩人來做事,容易出彩,于是我們看到了一份專屬民族體系的報紙被他創(chuàng)意十足的想像力和行動力編輯成了一份大文化、大視野、大胸懷、大關(guān)懷的動人篇章。我們也看到了雷公山這一座獨屬于貴州的山走進了全國詩人的眼中心中。每個人都是地域的人,他的一舉一動事實上都暗中肩負著傳播地域的作用,只是有的人自覺有的人不自覺,南往耶無疑是自覺的。
這樣一個膽識與勇氣兼具的詩人來做事,也容易出狀況,對此我只有再次提醒:珍惜生命,永遠詩歌。
河南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馬新朝評論
我想他一定是個詩人,不然他的聲音不會這樣豐富,像是蘊含著某種礦藏,不然,它的聲音不會暗藏著洞穿空間的鋒芒。他就是南往耶,貴州詩人,他辦一份民辦刊物叫《雷公山詩刊》,我把雷公山與南往耶聯(lián)系在一起,它們雖然是一山一人,但我總是疑懷他們中有著某種聯(lián)結(jié)。是精神的,還是氣質(zhì)的,還是文化的,我說不清楚。但我知道雷公山地處苗族腹地,在黔東南境內(nèi),那里景美人美。這份《雷公山詩刊》不僅有著雷公山的骨絡,也會有著苗族兒女的氣血。想到這里我被自己感動了。我感動的是一個青年詩人,找人資助辦一份民刊,這中間的艱難和對詩歌的熱愛。中國詩歌仍然是中國文學最為活躍的部分,而民刊和網(wǎng)絡又是詩歌中最為活躍的部分。民刊和網(wǎng)絡中的詩歌起到了中國詩歌的引領(lǐng)作用,相對來說官辦報刊的詩歌卻當滯后。然而民刊和網(wǎng)絡的詩歌成果卻在影響著官辦報刊的詩歌。這已經(jīng)是不爭的實事。近30年來,中國詩歌由對公眾經(jīng)驗的寫作轉(zhuǎn)向?qū)體的尊重與人的內(nèi)心的寫作,這種巨大的轉(zhuǎn)變來得無聲無息,這主要是民刊和網(wǎng)絡的作用。在南往耶的博客,從南往耶的一言一行,我感知到《雷公山詩刊》是貴州最值得期待的一本刊物,也是中國最值得期待的一本刊物,因為它出身民間,且真正代表了民間的聲音和性格。一份民刊的性格就是它的主編的性格,而南往耶是狂妄的,因此,我們看到《雷公山詩刊》不甘平庸,鋒芒處處,好詩連連。而鋒芒正是民刊的存在的理由。
20世紀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說了一句世人震撼的話:“世界上有兩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民族,他們是中國的苗族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薄独坠皆娍,我隱隱地從中聽到了雷公山的粗重的嗓音,還有一千多萬苗族人的心跳以及篝火旁的說話聲。一份詩刊為一座山說話,為一個偉大的民族說話,它的聲音我聽到了,很多人都聽到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研究員黃恩鵬評論
去年南往耶辦《雷公山詩刊》,我就覺得這小伙子有股沖力。這沖力是針對疲軟的中國詩壇的。他眼力厲害,管他教授還是學者知名大作家大詩人,作品不好堅決不要!當期他發(fā)起了“釣魚島詩歌”征稿,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振奮民族精神的好舉措?上е袊妷后w陽萎集體虛脫,哪一家刊物也不敢作這樣的征稿。南往耶做到了,做的非常成功、給力。我稱之為“民間軍旅詩”一點也不過!
好山好水出好詩人,南往耶是苗族的兒女,他年輕有朝氣,他的“狂”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他的才氣和寫作的沖勁讓他有本事狂。雷公山清純的泉水滋育他的心靈,洗亮他的眼睛。他直接、坦誠、不轉(zhuǎn)彎抹角,不掩掩遮遮,寫詩撰文時不時迸出一句糙話。我欣賞這樣的性格。這種性格能成大事。如果他是一位軍人就好了,他一定能振興中國軍旅詩,免得一些人整天自戀似的把糠心兒蔫蘿卜當手榴彈扔來扔去制造著轟炸效果。當然,南往耶的狂,也不是獨自在那里狂歡,更不是巴赫金式的集體心靈的狂歡。而是一種人性的真正釋放。我欣賞他的出口無忌。因為無忌的人生才會產(chǎn)生不羈的力量,才會有獨立的思想和頓悟。從而讓語言構(gòu)筑的思想光芒沖破束縛,照徹廣袤的心靈大地,從而讓文學得以進步。在這種有意無意的“狂放”中,一顆心不再害怕權(quán)威,也不再前后設防擔心什么。我就是我,我們就是我們自己,事情就是這樣的事情,某刊物就是垃圾刊物,某文字就是一堆垃圾文字。敢說話,敢置疑,敢批評,敢擔當。多好?催@無忌的力量,讓一本正經(jīng)見鬼去吧。文化的反智慧主義讓獨立的思想找到了一種可以噴射的出口。
貴州文學院簽約作家、詩人南鷗評論
南往耶是一位年輕的畫家,從他的話語間我知道創(chuàng)辦《雷公山詩刊》是其深思熟慮后的一個重大決定,而這個決定對他的生命形式是一種考量和挑戰(zhàn)。我時常在想,多元和飛速顫變的今天,人們對生命形式的選擇遠比我們那個時代遼闊而豐富。面對日益世俗的圖景,他為什么依然選擇日漸凋落的文學呢,為什么對文字依然保持如此的虔誠和敬畏呢?他的普通話與我一樣的生澀,就如同貴州高原蠻荒的質(zhì)地。坐在他的對面,一種大山一樣樸素而剛毅的品格撲面而來。盡管他披肩的長發(fā)和俊亮的眼睛所顯現(xiàn)的幾許飄忽也許會被人誤讀,但我就像堅信大山的質(zhì)樸和堅韌的品格一樣相信他的話語。無疑,這位年輕的畫家讓我感受到了一股從海底洶涌而來的意志和力量。也許,他此刻的想法只是青春年少的激蕩,還沒有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但我想暗夜里的一束微弱的燭光,她給人的溫暖與力量一定遠遠超越她自身,遠遠超越那些光芒四射的風景。她已向我們昭示一種存在,演繹出一種存在和詩性的力量,也許,我們由此會聽到萬物顫動的聲音。
盡管,他的話語流露出些許的狂妄,但我能夠理解和接受他的狂妄,因為他所有的奢想都是出于對詩歌的虔誠和敬畏;因為我更喜歡激蕩著霍爾蒙氣息的騷動不安的靈魂;因為我不能再把那些四平八穩(wěn)的近乎于完美的平庸視為才華,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寬容、理解和支持。
雷公山是貴州黔東南腹地海拔的標高,它的奇峻、孤絕孕育的古樸、燦爛的苗族文化越來越被視為世界文化的瑰寶和人類靈魂最后的棲息地。我想《雷公山詩刊》的版圖應該是整個現(xiàn)代漢語,而它海拔的標高應該是當下詩歌奇峻的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