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二石
齊白石和傅抱石合稱“南北二石”
南北二石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家道貧寒,只讀過短暫的私塾,十五歲起從師學木工而以雕花手藝聞名,二十六歲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xiāng)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xiāng)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tǒng)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xiàn)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見《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xiàn)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jié)。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齊白石曾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xié)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xù)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名人簡介
齊白石
南北二石1864-1957
齊白石:原名純芝,號渭青、蘭亭,后改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白石老人,別署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館主者、寄萍、齊大、木居全、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巢裰嘧x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并據(jù)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游陜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七年間“五出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始行變法。1926年任教于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谷諔(zhàn)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歷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
生平簡介
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號白石,別號借山館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等傳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從當?shù)匚幕岁惿俎、胡沁園學習詩文、篆刻、書法、繪畫。遂以賣畫、刻印為生。中年曾多次游歷祖國大好河山。詩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權、漢印、漢碑額,單刀直下,豪快有力。書學何子貞、金冬心、李北海、《天發(fā)神讖》、《三公山》,晚年參以曹子建碑。繪畫在陳師曾支持下有“衰年變法”,在博大與精微之間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絕唱”的“好文章”!
齊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
生活中的兩三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huán)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tài),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 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fā)人深思。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學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由于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tǒng)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后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解放前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山水人物技法》、《中國繪畫理論》、《石濤山人年譜》、《羅馬尼亞寫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寫生集》、《東北寫生集》、《浙江寫生集》等。又精篆刻,并有《印譜》行世。其代表作有《蘭亭圖》、《麗人行》、《九歌圖—湘夫人》、《江南春》、《待細把江山圖畫》等。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傅抱石出生于1904年,江西南昌人。他原名瑞麟,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在藝術上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老蓮的影響較大,但又能蛻變運用,自成一格。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學名著為創(chuàng)作題材,用筆洗練,注重氣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現(xiàn)人物的內在氣質,雖亂頭粗服,卻矜持恬靜。傅抱石先生人物畫的線條極為凝練,勾勒中強調速度、壓力和面積三要素的變化,不同于傳統(tǒng)沿襲畫譜的畫法。他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顯示出獨特的個性。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長生、瑞麟,江西南昌人。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1925年著〈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yè)于省立第一師范藝術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1933年在許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谷諔(zhàn)爭期間定居重慶,繼續(xù)在中央大學任教。1946年遷南京,1952年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擅長山水、人物,早年師法古人,尤其推崇石濤。在日本期間研究日本繪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融會日本畫技法,受蜀中山水氣象磅礴的啟發(fā),進行藝術變革,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創(chuàng)獨特皴法-----抱石皴。風格獨具,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金陵畫派的全新風格,兼擅書法、篆刻,是開宗立派的一代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