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梁秋燕》是一出農(nóng)村青年男女反對封建買賣婚姻,為爭取婚姻自由而斗爭的眉戶現(xiàn)代戲。作者黃俊耀。原名《婚姻要自主》,1951年由渭南文工團排演。劇本幾經(jīng)修改,易名《梁秋燕》,于1953年出版單行本,并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排演。
劇本描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陜西華縣農(nóng)村姑娘梁秋燕與同村青年劉春生相愛,遭到父親梁老大的反對。梁老大托媒人侯下山把梁秋燕許給董家灣16歲的董學民,并向董家索取彩禮,準備為兒子梁小成成家。梁秋燕爭取到母親、哥哥和區(qū)長的支持,與劉春生結成佳偶。梁小成與青年寡婦張菊蓮互相愛慕,也自主成婚。梁老大在事實的教育下,終于明白了買賣婚姻的害處。
這出戲以婚姻自主為主題,對農(nóng)村殘留的封建買賣婚姻作了批判,表達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劇中的梁秋燕在自己的婚姻問題上,不怕流言蜚語,敢于同舊思想、舊作風作斗爭,體現(xiàn)了50年代初期農(nóng)村婦女的新的精神面貌。
劇本對梁秋燕與周圍人們的關系也作了真實的描繪。人物的語言富于地方色彩,生動活潑,流暢明快,增強了劇作的生活氣息。演出發(fā)揮了眉戶戲曲形式的特點。
全劇由“情投意合、說理、送錢、斗理、起程、雙喜”等六場組成。
當年,《梁秋燕》的上演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與厚愛,群眾中曾流傳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諺語。
主旨
主題
這出戲以婚姻自主為主題,對農(nóng)村殘留的封建買賣婚姻作了批判,表達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劇中的梁秋燕在自己的婚姻問題上,不怕流言蜚語,敢于同舊思想、舊作風作斗爭,體現(xiàn)了50年代初期農(nóng)村婦女的新的精神面貌。
人物特點
劇本對梁秋燕與周圍人們的關系也作了真實的描繪。人物的語言富于地方色彩,生動活潑,流暢明快,增強了劇作的生活氣息。演出發(fā)揮了眉戶戲曲形式的特點。
劇本結構
全劇由“情投意合、說理、送錢、斗理、起程、雙喜”等六場組成。
當年,《梁秋燕》的上演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與厚愛,群眾中曾流傳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諺語。劇中梁秋燕由李瑞芳扮演,深受西北戲曲愛好者喜愛。